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0篇 |
免费 | 375篇 |
国内免费 | 4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4篇 |
大气科学 | 493篇 |
地球物理 | 230篇 |
地质学 | 708篇 |
海洋学 | 444篇 |
天文学 | 103篇 |
综合类 | 94篇 |
自然地理 | 1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82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11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96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62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1946年 | 2篇 |
1945年 | 2篇 |
1944年 | 1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应用常规观测、海口多普勒回波及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08年10月12~15日海南特大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并揭示了暴雨过程中的多普勒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导致海南岛产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热带低压移动缓慢和弱冷空气的低层入侵;当冷暖空气交绥,大气温湿结构发生突变,θse面陡立造成对流系统斜压发展,激发位势不稳定能量释放。正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意味着低层暖湿空气的平流大于高层,加强了层结对流不稳定发展;在斜压扰动作用下,对流层中层正差动涡度平流和低压东侧的暖平流破坏了海南岛的准地转平衡,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作用激发了次级环流,导致暴雨区上空的垂直运动的发展,促使暴雨增强。充沛的水汽输送及水汽的强烈辐合,为暴雨发生的有利水汽条件。多普勒径向速度揭示了暴雨区低层冷平流高层暖平流、风向风速的垂直切变大的垂直结构以及持续性的强烈辐合等等特征,回波停滞和"列车效应"使降水增幅,降水回波的性质差异,可造成强降水区域分布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雷达回波外推是短临降水预报的一种重要方法。针对雷达回波外推中随着外推时间的增加而出现回波演变信息丢失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短临降水预报模型(以下简称为MSF2)。首先,采用多尺度的卷积核对网络的浅层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弥补单一特征检测带来的不足。其次,将不同维度的特征信息进行拼接及通道混洗,进一步增强特征图通道之间的信息流通和信息表达能力。最后,将特征图中的多尺度信息进行融合,从而有效保留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利用华南雷达回波拼图资料数据,在3种不同降水强度(5 mm/h、10 mm/h和25 mm/h)下进行降水预报研究,并与光流法和ConvLSTM两种主流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降水强度条件下,MSF2在所有评价指标(命中率POD、临界成功指数CSI、误报率FAR)中表现最优,这表明引入多尺度机制能改善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相比于目前主流的光流法和ConvLSTM,本文提出的模型对于短临降水预报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预报精度,而且实现了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南海北部表层温盐场的走航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6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的走航观测,得到了该海区多个断面的表层温度、盐度分布曲线.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显示观测期间处于西南季风向东北季风的转换阶段,走航观测所得的温、盐资料显示出在这一季风转换的特殊阶段该海区表层的水文特征.珠江口冲淡水的扩散范围在季风转向前后有显著的变化,低盐的冲淡水在西南季风阶段向珠江口外海区的东南方延伸较远,而在东北季风阶段则受珠江径流量、南海北部表层环流等因素的影响收缩至珠江口附近.闽南近岸和台湾浅滩南部表层具有低温高盐特征,但CTD资料表明台湾浅滩区域存在上升流,结合风场资料,可证实观测期间此处的上升流由海流-地形因素所造成. 相似文献
14.
南海长链烯酮化合物的检测及U37^k值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首次系统地在南海大面积站位中检测出长链烯酮化合物。通过长链烯酮指标U37k与实测表层海水温度(SST)的对比研究,发现海洋沉积物样品在室温下长期(17a)密封保存,长链烯酮指标U37k值无明显变化。U37k值在南海海区指示的表层海水温度与季节有关,主要反映秋、冬两季,即10月至次年3月间的SST。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阐释岩浆两阶段演化过程及其与铁成矿的关系,对邯邢铁矿区斑状石英二长岩中角闪石斑晶环带结构进行了成因矿物学研究.通过角闪石温度计、压力计、氧逸度计和湿度计的计算,发现岩浆在14km深处岩浆房内经过多次岩浆混合过程,其后演化的岩浆侵位到1.9 km的深度.岩浆房的温度为935~964℃,氧逸度为△NNO+0.27~△NN... 相似文献
18.
WAFS产品中GRIB资料中国区产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使用WAFS产品的用户提供量化参考依据,选取WAFS产品中常用区域和层次的GRIB数据,利用由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风、温客观分析网格点资料,与WAFS中同时刻的预报场产品(风、温网格点资料),用均方根误差进行数字化形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WAFS提供的风、温预报,通常是短时效的风、温预报比长时效的风、温预报更接近客观分析场;低层的预报比高层的预报更接近客观分析场;风的预报以v矢量的预报优于u矢量的预报;风的误差主要来源于u矢量的误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黄土高原定西站2009年9月大孔L径闪烁仪(LAS)的观测数据,结合涡动相关系统(EC)和梯度塔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LAS和EC在测量感热通量过程中的温度特征尺度T*及其差异与近地层气象要素风向、位温梯度和稳定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下垫面LAS测量的T*LAS和EC测量的T*EC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55,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是1.482.对9月进行风向统计,主风向为NNE和SE,NNE风向上T*LAS和T*EC的相关系数是0.960,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是1.349,SE风向上T* LAS和T*EC的相关系数是0.968,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是1.619,风向对T*有显著影响.位温梯度与T*呈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T*LAS相较于T*EC与位温梯度有更好的相关性.当稳定度z/L<1.5时,T*LAS/T*EC随着z/L的增大雨减小;当z/L>1.5时,T*LAS/T*EC随着z/L的增大而增大.T* LAS/T*EC的变化范围随着z/L的增大逐渐变小,当z/L增大到4后,T*LAS/T*EC开始保持较小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20.
易经 《国土资源导刊(湖南)》2010,7(7):79-79
<正>通过前面的介绍,现在我们已经了解要在矿物收藏的天地里畅游所需注意的7个方面的问题。下面要谈谈不同类型的矿物收藏者。有一种级别的收藏者和经销商只对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