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4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236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768篇
海洋学   403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277篇
自然地理   76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441.
李明明 《地球》2013,(9):46-49
正难以控制的碳排放背后,是人类的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如果人人都认为"物质享乐是好的,追求物质享乐是正当的",人类最终会因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灭亡。经济结构之所以必须调整,是因为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失效。这种旧模式在以往表现出的"高效率"是建立在对资源的过度攫取上,其中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因此,经  相似文献   
442.
章洋莹 《地球》2013,(9):50-53
正标题的问题既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科学伦理问题。从科学技术层面看,似乎越来越多的科技进展表明,复活灭绝生物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科学家们离成功越来越近。而从科学伦理层面看,复活灭绝物种的科学技术越进步,人们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越担忧。  相似文献   
443.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地貌和地层清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根据现有材料和遗址测年数据研究表明盆地从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年代上和文化上都构成了一个比较密集的演化序列.泥河湾旧石器技术演化表现为“线线进化”的模式,小石器技术传统从早期一直延续到晚期,演化路线可以概括为“东谷坨-峙峪系”;晚期细石器技术出现并十分成熟,其可能是小石器技术传统的发展和革新.目前的研究成果支持细石器技术华北地区起源说.此外,泥河湾旧石器技术的演化还表现出一些复杂性.  相似文献   
444.
对河南浙川丹江沿岸龙山时代若干遗址出土陶鼎残片内壁残留的炭化物,开展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该类型器物所盛放或烹煮过的食物来源以及器物的用途.结果显示,δ13C值介于C3和C4类植物之间,表明大部分器物曾烹煮过C3和C4类食物,根据该地区当时为稻粟混作区的状况,推测稻、粟可能是食物的主要来源;结合δ13C与δ15N值表明部分炭化物的生物来源包括豆科类植物、食肉类动物或鱼类资源,说明先民的蛋白质摄取来源较为丰富.因此,当时陶鼎加工的食物种类并不局限于肉类,这表明了陶鼎使用功能的广泛性以及当时人类食物来源的多样性,从而深化了对古代社会食物结构以及生存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445.
为了深入了解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浑善达克沙地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沙地5个具有代表性的风成砂——砂质土剖面序列进行了光释光测年研究.结合粒度、磁化率、烧失量等气候替代性指标及地层中的文化遗存分析,得到了浑善达克沙地近2ka来的环境变迁记录:距今1.45~1.10ka和0.83 ~0.58ka,浑善达克沙地发育砂质土层,气候温暖湿润,与中国唐朝暖期和元朝暖期相对应,欧洲此时经历了中世纪暖期,该地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旱作农业文化发展.距今1.10~0.83ka和0.58 ~0.20ka,浑善达克沙地发育浅黄色砂层,气候干旱寒冷,沙丘活化,分别与我国宋辽和清朝冷期相对应,其中宋辽冷期是中世纪暖期的气候波动,清朝冷期则对应千欧洲小冰期,游牧文化发展.浑善达克沙地地层序列、气候替代性指标及其所保存的人类文化遗存揭示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2ka以来,气候经历了暖湿与冷干的交替变化,自然环境变化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沙地气候事件可能对我国相应时期朝代的兴亡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46.
随着人类祖先在非洲的双足站立及其在世界各地的迁移,他们周围的气候便以冷暖、干湿交替的形式出现,气候变化在人类进化中发挥了直接作用吗?本周,气候变化和人类进化会议在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提地球科学研究所召开,20多位科学家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比如植物和动物发生的变化、温度和降雨的波动、土壤碳同位素、原始人类的牙齿、海底沉积岩芯等。  相似文献   
447.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估计和区分二者的影响是水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两个驱动因素,分别综述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两者综合对水文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未来的气候情景和人类活动情景;阐述了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要素过去和未来影响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方法中常用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气候和人类活动情景重复交叉、缺乏两者对水文极值事件的影响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448.
为了研究长江口-杭州湾外近海沉积物粒径的现状和近期变化,于2008年4月在该区域用箱式取样器取得了33个表层样,用震动活塞采样器取得7个柱状样;在室内用激光粒度仪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与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表层沉积物总体上呈东粗(砂)西细(泥)的特点,粒径总体上的空间格局与历史时期相似;但砂-泥区界线在研究区北部(长江口和杭州湾外)有向西迁移(蚀退)迹象(西移10~30 km),而在南部(舟山群岛以南)则出现明显向东迁移(淤进)现象(最大超过50 km)。2)当前的表层沉积物形成一条南北连续的泥质带(粒径向南逐渐变细),反映过去存在于舟山群岛以东的最细组分(“黏土”)带不连续现象在表层现已趋于消失。3)表层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揭示长江入海泥沙的运移方向主要是向南-东南。4)泥质区柱状沉积物具有粉砂和黏土为主但在垂向上(反映在时间上)有粗细多变的特点(侵蚀区表层沉积物有粗化迹象)。研究认为,长江口-杭州湾邻近海域现代沉积物对流域和沿海重大人类活动有较敏感的响应。  相似文献   
449.
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50.
定量评价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并开展其归因识别研究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本研究以泾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M-K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流域近70 a的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并基于Budyko假设评价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泾河流域年径流深以0.41 mm·a-1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