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36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41.
通过对开封市郊冬小麦整个生育阶段反射光谱的测量,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播种垄向及土壤背景对冠层光谱反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冬小麦反射光谱特性总体趋势符合植被的反射光谱特性,但是又有一些差异;不同垄向冬小麦的反射光谱也不一样,南北垄向的光谱反射率高于东西垄向光谱的反射率;不同土壤背景的冬小麦反射光谱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42.
提高西北旱作农业干旱监测准确性和时效性,对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利用甘肃省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长期土壤水分和冬小麦生育状况观测资料、1971—2016年43个冬小麦种植县气象观测资料及产量资料,基于冬小麦播前底墒和生育期水分盈亏量修订了作物水分盈亏指数,并确定了干旱等级指标,改进后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与土壤贮水和冬小麦减产率高度相关,能更准确的反映甘肃省冬小麦干旱实况,并利用ArcGIS分析了近46 a甘肃省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小麦从播种至开花期随着发育期推移,呈现干旱频率增加、范围扩大的趋势,多以中旱居多,其中拔节—开花期发生面积最大,陇中、庆阳市北部、平凉市西部、天水市西部、陇南市南部干旱出现频率较高;开花—成熟期随着降水量增加干旱发生频率减少、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443.
项鑫  马林娜  路朋 《测绘科学》2019,44(6):212-216
针对现有植被水分反演算法在华北平原地区适用性差、反演精度低、不能实施有效监测的问题,该文基于地面实测冬小麦植被含水量(VWC)数据,基于归一化型和比值型植被水分指数这两种常见的指数类型,提出调节植被水分指数以削弱土壤背景的影响,使用多个波段反射率数据反演VWC,提高拟合精度80%以上,发展适用于华北平原的农作物水分含量反演模型。拟合冬小麦植被含水量的决定系数为0.51,均方根误差为0.95(kg·m^-2)。结果表明:调节植被水分指数能够削弱土壤背景影响,大幅度提高植被水分反演精度;同一种指数计算形式中,在水汽吸收谷内,基于更长波段反射率的植被水分指数反演精度更高;归一化型和比值型植被水分指数在反演精度方面无明显优劣,归一化型植被水分指数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444.
445.
赵昕奕  刘继韩 《地理科学》1999,19(2):181-185
黄淮海平原降水较少且年际,季际变化大,因此水分供应状况成为该区作物,特别是以冬春季为主要生育期的冬小麦的主要限制因素,鉴于作物实际蒸散量与潜在蒸散量关系依赖于作物状况的干旱指标-作物水分胁迫指数。计算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期间的CWSI,并分析其在自然降水条件及适是灌溉条件下的时空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446.
利用气象与生态要素预测冬小麦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英  万信  杨兴国 《气象科技》2008,36(4):440-443
选用对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冬小麦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的发育期间光热要素、水分复合因子以及表征冬小麦生长状况的定量因子生长势等气象要素和生态要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产量预报方程,试预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该方法改变了利用气象单类要素预报粮食产量的传统观念,为利用生态要素、水分复合因子等综合要素预报粮食产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数字农业、生态农业气象要素在陇东黄土高原得到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447.
渭北陕北冬春季大风分布与冬小麦北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渭北及陕北地区冬春季大风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 结合各地区冬小麦种植情况, 论述了大风对各地区冬小麦的影响。由于长城沿线风沙滩地区风蚀严重, 建议此区不种植冬小麦, 其它地区风对冬小麦种植的影响不大。可根据光、热、水综合气象条件决定冬小麦种植区北界。  相似文献   
448.
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的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志  涂方旭 《广西气象》1999,20(1):32-34
分析广西低温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在统计广西86个站历年低温阴雨结束期和总日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站平台值和极值的空间分布简况。用聚类分析方法初步确定了低温阴雨结束期和总日数的相似区域,对桂林等8个站的低温阴雨结束期和总天数,普查了太平洋海温和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的相关区。  相似文献   
449.
用树木物候期做玉米播种期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呼和浩特1971—2007年气象资料与1988—2007年物候资料,分析了玉米适宜播种期与春季树木物候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春季树木物候期与气温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用冬春季气温预报春季树木物候期,再由树木物候期确定玉米适播期,或用树木已出现的物候期预测下一个物候期,从而预报玉米适播期等方法均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450.
冬小麦底墒供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 1 999年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进行了仅靠底墒供水和靠底墒、降水供水的小麦试验 ,结果表明在 0~ 2 0 0 cm土层有效底墒介于 2 70~ 32 0 mm时 ,0~ 2 0 0 cm有效底墒最大供水率为 72 % ,0~ 50 cm为 90 % ,50 cm以下为 66%~ 70 % .播种—拔节期各层供水率均大于拔节—成熟期 .底墒供水最长时限为灌浆后期 .靠底墒和降水供水 ( 70 .6mm)的旱作麦田有效底墒供水率除 0~ 50 cm层与仅靠底墒供水的相同外 ,其余各层的有效底墒供水率均低于仅靠底墒供水的处理 .河北省固城冬小麦水分供给层深度可达 3m.冬小麦对上层 ( 0~ 50cm)底墒利用较充分 ,而对 50 cm以下土层的底墒利用率相对较低 .提出了提高底墒供水率的技术和途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