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9篇
  免费   489篇
  国内免费   555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518篇
地球物理   287篇
地质学   2065篇
海洋学   71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83篇
自然地理   40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掌握澳门附近海域沉积物的污染状况及特征,对于合理安排澳门海洋海岸工程疏浚泥的海洋倾倒,防止造成海洋污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1997—1999年连续三年对澳门附近主要区域的海洋沉积物采样测定结果,通过分析认为澳门附近海域沉积物污染具有下列特征:1)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油类含量普遍较高,除了总Hg外均高于珠江口海区的其他港口;2)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明显,澳门内港受船只排污、码头作业、陆地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是澳门附近海域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区域;3)受水质交换的影响明显,澳门外港、路环岛东北等区域受珠江径流影响水质交换较快,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含量较低,而内港由于水质交换较差,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含量相对较高;4)与沉积物的成分组成(吸附)有关,大部分污染物与沉积物中粉砂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粉砂对污染物质有较广泛性的吸附能力,尤其是Cu、Zn、Cd、油类、有机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成都10个重污染日进行天气学分析,将污染浓度与气象要素进行聚类、研究了重污染日形成原因及污染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SO_2、TSP日平均浓度分级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3.
盘山山前地下水与矿泉水污染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揭示变量和样品之间在成因或空间上联系的对应分析,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盘山山前地区地下水和矿泉水污染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盘山山前存在地下水和矿泉水污染;局部范围的污染主要是由于食品厂等企业的排污引起的,污染成分主要是Cl-和NO3—N,主要污染地区是塔院地区,其次是西大佛塔至南营,污染程度与至污染源的距离有关;大部分地区存在三氮面状污染,农业氮肥的施用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江牡蛎作为重金属污染生物指示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陆超华 《台湾海峡》1994,13(1):14-20
对近江牡砺作为监测广东岸海域Cu,Zn,Cd,Pb污染的生物指示种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评价,应用POLYDIV统计技术对采自广东沿岩海域14个站点的近江牡盛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江牡蛎受Cu,Zn,Cd污染的地理分布类型与广东沿海排放的工业废水的分布以及潮间带生物和表层沉积物的Cu,Zn,Cd含量分布相一致,因此,近江牡蛎可作为监测研究Cu,Zn,Cd污染的可靠生物指示种,但能  相似文献   
15.
石油是海洋水域污染物中的主要毒物,对海洋生物危害很大。因此,科学地评价和预测油污染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石油在海洋环境中有三种存在形式:(1)漂浮在海面的油膜;(2)溶解分散态,包括溶解和乳化状态;(3)凝聚态的残余物,包括海面漂浮的焦油球以及在沉积物中的残余物。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环流和污染扩散数值模拟Ⅳ胶州湾变边界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胶州湾的潮滩面积约占高潮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因而模拟包括潮滩在内的潮汐运动过程将能更好地重现这一实际的物理现象。为此.本文采用变动边界模型处理潮滩区域.并得到优于固定边界模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和沿海养殖业的发展,我国近海污染逐年加重,赤潮发生频次增加。因此,监测近海污染和赤潮发生预报方法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用NOAA/AVHRR数据,分析近海水域污染状况,并探索赤潮发生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来,随着海洋环境科学的发展,河口污染和生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关于污水排放对河口内湾浮游植物生态的影响,近年Ketchum, B. H. (1967); McCormick, J.M. 等(1975); Rice, T. R. (1975); Jenkins, S. H. (1978); Thompson, G. B. 等(1981 ); Meyers, V. B. 等(1983)和Joint, I. R.(1984)都做过调查研究和评论。但迄今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 海河口是一个有污染源的生态环境特殊的感潮河口,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由于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质肥沃,饵料丰富,历来是许多经济鱼虾类优良的天然产卵、索饵和肥育的场所,在渤海渔业上占有重要位置。但近十多年,由于入海径流量锐减和城市污水排海总量的增加1),其水质逐渐恶化,环境正由半咸水向海洋化方向演变,对河口渔业构成严重威胁。对此,我所曾于1978-1981年对渤海湾的污染状况及影响进行过多学科的综合调查,在渤海湾污染的浮游植物生态效应、海湾富营养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等方面,也做过初步研究(邹景忠等,1983; 1984; 1985 )。当时由于受调查范围和项目的限制,对河口有机污染及生态效应的研究还很不够,所获得的一些资料尚不足以作出定量的科学论断。 本文着重探讨海河口区浮游植物的生态变化及其与有机污染的关系,旨在为综合分析和评价海河口区目前的生态质量及演变趋势,为河口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海岸带和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春福 《海洋通报》2002,21(2):62-68
在分析海南省海岸带和海洋资源与环境优势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即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海洋防护林和生物资源破坏严重、水质富营养化、海域污染等,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重点讨论近岸海域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所诱发产生的次生悬浮颗粒物的产生机制,及其对近岸海域水体中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的行为,过程和内循环等诸环节的效应。该物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域水体中的生命元素的存在形态,含量水平。因此,可能成为近岸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