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47篇 |
免费 | 1061篇 |
国内免费 | 12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5篇 |
大气科学 | 2741篇 |
地球物理 | 820篇 |
地质学 | 2667篇 |
海洋学 | 851篇 |
天文学 | 31篇 |
综合类 | 525篇 |
自然地理 | 16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275篇 |
2022年 | 361篇 |
2021年 | 425篇 |
2020年 | 348篇 |
2019年 | 415篇 |
2018年 | 246篇 |
2017年 | 223篇 |
2016年 | 251篇 |
2015年 | 311篇 |
2014年 | 495篇 |
2013年 | 384篇 |
2012年 | 500篇 |
2011年 | 462篇 |
2010年 | 430篇 |
2009年 | 440篇 |
2008年 | 597篇 |
2007年 | 496篇 |
2006年 | 384篇 |
2005年 | 331篇 |
2004年 | 311篇 |
2003年 | 219篇 |
2002年 | 152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81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158篇 |
1996年 | 139篇 |
1995年 | 131篇 |
1994年 | 123篇 |
1993年 | 101篇 |
1992年 | 114篇 |
1991年 | 90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66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1955年 | 8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龙马溪组页岩是现阶段国内勘探的主要层位之一。川南扬子地区下古生界的龙马溪组气层存在低电阻率特征,仅从测井响应上很难与水层区别。为此,在现有常规测井、钻井取心、生产动态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铸体薄片、QEMSCAN和X全岩衍射等岩心分析实验,对该地区低阻气层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川南扬子地区下古生界的龙马溪组低阻气层的主控因素有3个:黏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过成熟有机质完全石墨化和有机质纹层分布形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低阻气层的成因为发育的有机质纹层和有机质部分石墨化,即页岩气储层表现为低阻往往都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相互影响造成的,在分析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分析相应地质、测井和岩心资料,并且需要利用上下层段对比和邻井对比等方法判断储层低阻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22.
223.
拉曼光谱是定量分析流体包裹体中挥发分组成和压力的重要手段,而这又是恢复流体捕获温度、压力的前提。本文收集了CH4-N2、CH4-N2-H2O和CH4-N2-CO2-CO体系在21~350℃和1~60 MPa条件下的原位拉曼光谱,获取了CH4、N2、CO2和CO特征拉曼光谱的峰位和峰面积等光谱参数,并以上述体系为例,探讨了应用拉曼光谱定量分析C-H-O-N体系挥发分组成的关键技术问题,即压力、温度和流体组成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首先,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v1-CH4、v1-N2、(v1-2v2)-CO2高频峰和v1-CO峰位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发生负向偏移。在压力恒定的条件下,v 相似文献
224.
225.
运城市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半湿润地区,水资源较为贫乏.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运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居于主要地位,全市 2002 年供水量中地下水供水量占 77 %.各种人为因素对运城市水资源的影响主要包括:采煤、采矿对水资源的影响、废污水排放对水资源的影响、超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地下采矿活动破坏了浅、中、深层地下水原来的补给、迳流与排泄条件,造成地下含水层疏干、地表水系断流、水质污染;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在污染河流的同时入渗污染了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地下水下降漏斗,引起盐、硝池咸水倒灌,造成含水层污染. 相似文献
226.
分析了洮儿河灌区运行后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及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条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农业灌溉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27.
228.
针对沱江流域内江沱江乡,在野外调查、土壤样品采集与室内测试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软件统计分析剖析了沱江流域内江段农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四段土壤有机碳的含量高于侏罗系沙溪庙组三段.以第四系成因来看,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按大小顺序为:残坡积物、残积物、坡洪积物、冲积物.从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性来看,水稻土有机碳含量高于紫色土.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多寡分布按大小顺序为:灌溉水田、荒地、林地、旱地;水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旱地,水田的潜在固碳量大于旱地.由于农田土壤固碳过程受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因此准确认识和辨别其主要影响因子成为了精确评估土壤有机碳变化方向及速率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29.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