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9篇
  免费   727篇
  国内免费   576篇
测绘学   382篇
大气科学   591篇
地球物理   1026篇
地质学   922篇
海洋学   551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76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本文主要考虑(E1)的全局解存在性和光滑性问题。主要结果:在(E1)的假设下,α0。有essup|u|≤c(T,||u_0||p) Q_(T,z)其中Q_(T,ε)=Ω_ε×(ε,T),Ω_ε={x∈Ω|dist{x,?Ω}>ε}。  相似文献   
962.
1999年梅雨锋系结构特征的模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尺度模式MM5对1999年江淮流域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利用高分辨率模拟资料,诊断了江淮地区梅雨锋系的双锋结构特征及相应的大气相当位温、位温和湿度(比湿)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气位温梯度和湿度梯度均对江淮梅雨锋系双锋结构中相应的两个相当位温梯度大值带的存在有着重要贡献,而湿度梯度的贡献更大.进而从理论上推导了大气湿度梯度倾向方程,指出大气湿度梯度的变化与平流效应、散度效应、水平或垂直涡管(次级环流)效应以及水汽源汇的梯度有关;利用中尺度模拟资料对湿度梯度倾向方程的经向分量进行了简单的方程诊断,模拟时段平均的诊断分析表明,大气经向湿度梯度绝对值的变化主要同散度效应、与水平涡管相关的次级环流效应以及水汽源汇效应相关.由于水汽源汇是由与水汽相关的相变过程造成,与云物理过程的发展和演变直接相关,因此,大气湿度梯度的演变与云物理过程,并进而与云或降水系统的分布、发展和演变相关.梅雨锋系的存在为其附近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起到一定的组织或控制作用;反过来,暴雨系统的发展、降水云系的发展和演变,又通过改变大气温、湿状况,对梅雨锋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63.
阿尔金山各边界断裂的归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研究阿尔金山南缘断裂、西北缘断裂、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断裂的构造属性, 对重新认识中国大陆西部构造格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卫星遥感图像宏观解译和野外调查基础上, 充分参考了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前人研究成果, 分析了阿尔金山各边界断裂特征, 结果表明南缘断裂形成于元古宙, 早古生代中晚期是一条具有右行走滑性质的巨型陆内转换断层, 中新生代分段差异复活; 西北缘断裂系形成较晚, 中新生代以来发生强烈的左行走滑, 应属于亚洲共轭滑移系的组成部分; 红柳沟-拉配泉断裂属于塔里木地块中央构造带系统, 是一条蛇绿构造混杂带, 早古生代属于陆缘或陆间裂谷.它们三者分属于不同的断裂系统, 具有不同的形成演化史, 其活动形式和构造意义各有不同, 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964.
应变非线性软化的圆形硐室围岩荷载-位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潘岳  王志强 《岩土力学》2004,25(10):1515-1521
基于峰值应力后具拐点的应变非线性软化本构模型,且同时考虑中间主应力 ,对岩体形变影响的条件下及等压荷载下圆形硐室围岩塑性区应力分布规律、围岩承载机制及围岩与支护之间作用关系进行研究,得到无支护硐室围岩自承地应力上确界 、围岩压力下确界 等反映实际硐室围岩工作状况的重要概念。给出了 、 的表达式以及它们与地应力 间的关系式。所得到的塑性区应力、塑性区半径、围岩压力和硐室周边位移等研究结果,与基于理想弹塑性体的Fenner解答相比,要更接近实际硐室围岩中的对应量值。  相似文献   
965.
地震海啸的激发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海啸的激发和传播两个方面简述了有限矩形源产生的地表形变场、浅水波浪理论和Boussinesq方程等基本理论,讨论了震源参数对海啸传播的影响,比较分析了海啸的数值模拟方法,介绍了我国地震海啸的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966.
Receiver function estimated by maximum entropy deconvolu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ximum entropy deconvolution is presented to estimate receiver function, with the maximum entropy as the rule to determine auto-correlation and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s. The Toeplitz equation and Levinson algorithm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iterative formula of error-predicting filter, and receiver function is then estimated. During extrapolation, reflective coefficient is always less than I, which keeps maximum entropy deconvolution stable. The maximum entropy of the data outside window increases the resolution of receiver function. Both synthetic and real seismograms show that maximum entropy deconvolu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measure receiver function in time-domain.  相似文献   
967.
利用接收到的纵波信息,通过解纵波方程得到介质的密度和拉梅常数分布函数.首先,在频率波数域建立了描述入射纵波信号、接收纵波信号和介质三参数扰动量之间关系的积分方程.然后,建立了关于接收信号的各频率成份的方程组.经过正反傅氏变换求解此方程组即可得到介质三参数的分布函数.最后,就跨孔观测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成像试验。结果表明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968.
穿越南沙礼乐滩的海底地震仪广角地震试验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穿越礼乐滩东北部向西北方向延伸进入中央海盆长369 km的广角地震剖面OBS973-2进行了反演研究,以期了解南海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同时探讨南、北陆缘的共轭问题.结果表明OBS973-2剖面的速度模型中三个沉积层的速度分别为1.8~2.0 km/s、2.0~2.7 km/s和3.5~4.0 km/s;沿剖面沉积层总体上较薄或缺失.礼乐滩上地壳厚约9~10 km , 速度为5.5~6.4 km/s,顶部存在小型火山;下地壳厚约11 km,速度为6.6~7.1 km/s. 过渡区和海盆的上地壳厚约4~5 km,速度为5.9~6.1 km/s;下地壳厚约2~4 km,速度为6.6~6.9 km/s.从总体上看,海盆和过渡区的地壳厚度偏小,显示了拉伸减薄作用,速度分层显示陆壳比较典型,而洋壳和过渡壳的上地壳速度比标准洋壳偏高.莫霍面总体从陆坡向海盆方向较快速地抬升,在礼乐滩埋深约23 km, 在海盆中的埋深8~12 km,海盆中的莫霍面顶部速度8.0 km/s,要明显小于礼乐滩下方的8.2 km/s.将OBS973-2剖面与北部陆缘的OBS2006-1剖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速度结构极为类似,讨论认为礼乐滩与中沙块体互为共轭.进而根据西北次海盆的宽度、礼乐滩与中沙块体的距离及前人提出的南海海盆的扩张时代,计算了扩张速率.  相似文献   
969.
对常用于星载SAR影像正射纠正的R-D模型与共线模型的原理及各解算步骤中存在的共性与异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实地布设的角反射实验数据对两种模型的解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两种模型建立在不同的原理、假设基础之上,其内部相同物理参数的解算结果也有差异,但两个模型的精度输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70.

地震波走时广泛应用于静校正、层析成像、Kirchhoff偏移成像、地震定位等研究.复杂地表条件是影响走时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发展的曲线坐标系程函方程为精细刻画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走时场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基于有限差分程函方程的求解方法不可避免地受到震源奇异性的影响,即震源附近波前的曲率较大,此时使用平面波近似假设的差分格式会导致较大误差.而震源误差会随着波前的传播到达整个计算区域,从而影响整个区域的求解精度.针对该问题,本文借鉴因式分解的思想,推导建立了曲线坐标系因式分解程函方程,并针对性地发展了其数值求解方法,从根源上解决了复杂模型走时计算中的震源奇异性问题.数值实例表明因式分解法能够有效降低震源误差,显著提高起伏地表走时计算的精度和效率,为起伏地表地震波走时计算提供更佳的选择,在复杂模型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