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5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采用了一种碳纤维加热光缆的光纤含水率测试方法(简称C-AHFO法),解决了AHFO法监测土的含水率长期(16个月)稳定性问题,并开展了室内标定和现场原位土的含水率监测试验,确定了土中含水率与温度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值模型。室内率定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与温度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可用分段函数表述。当含水率小于0.08 m3·m-3时,可采用线性关系表述;高于0.08 m3·m-3时可采用对数函数表述。经过16个月的现场监测表明:C-AHFO法在此时间范围稳定,可对土的含水率进行分布式监测,测试误差不超过0.033 m3·m-3,可准确地反映天气和季节变化过程中表层土(深度小于20 cm)的湿度变化,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该方法的研发和应用为土的大面积实时含水率分布式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2.
冻胀融沉作用引起的地基土体变形是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的典型地质灾害,光纤传感技术为冻土变形的精细化、分布式实时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为探究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在监测冻土变形方面的可行性,利用自主研制的光缆-冻土界面力学特性试验仪,探究了不同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的冻土试样中缆-土界面的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光纤应变监测结果准确地反映出缆-土界面呈现渐进性破坏特征,应变软化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界面的力学特性。在冻结过程中,土体内液态水相变成冰,引起了冻结锋面移动和水分迁移,使得界面的力学特性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不同深度处缆-土界面剪应力的演化过程反映了在光缆拉拔过程中与冻土的变形协调状态,表明光缆测量范围、界面耦合性与土体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密切相关。该研究为光纤传感技术在寒区冻土地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3.
蔡锋  陈峰 《台湾海峡》1999,18(1):14-19
本文论述了珠江口珠海-深圳海底光缆路由设计,建设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问题,解决了港湾内海缆路由勘设及施工遇到的多种复杂的实际难题,为今后港湾内海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罗维芳  陈峰 《台湾海峡》1999,18(3):278-282
海坛海峡海底光缆建设是一项加强海坛与大陆之间通信的工程。本文介绍了勘察的光缆路由区地形地貌及沉积结构,并分析了相应的水动力情况,表明该段路由区宜于埋设海底光缆,但不同地段的水和沉 结构等有  相似文献   
35.
一种基于微细光缆的固定式深海观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利用微细光缆实现深海观察的小型装置.阐述其系统组成、工作方式及利用微细光缆实现深海视频信号和数据的传输过程以及其研制的关键技术,展望了此种深海观察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6.
8月2日上午,随着中国海监2115执法船驶离海口港,中国海监海南省总队启动了为朗近一个月的深圳大运会期间琼州海峡海底通讯光缆和电缆巡护专项执法行动。  相似文献   
37.
38.
介绍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巧妙应用,建立网络审片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作流程,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浙江电视气象节目的传送瓶颈问题,由人工送带转为光缆传输,在节目传送时效上、安全性、经济性上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39.
根据在亚洲快线海底光缆香港段(水深小于300m区域)开展的路由勘察中获取的浅地层剖面、侧扫声纳、柱状取样、多波束等数据,同时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路由区的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路由区海底地形无大的起伏,平均坡度小于0.3%;路由区跨越了淤泥/粘土质、砂质以及沙波区海底,其中发现的沙波最大波高达3~4m;路由区地震活动强度小,属于地壳稳定性较好的地区;路由区海底面存在沉船、抛弃物等海底障碍物。综合所有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在路由跨越大型沙波及距离障碍物太近的区域,对路由线路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的路由基本适合海底光缆的铺设,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