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1篇
  免费   1560篇
  国内免费   805篇
测绘学   1077篇
大气科学   2308篇
地球物理   733篇
地质学   1463篇
海洋学   583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519篇
自然地理   1342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443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基于DEA_Malmquist的河北省县级粮食生产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DEA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从粮食生产全要素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5方面对河北省138个县粮食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河北省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很快,各项粮食生产效率相关程度较高,技术效率对粮食生产全要素效率影响较大,规模效率对技术效率存在一定影响,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72.2)省域范围内粮食生产效率空间分布趋势明显,全要素效率在东西方向上呈倒U型分布趋势,技术效率呈一阶分布趋势.3)研究区内138个县粮食生产效率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全要素效率优势区主要分布在石家庄、衡水等中东部地区,非优势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河北省未来粮食生产应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进行有序有效的土地整理等措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证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2.
赵翠萍  王海涛 《内陆地震》2001,15(4):331-337
对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12组7级以上地震进行了前后10年左右地震时间间隔序列的R/S分析,滑动计算其Hurst指数H值。H值的时间进程显示,9组大震前2年左右H值在较为稳定的背景上开始出现异常变化,其异常特征为“下降-低值-回升”,地震大多发生在H值回升的过程中,具有中、短期前兆意义。H值的异常过程揭示了在大震孕震系统内地震活动从无序向有序的时间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3.
大气科学核心期刊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复成  林宁 《气象科技》2002,30(3):187-190
文章讨论了核心期刊的概念及意义,简要地介绍了大气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中收录的大气科学方面源期刊的情况,利用1998年SCI引文报告中的指标数据对源期刊的前几名刊物作了简要分析,就国内大气科学论文及期刊如何进入国际交流主渠道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4.
以科尔沁沙地阿古拉苏木为典型代表区域, 应用1987-2006年20 a间12幅遥感影像及相应气候数据, 分析了地表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间的响应关系, 提出了表征响应敏感程度、影响程度大小排序的气候因子影响指数(CFII). 结果表明: 近20 a研究区地表环境变化表现为不断恶化的趋势. 各类地表环境变化与气候因子变化间有着良好的响应关系, 各类气候因子变化以不同方式和过程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表环境的变化. 响应敏感度最大, 即对地表环境变化影响最大的是相对湿度, 其次为降水量和蒸发量. 水分条件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5.
首先利用Asiago 超新星星表对Ia 超新星作了统计分析。其次用具有精确测光的Ia 超新星对其均匀性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旋涡星系中Ia 超新星的产生率比椭圆星系的要高。最亮的Ia 超新星只出现于晚型旋涡星系中;而旋涡星系及早型的椭圆星系都是暗Ia 超新星的寄主星系。离星系中心越近Ia 超新星的光度弥散有增加的趋势,但这一趋势对蓝Ia 超新星不明显。利用色指数可将Ia 超新星划分为蓝超新星及红超新星。蓝Ia 超新星构成了相对均匀的Ia 超新星样本,是较好的距离指示器;而红Ia 超新星的存在则表明了Ia 超新星整体多样性的特点。最后,我们还探讨了Ia 超新星中碳点火的非线性问题。  相似文献   
56.
A novel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with a new damage index,i.e.,the statistical moment-based damage detection(SMBDD) metho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has been recently proposed.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tend the SMBDD metho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to the time domain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non-Gaussian and non-stationary excitations.The appl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MBDD method in the time domainis verified both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Shear buildings with various damage scenarios are first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in the time domai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measurement noise.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the time domain to building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non-Gaussian and non-stationary excitations is then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shaking table tests,in which two three-story shear building models with four damage scenarios aretested.The identified damage locations and severities are then compared with the preset values.The comparative results are found to be satisfactory,and the SMBDD method is shown to b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non-Gaussian and non-stationary excitations.  相似文献   
57.
孙晓娟  王盘兴  智海  郭栋 《高原气象》2010,29(6):1493-1500
比较和分析了1990年代以来不同学者提出的冬季蒙古高压(MH)5种强度指数(Ii,i=1~5)、2种中心位置指数(λi、φi,i=4,5)的时频特征及与我国同期气温(T)的相关。分析表明,(1)5种强度指数间存在高相关,其演变特征十分相似;多数Ii均存在显著年代际变化(I4例外),MH由强转弱的突变发生在1960年代后期。(2)2种中心位置指数地理分布区域及经向分量(φi)的年代际变化的显著性存在明显差异;MH由偏北转向偏南的突变发生在1970年代末,较Ii推迟约10年。(3)Ii、φi与我国冬季T的负相关均显著,MH强(I~′i0)、中心位置偏北(φ~′i0)年偏冷(T′0);反之亦然。(4)在提供中心位置指数的两组环流指数(I4,I5)的比较中,后者在强度指数(I)的年代际变化显著性、经向位置指数(φ)的独立性及与中国同期气温的相关等方面较优于前者。这些可为环流异常和短期气候预测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
以天山北坡为实验区,采用2002-2008年精河、乌苏、石河子、蔡家湖4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进行月的水分平衡及其各分量的多年平均值计算,然后计算各气候常数;基于气候常数计算气候适宜蒸散量、气候适宜补水、气候适宜径流量、气候适宜失水量,确定月正常气候所需的水量,即气候适宜降水量;进而计算水分距平,最终确定研究区的帕默尔干旱指数.对帕默尔干旱指数与本地的历史文献记录的实际干旱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了帕默尔干旱指数模式的可应用性,并得出了研究区内4站点的帕默尔干旱指数计算公式,根据该指数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的旱情记录相符合.  相似文献   
59.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极化的新格局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李秀伟  修春亮 《地理科学》2008,28(6):722-728
以基尼系数、沃尔夫森指数、崔王指数评估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经济发展的"热点区"。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东北三省区域经济的极化有所发展,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空间自相关分析中的高值聚集区由散点分布向轴向和面状分布转变;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城市是高"极化点",哈大铁路、滨洲-滨绥铁路沿线成为不连续的"极化轴";高值聚集区在辽中南绵延成片,而低值聚集区在黑龙江北部、吉林东部和西部、辽宁西部不断扩大为连续分布。东北三省区域经济系统的层级趋于减少。辽中南经济区、哈长经济区、滨洲-滨绥经济轴带等主要区域经济构造得到程度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60.
使用标准化壳体重量法和传统壳体重量法分别对中国南海(South China Sea,简称SCS)站表层沉积物和MD06-3052岩心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浮游有孔虫种属Globigerinoides ruber(G. ruber)的标准化壳体重量和传统壳体重量.通过对SCS站表层沉积物中G. ruber标准化壳体重量与传统壳体重量的比较,认为在该海域使用标准化壳体重量替代性指标能够更好的排除壳体粒径的干扰.通过对MD06-3052岩心中G. ruber标准化壳体重量与南极Vostok冰心的CO2浓度(pCO2)曲线进行对比,认为标准化壳体重量方法能够较好的反映出表层海水[CO32-]的变化.标准化壳体重量方法快速简便,指示性好,在探讨晚更新世以来表层海水在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作用中,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