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4篇
  免费   1005篇
  国内免费   1354篇
测绘学   339篇
大气科学   2251篇
地球物理   880篇
地质学   2071篇
海洋学   583篇
天文学   102篇
综合类   434篇
自然地理   105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为探求绿洲棉区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棉田蒸散发规律,运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膜下滴灌棉田蒸散过程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棉花的日蒸散量曲线都表现为单峰曲线,不同生育时期一膜六行(30株/m2)种植的棉田蒸散量比一膜四行(20株/m2)大,花铃期棉田的蒸散发强度最大,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分别为4.76mm/d、5.94mm/d。同时,一膜六行种植的叶面积指数大于一膜四行种植,株高小于一膜四行种植。花铃期棉田的蒸散发量与日平均气温(p<0.01)和空气相对湿度(p<0.01)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日平均风速和日平均水汽压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12.
利用BCC第二代气候预测模式系统(BCC_CSM2)的回报试验结果,评估了BCC_CSM2对2015年1月27—31日一次强寒潮过程的次季节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此次寒潮过程主要由新地岛以西的短波槽不断东移发展而形成的,模式能够提前10 d较好地预报过程期间降温以及高空环流形势,相关系数、距平符号一致率以及均方根误差都定量表明模式在10 d左右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是对降温程度的预报能力随起报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2)为了探讨随起报时间延长模式预报能力降低的原因,从位势倾向方程出发,分析相对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随高度变化发现,在模式提前10 d之内的预报时段内,模式预报的相对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随高度变化与再分析资料的诊断结果基本一致,能够合理预测短波槽的东移和槽脊的强度变化,当预报超过10 d后,模式中相对涡度平流的配置不利于短波槽的东移,模式预报的低层出现暖平流,并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不利于槽的加深,使模式预报的环流形势产生偏差,导致模式预报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513.
"98.7"特大暴雨低涡的螺旋度和动能诊断分析   总被引:49,自引:26,他引:23  
“98.7”特大暴雨过程与700hPa低涡切变线的强烈发展以及丰沛的水汽和强垂直运动密切相关。螺旋度的诊断结果揭示,与强暴雨区和切变线低涡相应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紧邻的螺旋度带。它们的垂直结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互伴的螺旋度柱;螺旋度及其诸分量的量级是相同的。这表明,垂直运动的水平切变和水平速度的垂直切变以及水平速度的水平切变对螺旋度有相同大小的员献,也意味着强垂直运动和低空急流对暴雨的发生和发展极其重要。动能的诊断结果显示。强动能区与暴雨区和低涡切变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中、低空的强动能中心也正是强降雨中心;动能最强的700hPa也是低涡切变线发展最强的层面。强动能及其强梯度区和强螺旋度区基本一致。表明强动能及其强梯度对螺旋度变率及其通量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14.
利用装备有机载云粒子测量系统、温湿仪和GPS的增雨飞机,在秋季的一次作业中获取的资料与同期的天气和卫星资料,对这次作业的冷云结构进行分析,对作业的可播性做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75%的时段在强可播区作业,25%在不可播区。云中自然降水效率低,具有较好的增雨催化潜力。  相似文献   
515.
"96.1"高原暴雪过程三维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2,他引:15  
王文  程麟生 《高原气象》2002,21(3):225-232
利用“96.1”青藏高原东北部暴雪过程的较成功的中尺度模拟的输出资料,用非纬向非平行基流中的对称不稳定模式,对“96.1”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三维基流中二维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ψ场和ω场的三维配置与切变线的演变过程相当一致,说明用三维基流中二维非线性对称不稳定可能能较好地描述SI在切变线东伸南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16.
范广洲  程国栋 《大气科学》2002,26(4):509-518
利用一陆面过程模式,初步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夏季风盛行期植被生理过程与大气CO2浓度及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气候以及大气CO2浓度变化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植被生理过程有较明显的影响,高温、高湿和高CO2浓度将加强高原植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利于植被生长.高原植被也可通过生理过程,产生净C02吸收,降低大气C02含量,起到调整温室效应的作用,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当气温升高、大气C02增加时,这种作用更加有效.青藏高原地区大气C02浓度加倍,对高原地区气候的直接影响不明显.植被的存在也会影响区域气候变化,并可通过改变高原热源,进而影响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变化.文中还归纳出了植被生理与气候相互作用的简单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17.
孔隙水压力静力触探动态贯入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隙水压力静力触探作为一种新型的土体勘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其机理的研究尚存在很大的不足。笔者系统分析了孔压触探的贯入特征,提出了“孔隙水压力体积基准值”的概念,借此推导出用土体体积变形量计算超孔隙水压力的公式。在此基础上,用轴对称有限单元法模拟探头的动态贯入过程,揭示应力-应变的变化特征,寻找超孔隙水压力生成与消散的规律,对孔压触探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18.
全球气候变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系统科学把地球看成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自然协调的系统,涉及地圈、气圈、水圈和生物圈(Johnson,2000)。其基本方法强调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和动力过程的相互作用。在地球长期的演化中,气候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1]。本文旨在通过对大气中CO2和构造事件对气候的影响以及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讨论,初步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趋势。1 CO2对气候的影响过去的几十年间,人们对地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与日俱增,气候变化已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这种已经出现的全球变化将可能对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带…  相似文献   
519.
贵州七星洞滴水的水文水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9个滴水点进行厂为期1年的动态临测,结果显示滴水的物质组成直接源自于洞穴环境,即土壤和岩石。而大气降雨携带的物质成分较少。洞穴滴水的化学组成中元素含量变化主要由水运移过程中水-土、水-岩作用导致的岩石溶解-方解石沉淀过程所控制。QXD-1#、QXD-2#、QXD-6#、QXD-7#、QXD-8#由于水运移过程中经过的土壤较薄。水-岩作用对滴水化学特性的贡献略大。稀释作用发生在干旱条件下的QXD-2#滴水点,活塞作用在雨季对QXD-7#、QXD-9#滴水产生影响,在不同的季节,QXD-1#、QXD-3#、QXD-8#滴水点的滴率产生跳跃式变化。这些作用均受控于水的来源差异。所有这些过程对滴水点水化学产生影响但其效果较弱。滴水的Mg/Ca指示了大气降雨的变化,其值受控于洞穴顶板内水运移过程中水-土、水-岩作用下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即岩石的溶解、方解石沉淀过程及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等。  相似文献   
520.
山东济阳坳陷二氧化碳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郭栋  王兴谋  张金功 《现代地质》2006,20(3):441-448
山东济阳坳陷CO2气藏类型众多,成藏模式存在多样性。根据CO2气藏组分含量和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发现济阳坳陷CO2气藏以幔源成因为主,岩浆气源体是最重要的CO2气源体,火山岩体、火山通道和岩浆气源体附近的断裂对CO2气的运移成藏起关键作用。通过卸压条件下CO2的运移、CO2在断裂(裂缝)中的运移、CO2在孔隙—裂缝双重介质中的运移、CO2在砂质沉积物中的运移等一系列实验模拟,研究岩浆释出CO2气的运移成藏过程。结合已知气藏的运移成藏地质过程,建立济阳坳陷CO2气藏的3种地质模式,即侵入体—断裂—储集层转折成藏模式、侵入体—储集层直接成藏模式和埋藏火山通道—储集层直接成藏模式,为济阳坳陷CO2气成藏研究及其综合勘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