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25篇 |
免费 | 486篇 |
国内免费 | 4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8篇 |
大气科学 | 1691篇 |
地球物理 | 410篇 |
地质学 | 585篇 |
海洋学 | 643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49篇 |
自然地理 | 2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08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125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179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38篇 |
2009年 | 172篇 |
2008年 | 203篇 |
2007年 | 168篇 |
2006年 | 201篇 |
2005年 | 191篇 |
2004年 | 179篇 |
2003年 | 188篇 |
2002年 | 159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73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41年 | 1篇 |
192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大涡模拟与被动示踪物模型的人工鱼礁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放人工鱼礁是解决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使用并行大涡模拟模式(the parallelizeda large-eddy simulation model,PALM)及被动示踪物模型模块,研究了不同流速条件(0.1,0.2,0.4和0.6 m/s)下方型人工鱼礁对流场形态、营养盐的抬升作用、和湍流动能收支的影响。研究表明,鱼礁的存在使得其附近垂向速度增大,产生上升流。受到上升流的抬升作用,鱼礁底部的示踪物迅速进入海洋上层,之后遇到鱼礁后方的背涡流,示踪物的抬升受阻,高度逐渐降低。在上升流区域以及背涡流区域的共同影响下,示踪物抬升区域的最大高度与来流流速无关。不同上升流定义对应的上升流区域的高度与来流流速均不相关;上升流区域的最大速度、平均速度与来流流速都成线性增加的关系;然而随着来流流速的增大,不同上升流定义对应的上升流区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却完全不同。投放鱼礁后,鱼礁区域底部的混合增强,区域底部的能量被输运至上层。这说明,鱼礁的存在不仅对营养物质具有抬升作用,还能将能量向上输运。 相似文献
32.
33.
34.
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温度差值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桂平站2004~2005年平行观测期间的自动站与人工站温度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查找二者差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简要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5.
36.
37.
利用成都市地基GPS综合应用网的观测数据,反演出大气水汽总量,并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分析了这两种新型大气水汽探测资料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变化特征,初步得出了GPS大气水汽总量(GPS PWV)与人影作业前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GPS PWV与人工增雨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人影作业后1~3h伴随小时雨量的增大GPS PWV有下降,体现了催化剂将空中部分冰面过饱和水汽凝华核化转化为降水过程。GPS反演的水汽资料结合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的液态水资料在指导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短临天气预报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不同降水天气系统自然降水特征及火箭人工增雨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统计分析了1981~2000年20年中15种降水天气系统影响下河北地区自然降水特征,并对火箭人工增雨的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统计分析表明:西来槽类、高空低涡类、冷锋、切变线和副高后部等天气系统是影响河北地区的主要降水系统,其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占到了90%以上;不同的天气系统在不同季节对降水的贡献有所不同,其中西来槽类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均居首位,开展人工增雨催化作业机会最多;夏季降水系统最强,云水资源最为丰富,人工增雨潜力很大,是开展火箭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最佳季节,春秋两季增雨潜力明显比夏季小,冬季最小;倒槽、副高后部、台风低压、高空低涡类和气旋类等系统最强,日降雨量和单位面积降雨量明显比其它系统大,尤其对蓄水型火箭增雨作业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9.
为了深入研究雷电产生的微波热辐射特征,从2016年初夏开始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实验基地开展了连续4年的观测实验,根据雷电热效应的特征,制定了观测方案,并为地基微波辐射计设置了“引雷观测模式”。结果表明,地基微波辐射计具有对雷电热效应产生响应的能力。2017—2019年,辐射计一共成功捕获了30次人工触发闪电,观测效率逐年增长,平均为71.4 %;微波亮温脉冲幅度的最大值约125 K。结合其中28次触发事件的雷电流数据,分析了亮温脉冲幅度和雷电流积分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发现了最大亮温脉冲幅度与总电流作用积分之间可能存在指数关系。根据亮温观测数据估算了雷电热效应的持续时间,平均约0.5 s,其中25次触发事件的雷电流热效应持续时间与雷电流持续时间变化较为一致,相关系数约0.73。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以阿尔泰山两河源保护区采金废弃矿区为研究区,从地形、土壤、水分和地表植被4个方面出发,结合矿区现有条件,设置11种恢复措施,选取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物量、植被盖度、物种数及土石比等7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不同恢复措施的主成分得分及生态效益排名。结果表明,单一恢复措施,如推平、羊群驻扎、泥浆等基本上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考虑生态恢复的,存在一定的缺陷,恢复效益排名比较靠后;多种措施相结合,不仅能改善土壤环境,也会引起植物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变化,生态恢复效益很好;同一种恢复措施,施行年限越长恢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