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71篇 |
免费 | 4326篇 |
国内免费 | 25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67篇 |
大气科学 | 2457篇 |
地球物理 | 1686篇 |
地质学 | 10897篇 |
海洋学 | 2500篇 |
天文学 | 67篇 |
综合类 | 1892篇 |
自然地理 | 32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411篇 |
2023年 | 591篇 |
2022年 | 724篇 |
2021年 | 748篇 |
2020年 | 639篇 |
2019年 | 695篇 |
2018年 | 453篇 |
2017年 | 460篇 |
2016年 | 517篇 |
2015年 | 611篇 |
2014年 | 1106篇 |
2013年 | 840篇 |
2012年 | 1023篇 |
2011年 | 975篇 |
2010年 | 1005篇 |
2009年 | 1050篇 |
2008年 | 1091篇 |
2007年 | 920篇 |
2006年 | 1051篇 |
2005年 | 965篇 |
2004年 | 880篇 |
2003年 | 803篇 |
2002年 | 740篇 |
2001年 | 722篇 |
2000年 | 580篇 |
1999年 | 558篇 |
1998年 | 589篇 |
1997年 | 567篇 |
1996年 | 505篇 |
1995年 | 455篇 |
1994年 | 385篇 |
1993年 | 317篇 |
1992年 | 345篇 |
1991年 | 266篇 |
1990年 | 295篇 |
1989年 | 167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48年 | 2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24(3):90-90
2004年7月14~16日,海岸带资源-环境体系与优化战略国际研讨会在青岛黄海饭店召开。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东亚及东南亚滨海-近海地学项目协调委员会(CCOP)为主办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 相似文献
322.
海南岛前寒纪岩石圈演化的记录:基性岩类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性岩类具有的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海南岛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石圈的演化史。古中元古代时,琼中屯昌变基性-超基性岩,为大洋型火山岛弧低钾拉斑玄武岩,明显具有镁铁质-玄武质科马提岩特征,来源于高度亏损的地幔;与之同时代的琼西,则为一套具洋底玄武岩和岛弧拉弦玄武岩的过渡型玄武岩,是古俯冲带上部地幔楔和自消减带卷入地幔楔地壳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端元部分熔融产物,具低亏损地幔特征,产生于弧后(或弧间)盆地环境;中新元古代的琼西变基性-超基性岩具铁镁质-超铁镁质科马提岩特征,来源于较高亏损的地幔,产于大洋板块边缘的构造环境。据此,可以推测,海南岛前寒武纪岩石圈演化至少经历了古中元古代的古板块俯冲、中新元古代的裂解二次事件,并伴随洋盆的出现。 相似文献
324.
325.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构建家系,建立育种基础群体,估计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E)。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范围分别在(0.19±0.09)—(0.43±0.09),(0.27±0.04)—(0.45±0.06),均属于中高遗传力水平,并且统计检验显著(P<0.05)。Z-score检验表明,体重和存活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在河北黄骅(HBHH)和青岛鳌山(QBAS)两个测试场间差异均不显著。体重和存活性状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07和0.008,表现为低度线性负相关。对于体重和存活性状,HBHH和QBAS场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83±0.04和0.40±0.11。体重性状的G×E效应不显著(K<0.5),但存活性状存在显著的G×E效应(K>0.5)。上述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多代选择可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326.
GML分布式广义空间数据引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解析GML规范与空间数据引擎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语义对象模式表达的分布式广义空间数据引擎(SDE)模型。在通用大型数据库平台与通信机制支持下,用语义对象模式的GIS语言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分布式广义SDE模型。对模型开发成果的应用与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327.
罗布泊红柳沙包落叶阳离子含量及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柳沙包沉积纹层是恢复古环境序列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对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沉积纹层中红柳落叶阳离子含量以及与环境变化关系研究表明:K+、Na+、Ca2+、Mg2+等4种阳离子平均含量分别为3.70 mg/g、40.33 mg/g、13.67 mg/g和8.08 mg/g,变化幅度排序为Ca2+>K+>Mg2+>Na+.4种阳离子含量年际变化都较为明显,且变化规律较为一致,4种阳离子含量变化间的相关系数为0.653 0~0.813 8,表现为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各种阳离子与4种阳离子总量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8144~0.9599,其中Na+含量与4种阳离子总量变化的相关系数最高,表明可以用Na+含量的变化或阳离子总量的变化分析变化趋势.阳离子含量与气温变化呈良好的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和湖水面积变化呈负相关;地下水水位降低、水质变差时,土壤水质也变差,阳离子含量增加;反之,地下水水位升高、水质变好时,土壤水质变好,阳离子含量降低.红柳落叶有机质阳离子含量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利用红柳沙包沉积纹层计年的可靠性和对罗布泊环境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28.
329.
岩石、土壤样品中210Po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铜箔为镀片时,自沉积总α计数法定量测定岩石、土壤样品中210Po的最佳制源环境、同位素的干扰和去除、共存元素的允许量以及适宜的溶(熔)矿方法,同时研究了银、铜两种镀片的区别。试验发现,当盐酸浓度为2.0mol/L,恒温80℃,振荡频率为180次/min、振程20mm时,制源2.0h,210Po自镀回收率在99.6%~100.4%之间,210Po加入量与α净计数率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放置衰变法可以消除212Bi和218Po等短半衰期核素对210Po测量产生的影响,Vc存在时其它共存元素不干扰测定。方法配合HNO3HFHClO4溶矿(对复杂试样酸溶后的不溶渣,再进行碱熔),全程回收率为99.5%~100.4%。 相似文献
330.
烟台海域海岛自动站大风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台北部面临黄、渤海,海岛自动站分布众多.我们发现,在同一大风过程中,各海岛自动站的风速、风向因为海拔高度、周围地形影响、下垫面摩擦的不同造成明显差异.本文主要以长岛作为渤海海峡大风的代表站,以崆峒岛和芝罘岛作为烟台北部沿海海域大风的代表站,利用便携自动站的观测数据近似代表海面大风的实况,与代表站进行大风的对比试验,对比试验的数据均采用指数廓线公式订正到海面10m高度.分析了三个海岛自动站的不同风向下的海面大风的实际代表性,并给出不同风向下的大风订正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