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9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601.
为提高Hargreaves-Samani(H-S)模型计算参考蒸散发的精度,利用西北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共12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H-S模型进行回归修正,以Penman-Monteith(P-M)模型为标准,评价了H-S改进模型H-SCORR模型的计算精度,并且以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气候模式来对H-SCORR模型进行了未来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修正后,在验证期内,长江中下游平原4个分区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的平均值分别下降了6.21 mm·月-1和6.38 mm·月-1;西北黄河流域4个分区的MAE和RMSE的平均值分别下降了9.26 mm·月-1和9.23 mm·月-1,2个研究区域修正后的决定系数(R2)比修正前最少提高1%。在CMIP6气候模式的未来气候情景下R2均达到0.98以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该研究修正的模型方法可为仅有气温数据的地区提供较高精度的参考蒸散发估算方法,为高频灌溉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02.
气候变化对甘肃定西、安徽合肥小麦生产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 全球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最新气候模式模拟研究表 明未来全球气候将发生更为剧烈的变化, 这必将对很多部门产生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对气候变化 十分敏感的农业。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 农业作为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生产部门之 一, 气候变化将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小麦是中国的第二大作物, 其中冬小麦占全 国小麦总产量近90%, 因此评价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分析在未来气 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小麦生产可能遇到的风险, 以15 年ECMWF 再分析实验数据(1979~1993)作为 边界条件驱动PRECIS 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产生作物模型所需要的气候资料并输入CERES-Wheat 模型, 验证CERES-Wheat 模型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 结合的模拟能力。在以上验证工作的基 础上, 将区域气候模式PRECIS 的模拟结果与作物模型CERES-Wheat 相连接, 同时考虑到CO2 对小麦的直接施肥作用, 模拟了两个小麦站点(定西和合肥)在IPCC SRES A2 和B2 情景下雨养 和灌溉小麦的变化趋势。得到如下结论: 无论是在A2 情景还是B2 情景, 定西和合肥的小麦产量 都会有所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相差很大。A2 情景的增产效应一般要大于B2 情景的增产效应, 灌 溉小麦比雨养小麦更加受益于气候变化, 冬小麦(合肥) 产量的增长幅度要大于春小麦(定西) 增 长幅度。CO2 对小麦生长的肥效作用十分明显, 产量增幅很大。以上结果说明未来气候变化可能 会对我国的小麦生产带来益处, 但由于未来气候情景模拟的不确定性以及CO2 肥效作用通常是 在作物过程中的水肥条件完全满足的情况下才充分体现, 这都给研究结果带来了不确定性, 但本 项研究为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影响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03.
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渍害土壤肥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渍害土壤的10项肥力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由主成分分析划分的3个主成分可全面概括10项土壤肥力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且第一主成分与作物的产量呈显著相关,r=0.5573,依此3个主成分对各样点进行聚类分析,可划分为4个不同肥力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土措施。  相似文献   
604.
为研究区域旱涝特征以及对作物产量影响,在对比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扩散和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技术,探讨作物各生育阶段的旱涝演化规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发生旱涝对产量的影响。以西安市为典型区域,将玉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951—2015年气象资料和玉米单产等数据,利用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西安市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旱涝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波峰、波谷交替起伏形式,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2008年后各生育阶段均表现出向相对丰水方向发展的趋势。② 西安市玉米各生育阶段大多数处于正常状态,频率大约为45%。出苗—拔节阶段发生重旱的比例最大,达4.62%。拔节—抽雄阶段发生中涝(含)以上程度的频率最大,达15.39%。③ 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旱涝时间序列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均大于0,各时间序列呈现一定程度的混沌特性。④ 拔节—抽雄阶段相对于其他生育阶段,产量和旱涝相关关系较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阶段对水分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05.
巩振兴 《地下水》2014,(4):38-39
通过对葡萄地下滴灌和葡萄常规灌溉试验分析得出,地下滴灌灌溉后土壤含水率上(浅层)小下(深层)大分布特征具有显著的保水和节水性。地下滴灌81%的灌溉水量主要灌在20~60 cm的土层中,地下滴灌水分沿土层深度分布与作物根系一致,更具保水性和作物吸收利用性,从而最终达到作物的增产及节水的目的。试验结果对地下滴灌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06.
基于过程模型的河北平原冬小麦产量和蒸散量模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结合作物参数的遥感信息反演和气象要素的空间尺度扩展方法 ,建立以GIS背景数据库为支撑的冬小麦生长模型 ,研究河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和蒸散量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河北平原 1990年高产区主要集中在保定中南部、石家庄中部、邢台中部和邯郸东部的南北条带上 ,单产在 6 0 0 0~ 84 0 0kghm- 2 之间 ,廊坊东部、沧州大部分、衡水中部、邢台东部和西部太行山区等是低产区 ,单产低于 30 0 0kghm- 2 。总体而言 ,该地区实际产量与光温生产潜力对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冬小麦生长期 ,蒸散量主要在 30 0~ 5 0 0mm之间 ,水分利用效率低于2 0kghm- 2 mm- 1,其中小于 8kghm- 2 mm- 1的概率分布占 4 2 %左右。农业水资源不足 ,水分利用效率低 ,是该地区冬小麦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607.
盐碱环境与盐碱农业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论述了盐碱环境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及其自然地理与生物学意义,提出了盐碱农业的定义与目标,分析了盐碱环境与传统的农业的相互影响,盐碱农业的区域;功能与作物适应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讨论了盐碱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608.
乌鲁木齐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5个气象站近30a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ETo,在此基础上,分析了ETo的月际和年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各气候要素和海拔高度与ETo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ETo空间变化较大。从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人工绿洲区到高寒地带的乌鲁木齐河源头ETo多年平均值呈明显递减趋势,平均垂直递减率为17.3mm.(100m)-1;30a来,流域各站的年参考作物蒸散量ETo均呈递减趋势,递减速率为-0.05mm.a-1~-5.21mm.a-1;ETo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和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造成近30a乌鲁木齐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呈递减趋势的气候原因是: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和降水增多以及风速、日照时数减小等气候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9.
广东寒冷灾害指标及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冷灾害是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受0℃或0℃以上低温侵袭而造成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0℃以下称冻害).寒冷灾害是广东省继洪涝、热带气旋之后的第3重大天气型灾害.尽管广东寒冷灾害发生频率以及极端最低气温远不如北方,但过程降温幅度是全国最大的.寒冷灾害往往对广东冬春作物(蔬菜、花卉)、牲畜,特别是对果树种植业、淡水养殖业等典型热带、亚热带农业造成重大损失.20世纪90年代就有4次寒冷灾害,累计给广东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达213亿元人民币,其中1999年12月的特大寒害损失达108亿元.2008年春节期间的罕见寒冷灾害,对交通运输、电力及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610.
遥感监测干旱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王小平  郭铌 《干旱气象》2003,21(4):76-81
文中回顾了干旱监测研究的国内外进展,总结了目前干旱监测的方法,并对未来进行干旱监测的发展方向谈了自己的认识.同时指出了在干旱监测方面应该走多学科综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