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9篇 |
免费 | 296篇 |
国内免费 | 1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篇 |
大气科学 | 611篇 |
地球物理 | 142篇 |
地质学 | 377篇 |
海洋学 | 216篇 |
综合类 | 80篇 |
自然地理 | 3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102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本文提出的水生态区划方法体系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分区方法、命名与编码规则几个部分。其核心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基本原则有区域相关性原则、协调原则、主导功能原则和分及区划原则;分区方法、命名与编码规则则随分区等级和研究尺度而异。本文采用2级分区的思路,提出了全国水生态区划分方案,包括6个水生态一级区和34个水生态二级区。基于以下3类7种水生态服务功能:水生态保育类(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物种保护),水生态调控类(包括洪水调蓄和生境维持),水生态服务类(包括产品提供和景观保障),以淮河流域为例,将3级水生态区划方法应用于流域尺度。在实例区共划分出2个水生态一级区、3个水生态二级区和21个水生态三级区。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1996年春播期环流形热特征进行初步分析认为:500hPa欧洲北部亚洲西北部为高压控制,亚洲中部为低槽,且分别有正变高中心和负高中心与之配合。 相似文献
993.
994.
中国东北高纬区综合自然区划界线探讨—兼议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考察,讨论我国东北高纬区综合自然区划界线,以及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综合自然地理界线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995.
武夷山Cu- Pb- Zn多金属成矿带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夷山Cu-Pb-Zn多金属成矿带是华夏地块内的重要成矿区域,长期处于全球超大陆聚散与南北大陆离散拼合的交接转换地带,拥有复杂多样的成矿环境和有利的成矿条件,需要重点部署找矿勘查工作。文章从研究区构造演化历史出发,分析了该成矿带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成矿谱系。作者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经汇总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新的找矿理论和找矿进展,对本成矿带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提出了部署建议,建议主攻矿种为:稀土、萤石、铜、钼、铅、锌、锡、金、银等,主攻类型为:风化淋积型稀土矿、斑岩型铜钼金矿、沉积改造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岩浆热液型萤石矿以及与酸性岩浆有关的热液型钨锡铋钼铌钽矿等,并在成矿带内圈定了19个找矿远景区,其中8个为重点远景区,11个为一般远景区。 相似文献
996.
景观生态区划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景观生态系统由多个层次水平的等级体系所组成, 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中, 其结构与 功能具有不同的相互依存关系, 区划的概念有助于整合景观的等级性并厘清复杂性。本研究在景 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功能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生态区划、生态经济区划、农业 区划等相关研究的成果,探讨了景观生态区划应依循的原则、内容及区划等级系统, 指出景观生 态区划不仅强调景观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异质性, 还必须综合景观单元的过程关联和功能统一性。 同时以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为核心制定了开展景观生态区划需遵循的等级性、多尺度性、发生一 致性、格局与功能依存性、功能协调性以及界线完整性等原则。在其指导下, 重点讨论了景观生态 区划过程中涉及的方法论构建、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景观生态区划体系构建等研究内容。最后, 通过比较了景观生态区划与自然区划、生态区划以及经济区划之间的异同,提出了不同尺度下景 观生态区划理论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997.
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36,自引:11,他引:236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动态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关键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依据覆盖中国1990年代末期5 a时间间隔的陆地卫星数据资料, 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概念, 在1 km格网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础上, 根据区域近期土地利用动态特点与社会、自然环境综合特 征, 设计了全国土地利用动态区划图, 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空间格局. 总体上, 传统农作区(包括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四川盆地等)城镇居民建设用地的扩张侵占了大面积的耕地, 而北方农牧交错带与西北绿洲农业区由于生产条件、经济利益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原因, 耕地开垦现象最为突出.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局部地区有所体现, 但截至2000年, 尚未对土地覆被变化产生区域性的影响, 此5 a期间森林砍伐现象依然比较严峻. 本项研究, 实现了中国现代土地利用动态区域单元的划分, 揭示了中国现代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空间属性并为其特征分析提供了区域格局框架. 该项研究是地理科学对研究对象的“空间格局”与“时间过程”特征进行集成研究, 揭示研究对象“变化过程的格局”, 以及“格局的变化过程”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