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1.
马润则 《矿物岩石》1990,10(1):19-27,T002
安宁村含钒钛磁铁矿层侵入体侵位于下元古界变质岩中,厚约500m,岩体层状构造发育,分异程度较高,可分为四个岩相带和若干次级的韵律层。其初始岩浆为富铁钛,贫硅的弱碱性玄武岩浆,源于上地幔。岩浆中的律性成核与重力分异作用的结果,形成层状岩系。成岩温度1250-900℃,氧逸度foz=10^-6.38,平均成岩压力9.55kbar。较高的成岩压力控制了岩浆演化的主要途径和主要矿物组合;而偏高的氧逸度则是较早期大量Ti-Fe氧化物堆积形成岩浆结晶分异型富矿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2.
依据太阳光子辐射产生的光压理论,作者揭示出了自然界存在有如下两种自然现象:(1)揭示了日-地闻天然形成的能量(动量)相耦舍的"轧制"式和"摇摆"式物理机制及其存在的证据.阐明了包括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在内的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所需要的能源(力源)不是传统地质学所理解的仅来自于地球内部,而主要是来自于太阳.太阳与其系内行星之间不单是先前人们所理解的靠万有引力作用所维系的那种家族式的首领关系,而且也是靠太阳辐射的斥力作用形成的"母子"关系.地球自生成以来,主要是靠太阳光子的能量(动量)的"哺育"才"活"下来的,地球目前还生机勃勃地"活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赤、黄交角的存在,不是先前人们所理解的只具有行星运动几何学上的意义,它在日一地之间能量(动量)相耦合转换机制中还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它是整个地球能有效地、连续不断地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动量)使其能"活"下去而必须具有的最为简单的天然条件.(2)揭示了自然界任一恒星系内部恒星与行星或星际物质间的斥力作用普遍存在.众所周知,太阳是一颗质量较小的恒星,在银河星云系中类似太阳的发光恒星大约就有4000亿颗,在宇宙更是不计其数.这说明宇宙中的任一恒星系内恒星与它系内的行星及星际物质(除暗物质外)之间的能量(动量)耦合与交换主要是靠光子来实现的.光予是宇宙中既普遍存在又具有特殊性能的一种物质.光子不带电,其电荷、电偶极矩和磁矩皆为零,它是一种稳定的粒子,其寿命为无限大.宇宙中任一恒星辐射出的光子可以对外任何可见物体起作用.光子对受体的作用方式是碰撞,它不但把自身的能量传递给受体,还把自身的动量(以光压斥力的形式)传递给受体,其斥力方向与恒星与受体之间的引力方向恰恰相反,以阻止行星或星际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向恒星内部凝聚,保持恒星系基本空间构架的相对稳定.由此推知,宇宙中物质之间的(光)斥力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它与万有引力作用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两个对立面,它们之闻的对立与统一构成了和谐一致的自然界.日一地间天然形成的能量(动量)相耦合的"轧制"式和"摇摆"式物理机制的发现与证实,为自然界星际(恒星与行星)尺度间的斥力作用普遍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是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后,首次对宇宙中星际间存在的"反引力"作用这一宏观自然现象的揭示.  相似文献   
113.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已广泛运用于火成岩成因的研究中, 但对于一些蚀变较严重的岩石, 有时仅通过地球化学分析难以还原岩浆固结的过程.火成岩定量化结构分析方法是通过对岩石中矿物的定量分析(诸如晶体粒度分布分析, 晶体空间分布分析, 以及晶体定向程度分析等), 从而反演岩浆固结过程中发生的动力学过程.这种方法很好地避免了蚀变作用对还原岩体形成过程所产生的诸多影响.本文运用火成岩定量化结构分析方法, 对新疆莫阿特茂金花岗斑岩体钻孔中10个样品的钾长石斑晶和石英斑晶分别进行分析.尽管这些样品普遍发生了碳酸盐化蚀变作用, 定性观察中结构特征也比较均一, 但是钾长石和石英斑晶的定量化结构数据及其在钻孔深度(约170 m)范围内的变化趋势显示, 茂金花岗斑岩体可能至少由4次脉冲岩浆叠加形成, 每股岩浆中心的CSD曲线小晶体缺乏, 发生了粗化现象.由于脉冲式岩浆多次注入, 导致的温度振荡加剧了矿物粗化.脉冲岩浆中心处斑晶体积含量的增加, 可能与岩浆流动过程中对大晶体的影响有关, 80 m深度以下脉冲岩浆接触带的斑晶体积含量明显增加, 是由于机械压缩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4.
