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质学   1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常学礼  张德干  杨持 《中国沙漠》1999,19(Z1):12-17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典型景观空间格局的间隙度分析表明:放牧活动是造成该地区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过程直接导致了半固定沙丘斑块(放牧场)在整个景观中的间隙度指数增高、面积减少;相反,半流动沙丘斑块间隙度降低,面积增大。农业生产活动对农田斑块的影响要小于牧业对半固定沙丘斑块的影响。同时研究结果还指出,尺度对空间格局的分析有较大的影响,对同一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尺度来研究,可确定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景观间隙度分析,可以为研究不同的生态学过程在景观中的扩散、转移提供必备的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2.
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影响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从北魏平城迁都、元朝中叶岭北地区移民、12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演变、明初兀良哈三卫南迁等四个历史实例出发,讨论了气候变冷变干时,农牧过渡带变化以及相应的社会变化现象。可以肯定,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变迁的影响是存在的。同时气候变化对农牧过渡带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社会系统起作用的,不同的社会状态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农牧过渡带实况和相应的社会问题。当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农牧过渡带附近对峙时,气候向寒冷方向的变化常常成为社会动荡的触发因素,极端情况下可以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3.
NECT样带1984~1996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康慕谊  江源  石瑞香 《地理科学》2000,20(2):115-120
在分区选择典型样点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和土地利用强度等方面对中国东北带(NECT)近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出样带上土地利用发生变化较剧烈的区域为农牧交错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此结论对样带上的生态敏感区域制定土地利用开发与管理下策应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4.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荒漠化的环境脆弱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在综合分析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自然 、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概括出导致该地带土地 荒漠化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机制:①脆弱的自然条件奠定了特殊的地貌格局和脆弱的地表物质基础,受东亚季风影响的气候条件是土地荒漠化的自然驱动力。②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推动力。③不利的社会因素加快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5.
生态敏感性评价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治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本论文在RS、GIS技术支持下,采用ETM影像、土壤分布特征以及其他相关地理信息,选用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程度、土地利用现状等作为生态敏感性评价的主要因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建立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对农牧渔交错区(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研究。该文的研究结论是:低度生态敏感区以湿地生态系统和湖泡生态系统为主,包括生态状况维持较好的草原区域,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中度生态敏感区以农田、草原复合生态系统为主,具有一定的生态恢复能力,能抵抗适度的人为扰动;高度生态敏感区以沙土农田、沙地草原以及湖泡周围的盐碱地生态系统为主,自我调节能力弱,相对稳定性较差。本文研究表明,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影像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区域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合理可靠,可以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东北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以吉林省通榆县为研究区域,基于RS和GIS技术,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通榆县1986年、2000年和2008年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基于2008年的景观安全格局进行风险预警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景观格局的变化,研究区安全核心区的面积略有扩大,安全缓冲区面积在减少,安全外围区面积在增加;2)研究区的景观格局阻力值呈两极分化趋势,生态高风险重点预警区域主要集中在通榆县中东部,应优先考虑开展生态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117.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位于天山北麓,环山带水,沃野广袤,“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即经由此地。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也是亚洲的地理中心。城区面积62平方千米,聚居着148万各族同胞,下辖七区一县及八个农牧团场,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史悠久的乌鲁木齐,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北道的必经之路。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民族和睦生活在这里,创造出了灿烂的古代西域文明。  相似文献   
118.
The ecotone, the spatial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wo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s claimed to have more species than the adjoining communities. However, empirical studies do not always confirm higher richness at the ecotone. The ecotone position and structure are dynamic over time and space and it is driven by the changes in climate, land use or their interaction. In this context, we assessed the forest- grassland ecotone of temperate mountains in central Nepal by i) comparing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richness across the ecotone, ii) analyzing if the forestgrassland ecotone is shifting towards the grassland center by colonizing them with trees, and iii) discussing the consequence of changed disturbance regime in the dynamics of this ecotone and the surrounding grasslands. We analyzed vegetation data sampled from belt transects laid across the forest- grassland ecotone in semi-natural grassland patches. Vegetation data consisting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composition, and size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of the two most dominant tree species, namely Rhododendron arboreum and Abies spectabilis, from the transect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rend of the forest-grassland ecotone. Forest and grasslands were different in terms of 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Vascular plant speciesrichness linearly increased while moving from forest interior to grassland center. Spatial pattern of tree size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infers that forest boundary is advancing towards the grasslands at the expense of the grassland area, and tree establishment in the grasslands is part of a suceessional process. Temporally, tree establishment in grasslands started following the gradual decline in disturbance. We argue that local processes in terms of changed land use may best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ecotone shift and consequent forest expansion in these grasslands. We underpin the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rate and spatial extent of ecotone shift by using advaneed tools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indepth.  相似文献   
119.
陕北长城沿线地区土地退化态势分析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7  
刘彦随  Jay GAO 《地理学报》2002,12(4):443-450
以陕北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为例,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1985-199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土地退化时空规律,趋势和机制等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土地退化的主导类型及土地沙漠化。从成因分析,土地沙漠化主要是长期以来的人口超载,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行为激发了地表自然过程伯退化性演替,致使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怀转化为现实的破坏。过去13年土地退化程度部体上在不断剧,而且退化类型正向多样化发展。最后,依据评价与分析结果,进一步对该区土地退化防治和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0.
陕北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1986年、1993年及2003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建立目视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2003年土地沙漠化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土地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了11 843.43 m,面积减少了206 655.21 hm2,表明该区沙漠化面积扩大的态势得以控制并趋于减少;沙漠化程度明显减轻,严重、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转化为中度和轻度沙漠化,但在区域气候趋于暖干的情况下,面临着沙漠化发展的潜在危险;同时,近17 a来有近291 826.1 hm2非沙漠化土地变为沙漠化土地,沙漠化速度为17 166.2 hm2·a-1,以草地、耕地、林地等土地沙化现象较严重,土地沙漠化的形势仍然较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