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3篇
  免费   1522篇
  国内免费   1189篇
测绘学   464篇
大气科学   1265篇
地球物理   3662篇
地质学   3283篇
海洋学   723篇
天文学   337篇
综合类   1480篇
自然地理   1270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770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471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523篇
  2002年   483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352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曾融生  孙为国 《地震学报》1992,14(7):534-564
由于喜马拉雅的大陆碰撞,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动性相当高.正如地震学在全球板块学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对研究大陆构造的演化亦有重要影响.本文对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以及高原的活动断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总结.对高原的地震带进行重新划分.亚东——安多是一条活动地震带.高原中,震源深度 h>70km 的地震多数分布在这个带上.此带以西的活动构造以及应力状态与在它以东的有很大差异.与阿拉干不同,这里 h>70km 地震的震级较小.其震源机制为正断层.亚东——安多活动带是高原西部地壳张裂区的东缘.h>70km 地震的出现,表明该带地幔顶部为脆性而且积累应变能.文中特别提到近于北西-南东走向的雁石坪——丁青——昌都这一断层带,它的地震活动性大,其震源机制为左旋走滑断层.它属于青藏高原东部的一组左旋走滑断层,是最南边的一条,可能也是最新的一条左旋走滑断层.在班公——怒江以南的崩错——嘉黎断层是一条不连续的右旋走滑断层,这条断层的地震活动性也很大.它与雁石坪——丁青——昌都左旋走滑断层带相距仅百余 km.它们的成对出现,极可能表明现今青藏高原的物质从此两条断层带之间的羌塘地体向东流动.阿尔金、昆仑、鲜水河可能是较早时期高原物质东流的北缘边界.由于物质的冷却自北方开始,物质东流的路径随地质年代   相似文献   
912.
本文分析气象因素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伊塞克湖的影响,认为近百年来湖水位出现趋势性下降主要是人类活动和湖泊形态特征所致。  相似文献   
913.
昌黎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14.
胡鹏 《地理教学》1992,(6):42-43
我国各地的集市称呼不同,集日迥异。北方称集。南方称场,街、墟(两广,福建叫村市为“墟”)。一些少数民族的集会,实质上也是集市活动。集日大多根据农历日期来定的。大可分为:  相似文献   
915.
山旺盆地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照华  李凤麟 《现代地质》1992,6(1):30-38,T001
前人一般认为山旺盆地是一个深度不大的封闭性淡水剥蚀盆地。笔者认为它是一个火山口成因的封闭—半封闭盆地。盆地的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早期为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火山口,并造成火山碎屑物堆积:中期堆积了较厚层的沉积物,主要为粘土质岩石,如硅藻质页岩、泥岩,此外,还有少量的砂岩、砾岩;晚期为玄武岩充填,致使整个盆地完全封闭。在盆地发展过程中,早期为封闭环境,中、晚期为半封闭环境。火山碎屑物的再堆积和分解对于生物死亡和埋藏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区第三纪中心式火山作用非常强烈,通过详细的区域地质调查,有可能找到更多的化石产地和硅藻土矿。  相似文献   
916.
北疆变质作用与构造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额尔齐斯构造带内的地质体,其空间上的展布格局是长期的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交错进行的结果,形成多期次多型式的变质叠加和构造叠加的产物。一、地槽阶段1、与冒地槽有关的变质作用属于这一类变质体是哈拉斯变质地带。恢复原岩为泥质砂岩,轻微变质,形成复理石建造。强烈的劈理化。劈理面平行褶皱轴面。新生矿物  相似文献   
917.
笔者在研究有关文献和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后发现.地洼学说近十余年来进展显著,科研成果累累.被称为当代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但系统地研究其成长过程尚欠缺.为了促进地球科学的不断发展。总结经验与教训。扩大学科间的交流.本文重点论述了地洼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进展阶段与特点;发展总体趋势;学说的前景和展望等问题.  相似文献   
918.
919.
湖沼沉积——过去变化的信息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系统的变迁历史储存在形形色色的信息库中,但是,这些信息库恰如一场洪水后的图书馆,计算机索引不见了,教科书冲跑了,所能见到的文献亦残缺不全了。在这个劫后废墟上,我们一开始所能找到的只是一大堆百科全书和文献,阅读这些材料显然是十分冗长乏味的。只有通过极为细致的搜寻,才能偶尔见到少量保存完好的珍品。  相似文献   
920.
试论中西古典地理学思想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鞠继武 《地理研究》1992,11(1):5-14
地理环境、生产活动及哲学思想,是我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的古典地理学思想发轫的主要渊源。由于先秦和古希腊在地理环境,生产活动及哲学思想上的差异,因而双方古典地理学的发展,异多于同,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