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9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608篇
测绘学   401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963篇
地质学   1183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发育于鲁西隆起区尼山凸起内的尚河韧性剪切带,其韧性变形在不同阶段主导变形机制不同:初期的变形机制以晶格错位和显微破裂为主;中期以韧性流动、物质扩散迁移为主;晚期以晶质塑性变形和颗粒边界滑动为主。在剪切带的发育过程中,岩石的物质成分和体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构造岩的矿物组合和形变特征判断,该剪切带具右行走滑性质,其剪切位移量为1048m。尚河韧性剪切带变质变形温度较低,属绿片岩相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32.
933.
地震引起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地震引起地球内部质量重新分布将影响地球惯量量矩的变化,从而引起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即日长的变化。一般说,大地震产生大的附加位移违抗和。它对地球自转特性有影响。本文采用Harvard目录中1977-1994年产的地震有关参数,和根据地震激发地球自转的变化理论及Dahler和Lambeck有关公式计算了地震引起地球辆向惯量矩的变化。结果表明:由单个地震引起的日长变化要比观测值小几个量级,它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934.
介绍了小区域GPS地壳形变监测网建立、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平面直角坐标下位移—应变关系计算模型,得到监测区的位移场、应变场及断层活动方式,进一步得到主应变及方向、最大剪应变、面膨胀等应变参量及应力。  相似文献   
935.
为了分析冻土地基中输电线路基础发生冻拔破坏的科学问题, 以锥管板条装配式基础为研究对象,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测试及分析的研究方法, 开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 冻土地基的冻结试验和基础的上拔加载试验, 分析了地基温度场、位移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基础抗拔承载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揭示出上拔荷载作用下冻土地基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冻结试验中, 模型基础的冻拔位移均小于周围地基土体的冻胀位移, 基础对地基土体的冻胀存在反约束作用, 距离基础越近, 约束作用越明显; 不同冻结环境温度下基础的上拔加载试验中, 抗拔极限承载力均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近似呈线性增大, 增加速率接近1.8 kN/℃; 在冻结与上拔力双重作用下, 地基土体首先出现局部张拉破坏, 随着上拔荷载的不断增加, 地基土体逐渐由局部张拉破坏过渡为整体剪切破坏。研究成果可为这种形式的基础在冻土地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36.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W7.4地震作为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一次强震,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该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强烈关注.本文基于震后GNSS流动观测和区域连续GNSS站资料,解算了106个站点的同震形变及其中17个站点的高频形变波形.同震形变场显示玛多地震具有典型的左旋走滑特征,GNSS观测到的最大同震位移达到1.2 m.GNSS与InSAR数据相符度较高,GNSS提供了准确的近场形变信息.基于GNSS同震形变场,本文反演了断层滑动分布,并计算了发震断层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发震断层的滑动破裂存在多个凹凸体,破裂分段特征明显且出露地表,与野外地表破裂考察和余震分布吻合,主体破裂位于断层面0~10 km的浅部区域,最大滑动量达到4.6 m,地震矩1.63×1020N·m,矩震级为MW7.4;发震断层上静态库仑应力增加区域与余震分布具有一致性,说明余震主要是由静态库仑应力加载而触发的.  相似文献   
937.
在已有的凹凸体震源模型基础上考虑凹凸体位错非均匀性,提出改进的凹凸体位错模式.新的位错模式随机设置凹凸体上各子断层位错量,同时在凹凸体与背景区交界处设置位错平缓变化的区域.以1989年美国 LomaPrieta地震为例,计算不同断层位错模式下引起的地表位移,并与反演得到真实情况下地表的位移作对比,验证改进凹凸体位错模式的可靠性.结果显示,使用改进的渐变凹凸体非均匀位错模式计算时,与真实情况下竖向地表位移差大于8cm 的区域面积为 43km2,相较凹凸体均匀位错模式缩减25%;水平地表位移差大于8cm 区域面积为117km2,相较凹凸体均匀位错模式缩减达31%.利用改进的渐变凹凸体非均匀位错模式,计算1679年三河—平谷大地震在北京地区形成的地表位移场.北京市外,最大竖向地表位移大于4.8m,最大水平地表位移大于2.6m,均出现在三河附近;北京市内,通州区至平谷区一带地表位移最大,最大水平地表位移大于 2.6m,最大竖向地表位移大于1m.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北京地区的抗震设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8.
2001年以来,智利及其邻区发生了3次7.1—7.7级和4次8级以上大地震,其震中附近至少有一个甚至多个GPS连续观测站观测到地震前后的地壳运动。从http://geodesy.unr.edu网站可获得GeoffreyBlewitt教授用GIPSY软件处理得到的南美大量GPS连续观测站南美板块(SA)区域参考框架位移时间序列,获得的这些大地震同震、震前位移积累和震后位移,特别是同震水平位移和震前水平位移积累,为探索地震预测,增添了更多有意义的震例。研究表明,这些大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也是震前水平位移积累的回跳或弹性回跳,同样也证明了震前存在前兆地壳形变;这些大地震前震中及其附近也无明显的垂直位移积累,由此证明了板块运动或地壳水平运动就是地震成因。尽管东日本和智利近海大地震的构造环境不同,日本2011年9级和智利2010年8.8级巨大地震前的地壳运动都清楚显示太平洋海底扩张。这些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回跳或弹性回跳的规律一致,地震成因都是水平挤压。智利多次大地震GPS观测到的最特殊现象是,在2015年8.3级地震震中以北,2010年8.8级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量值偏小,且方向异常一致向北,可认为是8.3级地震的前兆形变现象。临近智利的南美地区应是全球最利于地震预测探索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39.
陈鹏宇 《测绘科学》2018,(3):117-122
针对变形发展趋势多样性的特点,将无偏NGM(1,1,k)模型应用于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预测中,说明无偏NGM(1,1,k)模型可分别用于拟合近似线性-指数增长趋势变形序列、近似非齐次指数变形序列和近似齐次指数变形序列。根据监测数据的发展特点可选择适合的建模方法。实例分析结果显示,无偏NGM(1,1,k)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和预测精度,可用于滑坡位移的分析预测中。  相似文献   
9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