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4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236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768篇
海洋学   403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277篇
自然地理   76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81.
趣说三趾马     
丁聪 《地球》2015,(4):98-99
<正>马,自古以来便与人类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古代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中,都少不了马的身影。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机械动力的应用,不仅解放了人类生产力,也将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但马一直没有淡出人类的视野,在骑术运动以及乳肉提供方面,依然发挥着它的作用。在文学著作中,与马相伴随  相似文献   
382.
王国起 《地球》2015,(2):56-57
<正>在近日举办的"2014北京能源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做了专题报告,介绍了世界能源技术的最新成果,并对世界能源发展的总趋势进行了展望。他认为,目前,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它是以低碳、智能为标志,和工业革命相辅相成。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主要通过新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以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  相似文献   
383.
刘焕启 《地球》2014,(2):30-33
民以食为天,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粮食。粮食是燃烧人类生命之躯的最为重要的能源。中国的历代帝王都重视粮食生产,每年都要“祈谷于上帝……天子三推、三公五推”。毛泽东时代还提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口号。现在没有这样的口号,并不等于粮食在国计民生领域中地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84.
岳尚华 《地球》2014,(1):80-81
2013年11月28~29日,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六届世界环保大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迈向绿色低碳,深化产业变革,永续和谐发展”。本届大会首次设立了动物福利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就动物福利与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385.
正2014年5月26日北京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事业.自17世纪的科学革命开启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以来,人类创造的科学知识体系,科学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以及在科学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方法和规范,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石之一.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代社会,卓越的科学是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思  相似文献   
386.
编者按     
正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以及在地球内外多圈层交互作用下发生的其他环境变化.全球变化给人类和其他地球生命带来了机遇,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负面影响.目前这种影响已经涉及地球系统的主要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例如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全球变暖已经导致海平面上升,同时也增加了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全球变化在改变自然环境的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妥善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应对以上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研究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先后发起了世界气候研究  相似文献   
387.
袁家冬  刘绍峰 《地理科学》2014,34(8):914-920
琉球群岛何时开始出现人类?琉球人来自哪里?琉球民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还是大和民族的一个分支?这些关于琉球民族本质的问题目前学术上尚存争论。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和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琉球群岛人类种群的起源、迁移以及琉球人与东亚地区其他民族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讨论。考古学研究发现,在旧石器时代琉球群岛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群体遗传学关于人类线粒体DNA与Y染色体解析以及基因组比较研究证明,起源于非洲的古人类,大约在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晚期迁移至东南亚地区,之后逐渐扩散至日本列岛和琉球群岛成为现代日本人和琉球人的祖先。琉球人与日本人的亲缘关系密切,都保留着阿伊努人的生物学遗传特征。考古学发现和文化人类学对于文化相近性的分析显示,冲绳诸岛以北的北琉球文化与日本的绳文文化亲缘关系密切,先岛诸岛的南琉球文化与南岛系文化更为接近。此外,14世纪以后在琉球王国与东亚各国的贸易交流过程中,来自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文化要素也渗透到传统的琉球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388.
对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低幅度的、渐增的、累积的和长时期的生物圈变化———环境蠕变的研究将有助于政府避免为应对将来生态危机所要付出的高昂代价。1992年6月召开的地球峰会,意味着对于环境的变化全球开始采取行动。如果各国政府希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那么环境蠕变问题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389.
香山科学会议"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学术讨论会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全胜  张雪芹 《地理研究》2005,24(3):487-487
2005年4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了以“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252次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由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CNC—WCRP)、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DIVERSITAS)共同组织发起。会议共设有4个中心议题: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变化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战略。这次香山会议,得到了徐冠华院士、叶笃正院士和孙鸿烈院士的大力指导,得到了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学者的积极响应,叶笃正院士、施雅风院士等60多位活跃在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90.
以永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永定河流域1957-2010年降水、实际蒸发和气温实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SWAT模型,验证了还原径流的必要性,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永定河流域径流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60、70年代为永定河流域的丰水期,80年代至今为枯水期。永定河流域80年代后的实测径流资料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需进行径流还原后才能保证径流资料的一致性。气候变化是80年代后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其贡献量约占总减少量的65.4%,人类活动的贡献量占34.6%,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