山东蒙阴金刚石的晶体形态和晶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李国昌 《矿产与地质》1999,13(4):253-256
为探讨山东蒙阴金刚石的形成条件,研究了胜利Ⅰ号金伯利岩筒的金刚石晶面及晶形特征,结果认为金刚石的形成温度范围为1000~1600℃,压力范围为40×108Pa~50×108Pa。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天青石菊花石形貌与红柱石菊花石钟乳石截面放射状形貌的对比,找出它们形成的共同规律,并从形貌细节差异上分析了其形成机制和条件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6.
Ⅰ号矿脉是山城金矿区中主要的工业矿体之一。黄铁矿和石英是主要的载金矿物 ,其标型特征是在矿脉空间上有规律的分布。矿体上部的黄铁矿以聚形晶为主 ,主要是八面体和立方体聚形晶以及立方体、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聚形晶。黄铁矿的电物理性质 ,vnp>|- 17|,α >|- 12 0 |。石英相对吸光度D1、D2 、D2 /D3 、D3 /D1、D2 + 3 /D1相对较大。矿体下部的黄铁矿晶体形态主要是立方体单晶和立方体与八面体聚形晶 ,vnp<|- 17|,α <|- 12 0 |,D1、D2 、D2 /D3 、D3 /D1、D2 + 3 /D1相对较小。依据矿物标型展布规律 ,结合矿脉金含量的分布、载金矿物黄铁矿的晶体形态和热电性 ,以及石英相对吸光度的空间展布特征 ,建立了矿物学找矿模型 ,对深部矿脉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7.
吕青  刘飞  褚志远  葛跃进  刘潇  焦永鑫 《地质学报》2022,96(4):1225-1238
山东蒙阴常马庄、西峪和坡里三个金伯利岩带的金刚石含矿性存在显著差异,而三个矿带金刚石的矿物学特征是否亦存在差异还不清楚.本文整理和统计前人研究的山东蒙阴10万余粒金刚石数据,发现三个金伯利岩带金刚石的晶体颜色、粒度、晶体形态及表面形貌和包裹体等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①51484粒常马庄金刚石以淡黄色为主,其次为无色和浅黄...  相似文献   
118.
湘南地区发育大量与Sn-W多金属矿床伴生的高分异花岗岩,其岩浆起源和高分异机制一直是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本次研究探讨了香花岭高分异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单矿物原位U-Pb定年揭示香花岭花岗岩中锆石结晶于165~153Ma,指示岩浆长期脉动侵位增生;独居石结晶于156~154Ma,可能代表岩体最终固结年龄。香花岭花岗岩主要由碱长花岗岩和钠长花岗岩组成。碱长花岗岩富SiO2(≥74.00%)和全碱,贫Ca、Mg、Fe,隶属准铝质-强过铝质系列;富集Li、Rb、Cs等碱金属元素,强烈亏损Ba、Sr、Eu等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发育典型的稀土四分组效应。钠长花岗岩SiO2(65.80%~78.18%)和K2O含量变化范围较宽,属于弱过铝质-强过铝质系列;其微量元素配分模式总体与碱长花岗岩相似,但稀土总量趋低。二者的锆石εHf(t)为-12.0~-4.1,δ18O值为+7.2‰~+9.2‰。以上特征指示香花岭花岗岩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属性,源区可能由古-...  相似文献   
119.
周期成层Patchy模型中纵波的频散和衰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炯  马坚伟  杨慧珠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11):2879-2885
本文用孔隙介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纵波在介观周期成层Patchy模型的传播问题.相对于White方法,该方法少了不同介质分界面处的流体压力不等的假设,推导过程更为严密;和Dutta的双相方程解耦方法比较,文中方法直接求解双相方程,形式上更为直观.当纵波通过周期成层孔隙模型时,在低频段用孔隙弹性力学得到纵波频散和衰减结果与用White公式得到的结果符合得很好;周期成层的Patchy孔隙模型由于其空间排列的周期性使其成为孔隙弹性声子晶体,在其频散和衰减曲线上的高频段会出现多个禁带和通带,这使得速度不会随频率单调递增,衰减峰也不只一个.对于地震频段,随着渗透率降低模型的衰减峰向低频移动,这和实际观测结果一致,和传统Biot理论预测结果正相反;随着含气量上升纵波衰减峰值先上升后下降,其最大值出现在含气量0.1左右,这和相关实验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定性解释观测到的地震衰减结果.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