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利用近20a(1993—2011年)卫星高度计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年平均海浪的空间特征及海浪的多年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海浪的大值分布路径与风场的大值分布有明显的一致性,风场是影响海浪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海浪在北太平洋有明显的减小趋势;在东北大西洋有弱的减小趋势,与此相反,西北大西洋的海浪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海浪在印度洋、大西洋的低纬度区域及太平洋东岸的低纬度区域有弱的增加趋势;在30°S~45°S的南太平洋区域增加趋势较强。  相似文献   
12.
1季节的演变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二季),后世常以春秋作为一年的代称。四时(四季)最初的顺序是"春秋冬夏"。《素问.八正神明论》:"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西周中期后,四时之称就规范为春夏秋冬了。因为四时与五行相配缺少一位,曾加"长夏"以配土。  相似文献   
13.
将中国境内1980~1993年ECMWF再分析日降雨量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CMAP降雨量按16种方案整合后,再与实测资料做相关分析得出粗略的质量评估;并应用旋转主成分分析结合复变量莫莱特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就其在东亚季风区的空间模态和不同频率下变化的时间序列得出具体的质量评估。结果表明:由最好的整合资料算出的6个旋转空间模态与实测资料比较除顺序有所改变外二者惊人地相似,不仅其14 a日均降雨量和标准偏差借助遥感降雨量较再分析数据大有改进(尤其在四川盆地),而且还保留了再分析日降雨量再现不同时间尺度下实测降雨量波动的能力。除周内波动有所不同外,与夏季风爆发和洪涝灾害关系密切的周际以上波动与实测资料大致相符或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40~30kaB.P.相当于末次冰期(75~10kaB.P.)中的大间冰阶或海洋氧同位素第3阶段的晚期(MIS3a),已有测年记录的冰芯、湖泊沉积、孢粉与古生物、黄土与沙漠地区古土壤、石灰岩洞穴中石笋、古河道沉积、滨海地区海相沉积等7种记录指示我国各区域的湿润程度即降水量高于现代,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尤为显著.西部和华南地区的温度明显高于现代,但较多的孢粉研究者认为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的温度略低于现代.降水量的增加对内陆水系的合并和外流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等产生重大影响.渤海西侧、长江三角洲南北与珠江三角洲南部出现重大海侵,当时海平面高度仅低于现代海平面8~10m.当时暖湿气与海侵的主要动力是岁差周期导致的中、低纬度太阳高辐射所提供的热力促使冰盖消融萎缩,海洋扩涨,青藏高原热低压增强,吸引季风降水,中、低纬度区海洋加热蒸发,增强夏季风与西风环流的水汽含量导致我国全境暖湿.高分辨率的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记录和南京汤山洞穴石笋记录表明气有许多百年级高频振荡波动,不是稳定暖湿,要作更深入研究才能说明其表现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7.
韩光辉  魏丹  何文林 《地理学报》2012,67(10):1362-1374
唐末五代以来,城市行政管理机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这就是金代明确出现的具有独立行政职能,但等级规模不同的城市行政管理机构警巡院、录事司和司司.作为金代与县平行的城市行政管理机构,其官制在《金史·百官志》中具有明确记载,但与县平行的城市行政建置却被《金史·地理志》疏漏,这一问题值得学界研究并加以补正.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64-2003年内蒙古有关台站的逐日气温数据,对前20年(1964-1983年)和后20年(1984-2003年)的平均气温中值进行了对比,并利用k-means方法进行了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聚类分析,旨在阐明内蒙古气温变化的时空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全境年平均气温普遍上升,没有下降的现象.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气温变化格局不同,北部变暖比南部更为明显,冬季和夏末秋初变暖出现得更频繁.绝大部分地区大多数平均气温都有所上升,而且平均气温变化存在纬向地带性.大多数台站四季里都有一些显著升温的,显著升温在冬季发生得更为频繁.同时,有少数几个出现气温下降的现象,但未达到显著下降的程度.内蒙古绝大部分地区最高、最低气温都有所升高,但二者的差值在缩小.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有所提前,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有提前也有推迟,但总体上不同地区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更加同步.因此,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均一性有所增强.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的间隔有扩大迹象.总之,全球气变暖降低了气温的季节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呕吐患者的中医证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统计18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呕吐患者的中医证分布规律,比较中医证特点,对比不同肿瘤类型、患病年龄、化疗疗程及实验室指标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呕吐主要证要素频率排名前6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突然干呕(90.56%)、饥不欲食 (84.44%)、胃脘嘈杂(81.11%)、倦怠乏力(77.78%)、饮食稍多即吐(75.00%)、面色萎黄(72.78%);各中医证型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肝气犯胃证、食滞胃肠证、寒邪犯胃证、痰饮停胃证;各中医证型在癌症类别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8~57岁年龄阶段发生妇科肿瘤例数较其余年龄阶段要多;中医证型在不同化疗阶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第1、2、3阶段以胃阴亏虚证为主,在化疗第4阶段以脾胃虚寒证为主,在化疗第5阶段以肝气犯胃证为主;胃阴亏虚证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肌酐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呕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胃阴亏虚证为主,胃虚是贯穿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呕吐发展始末的重要致病因素,脾胃虚寒证及肝郁犯胃证是病情进展的关键证,呕吐后应注意调节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肌酐等指标,加强营养对症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