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姚宝贵 《甘肃地质》2007,(Z1):71-75
兰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肩负着经济建设和战略转移的重任,同时兰州又是在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近50年来,共发生地质灾害194次,造成630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新的调查显示,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394处,其中泥石流126条,滑坡95处、崩塌28处、地面塌陷11处、不稳定斜坡134处。根据危险性评估,威胁特重的有69处,重的有100处,中度的有149处,轻度的有76处。区内地质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形地貌复杂,降雨集中,人类活动强烈,通过对兰州市区地形、地貌特点和滑坡泥石流危害及成因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2.
83.
基于空间互动模型的兰州市乡村旅游网络中心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巍  赵敏  严江平  赵雪雁 《地理科学》2017,37(7):1059-1068
基于传统“引力模型”,引入通勤时间、旅游潜力等指标,构建了“旅游空间互动模型”,并以兰州市47个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了兰州市乡村旅游网络中心性特征,发现:兰州市各村庄的度中心值均高于中介中心,中介中心值均高于向量中心,且主城区周边村庄的中心性普遍高于西北部永登县、东南部榆中县及其他县区所辖村庄的中心性;兰州市乡村旅游网络发育不成熟,空间结构呈现局部紧凑、整体稀疏且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当前兰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以第二层级村庄为主,急需培育第一层级村庄以完善旅游网络中的核心节点。最后,提出优化兰州市乡村旅游网络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84.
雒占福  雷德宏  李晓慧  原悦 《地理研究》2021,40(7):1949-1962
居住环境质量提升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其设施的不均衡性、可获取性与可选择性差异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情感需求具有显著的剥夺影响。本研究以兰州市主城区居住区为研究对象,以各类城市设施的POI为数据源,通过构建居住环境剥夺评价体系定量识别其剥夺程度并对影响因素作出分析,结果表明:① 居住环境的综合剥夺在东西狭长的河谷城区上呈现出重心偏东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高剥夺区集中在河谷边缘区以及西部城区,低剥夺区呈现于河谷中心区与东部城区。② 居住环境的正向维度基本呈现出河谷中心区剥夺程度低,河谷边缘区剥夺程度高的态势;负向维度在空间上则呈现出与正向维度反向的分布趋势。③ 河谷型城市居住环境剥夺格局是城市形态、居住区区位、城市的动态扩张次序、居住区密度以及政策规划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其中,城市形态下的空间可达性制约着城市空间的开发时序,进而影响设施的空间配置水平;居住区区位制约着居住区自身对设施的选择性与环境干扰性;城市的动态扩张导致了河谷城市开发周期的不同,进而导致新旧城区设施配置的不同;居住区密度对城市设施的配置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政策规划对居住环境剥夺格局具有重构作用。  相似文献   
85.
86.
《中国勘察设计》2011,(2):88-88
2011年1月6日上午,中铁二院西北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在兰州市正式挂牌成立。副省长石军出席挂牌成立仪式。  相似文献   
87.
兰州市居民购物行为的决策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兰州市居民购物行为调查问卷,从不同类型商品和不同商业中心出发,分析影响居民购物决策的因素。一方面,通过构建购物信息渠道多样化指数、购物决策因子评价指数分析影响居民选购不同类型商品的因素;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商业中心地认知指数、购物因子评价指数,分析了影响居民选择不同购物中心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①购物信息的获取因商品等级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渠道,商品等级越高,购物信息渠道越单一;②影响居民选购不同类型商品的因素不同,各种因子评价指数因商品等级的提高而显示出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性变化;购买不同类型商品的决策因子各不相同,随着商品等级的提高,商品知名度和质量指数也逐渐升高,而可达性因素逐渐降低,心理因素评价指数也随之提高;③居民对不同商业中心的认知水平不同,影响居民选择不同商业中心的决策因素不同,传统的商业中心由于交通、认知等优势,在兰州市居民购物决策活动占据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8.
吴玮江 《甘肃地质》2013,22(1):71-74
兰州市区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非常发育,在诸多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中,降水是市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引发因素。对兰州市区历史记载的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时的降水量进行分析,探讨兰州市区引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降水量,划定不同雨强时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范围。  相似文献   
89.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城市的适应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当前此类问题的研究多属定性描述,缺少定量评价。基于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分别对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环境、经济适应、文化和心理4个层面的适应状况进行了研究,从量化的角度对其城市适应水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认知和建议,为促进兰州市乃至西北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构建城市和谐社会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90.
近30年来兰州市人口密度空间演变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街区层面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ArcGIS和GS+Version7软件对近30 a来兰州市人口密度空间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2-2009年,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的正相关性逐渐削弱,负相关性逐渐增强。人口密度总体上呈不断增大的趋势,人口分布不均衡性和聚集性逐年增强,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格局,以城关区和西固区为增长顶点形成"双核心"空间结构。高密度人口分布偏东,主要集中在城关区和七里河区。人口重心级别不同,所在街区面积不同,高人口密度街区面积小,低人口密度街区面积大。其形成机制主要缘于自然因素、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