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92篇 |
免费 | 1124篇 |
国内免费 | 25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6篇 |
大气科学 | 2171篇 |
地球物理 | 1039篇 |
地质学 | 3145篇 |
海洋学 | 709篇 |
天文学 | 127篇 |
综合类 | 256篇 |
自然地理 | 4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231篇 |
2022年 | 268篇 |
2021年 | 281篇 |
2020年 | 269篇 |
2019年 | 316篇 |
2018年 | 263篇 |
2017年 | 262篇 |
2016年 | 295篇 |
2015年 | 288篇 |
2014年 | 389篇 |
2013年 | 320篇 |
2012年 | 337篇 |
2011年 | 351篇 |
2010年 | 359篇 |
2009年 | 314篇 |
2008年 | 316篇 |
2007年 | 302篇 |
2006年 | 254篇 |
2005年 | 257篇 |
2004年 | 199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187篇 |
2001年 | 193篇 |
2000年 | 148篇 |
1999年 | 134篇 |
1998年 | 145篇 |
1997年 | 145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109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121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4篇 |
1962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亚冬季风及其影响的进一步研究I.东亚冬季风变化及异常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冬季风是北半球冬季最活跃的大气环流系统,其活动有重要影响,其向南爆发可以越过赤道对澳大利亚夏季风起作用。但相对夏季风,人们对东亚冬季风的研究一直较少。作者首先利用Hadley中心近百年的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资料,改进提出了一个能更好表征东亚冬季风强度的指数,进一步分析研究了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异常特征。其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不仅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主要有准两年的振荡周期和5~7年左右的周期,还存在周期为25~30年左右以及周期为十几年的年代际变化。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的方法,还系统研究了东亚冬季风异常时的大气环流特征。对比分析表明,对应强、弱东亚冬季风,大尺度环流系统(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500 hPa位势高度场等)的变化特征基本上呈反相分布;并且在强、弱东亚冬季风年,赤道地区的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也出现基本反相的异常分布特征;而且赤道西太平洋有西(东)风异常出现,菲律宾以东有异常气旋(反气旋)性环流。在对异常东亚冬季风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用一个大气环流模式(GCM)模拟了异常东亚冬季风的活动。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强、弱东亚冬季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强、弱东亚冬季风时,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结构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和调整;同时,热带地区大气环流也有显著的差异。数值模拟和资料分析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揭示了东亚冬季风的变化和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992.
1998年我国东部大陆夏季风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OLR资料,研究了1998年我国东部大陆夏季风的特征。结果指出,1998年夏季副高脊线的平均位置偏南,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夏季风较强,强对流维持时间长;华北地区的夏季风较弱,对流比常年偏弱;我国东部大陆夏季风存在明显的低频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首次将Casati等提出的强度尺度分解方法应用到气候地表温度场的检验中,探讨此方法用于评估气候模拟场误差的详细空间信息的适用性。以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的月平均地表温度为例,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较为常用的是空间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EOF分析等)不能完全反映模拟场误差的空间信息;强度尺度分解方法可计算不同阈值和空间尺度上的均方误差和模拟技巧,评估对应的模拟能力,定量给出模拟场主要误差的空间信息(误差范围即温度阈值及对应的空间尺度),例如,亚洲东部地区1月单年及多年平均的模拟场在230 K阈值1600 km模拟技巧非常低。本研究表明强度尺度分解方法适用于气候温度场的检验评估,能定量给出误差的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994.
利用1961年1月—2014年12月Hadley气候预测研究中心的全球海表温度(SST)资料,NECP/NCAR逐日风场、比湿等再分析资料,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降水、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东部(EP)型和中部(CP)型两类El Niňo事件次年夏季长江-黄河流域降水(简记为EP型和CP型降水)低频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低频水汽输送差异。结果表明,1)平均而言,EP型降水主要有10~20 d(最显著)以及20~30 d(次显著)低频周期;CP型降水主要有10~20 d的低频显著周期。与之相关的纬、经向水汽通量最显著低频周期也为10~20 d。2)影响EP、CP型低频降水共同的低频水汽环流系统主要有:菲律宾群岛附近的异常反气旋式水汽环流和渤海湾附近(日本东南侧)的异常气旋式(反气旋式)水汽环流。另外,影响EP(CP)型低频降水的还有来自巴尔喀什湖东北部异常气旋式水汽环流(孟加拉湾、苏门答腊岛以西的异常气旋式水汽环流对和贝加尔湖西、东两侧的异常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3)EP型降水暖湿水汽主要源自南海,冷湿水汽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冷空气来自巴尔喀什湖东北部和贝加尔湖西北侧。CP型降水暖湿水汽少量来自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大量来自热带西太平洋,冷空气主要来自贝加尔湖西北侧。 相似文献
995.
Building damage in Dujiangyan during Wenchuan Earthquak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 field damage survey of 1,005 buildings damag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Dujiangyan City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ing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buildings that were seismically designed achieved the desired seismic fortification target; they sustained less damage than the non-seismically designed buildings. Among the seismically designed buildings investigated, RC frame buildings performed the best in terms of seismic resistance. Masonry buildings with a ground story of RC frame structure were the second best, and masonry buildings performed the worst. Considering building height, multistory buildings sustained more severe damage than high-rise buildings and 2- and 3-story buildings. Compared to residential buildings, public buildings, such as schools and hospitals, suffered more severe damage.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爆破地震动强度的主要因素及经验公式 ,分析了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场地系数K、α值方法的不足之处 ,提出最大似然法求解K、α值的新思路 ,并用实例证明了其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7.
998.
黄甫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1995,(2)
用不同强度琼脂按一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配方进行生产粒粒橙饮料的试验,结果表明,琼脂的最适浓度与琼脂强度有如下的函数关系:[琼脂强度(g/cm2)]0.562×{琼脂最适浓度[%(w/v)]}=2.50/%。 相似文献
999.
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表现出显著的蠕变特性,严重威胁矿山开采和边坡安全。利用GDS HPTAS三轴仪开展弱胶结软岩分级加载蠕变试验,研究不同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蠕变变形特征、蠕变速率特征及蠕变破坏模式。采用稳态蠕变率-应力曲线拐点法确定了弱胶结软岩长期强度并分析了长期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引入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用Abel黏壶替代Kelvin模型中的黏壶元件,塑性元件替代弹性元件,建立了可以描述加速蠕变的四元件分数阶弱胶结软岩蠕变模型。采用Trust-Region法对蠕变试验结果进行反演分析得到模型参数并分析了模型参数与含水率和加载应力的关系,探讨了含水率和加载应力条件对弱胶结软岩蠕变特征的影响规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度较高,说明四元件分数阶蠕变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全过程蠕变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