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102.
103.
对空间飞行器的电磁波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本文取八种入射频率、五个高度上的电子密度所对应的电磁波散射截面和电声波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散射增强范围比Chen在辐射研究中给出的范围要大些。本文还对超高频波段在一些特定区产生的散射增强,用电离层中某些尺寸的不均匀结构的影响给予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04.
京津唐地区中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华北遥测台网和延庆-怀来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京津唐地区(113.5~119.5E,38.0~41.5N)1992~1999年共16 048条P波首波到时资料,利用近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该地区中、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并用所得到的地震波三维P波速度模型同时得到了震级ML1.7~6.2的1 132次地震的精确震源参数.反演结果揭示了京津唐地区地震P波速度结构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5.
超高速并行网络声发射观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力强  雷兴林 《地震地质》2003,25(3):477-479,420
在实验室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应用分布式并行控制技术 ,研制开发了 32通道、12位精度、最高 50Mhz采样率、每秒钟可以记录 10 0 0个以上声发射事件全波形的记录仪。这一系统的综合技术指标在国际上同类实验室中将处于领先地位。文中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关键技术与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106.
基于有限元法分析了高速列车引起的土的动力响应.对列车荷载进行了简化,并且考虑地基土性质不同的影响,对各个区域采用了不同的材料参数.  相似文献   
107.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网络化又是通往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为了推动气象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继 92 1 0工程顺利建成之后 ,中国气象局又组织进行作为国家级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之一的气象高速骨干网络系统工程的建设。该文介绍了骨干网的总体设计 ,骨干网的相关技术 ,展望了骨干网的应用前景。1 骨干网的逻辑结构设计图 1 中国气象局国家级骨干网络逻辑结构示意图  国家级骨干网络系统在逻辑上由如下 4大部分构成 :( 1 )公用资源部分 该部分为全局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机资源和公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高性能计算机资源包…  相似文献   
108.
太阳射电爆发是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爆发过程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地面电网系统、人类生活环境的潜在影响因素之一。对太阳射电爆发的监测与研究不仅可以预报空间天气,还可以作为太阳物理的研究工具。介绍了基于LabVIEW平台设计开发的双通道高速太阳射电频谱观测系统,针对太阳射电爆发具有随机性和持续时间短、变化快的特点实现对太阳射电爆发的监测。系统采用高速信号采集卡以1.5 GS/s的速率进行信号采集,系统时间分辨率可达4 ms,频率分辨率达45.776 4 kHz。采集的信号经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功率谱分析处理后输出显示其频谱图和瀑布图,得到太阳射电爆发的频率、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等信息。观测数据利用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上传至服务器,实现存储资源的优化,观测数据的共享。该系统集成度高,可以应用于分析澄江抚仙湖观测基地11 m太阳射电望远镜输出的70~700 MHz信号。  相似文献   
109.
青藏高原一次地闪放电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成像率为1000 幅/s的高速摄像系统和快、慢电场变化仪以及宽带干涉仪系统等探测仪器在青藏高原那曲地区所观测的地闪资料,对一次地闪回击及其之前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云内放电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闪先导前的云内放电过程发生于雷暴云下部正电荷区和中部负电荷区之间;云中部负电荷区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8~45 km;闪电的起始放电发生区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17 km;初始流光在云外发展时具有很大的水平分量和较多的分支;梯级先导的速度为1×105 m/s,在向地面发展时出现较大的弯曲;首次回击放电过程与低海拔地区没有差异,通道中的峰值电流有241 kA;继后回击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10.
李炜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6):89-92,97,I0003,I0004
以二隆基高速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1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来构建真实的滑坡三维地质模型,并使用FLUENT软件对滑坡进行全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模拟的运动特征:整个滑坡的运动时间为8s,在运动到2s时滑坡的前缘已经冲出剪出口到达国道三号高速公路的南下线三车道道路;4s时,滑坡已经抵达公路对面边坡,加速度在慢慢减小;6s时,滑坡速度达到最大;8s时,滑坡的运动距离到达130m,比较稳定。②模拟的堆积厚度特征:在启动的时候,厚度主要分布在中前部,并随着碎屑流的运动不断地向后移,到4s以后,受到对面的边坡阻挡,前缘速度降低,厚度又重新转移到了中前部位置。滑坡体的最大厚度在33m左右,平均厚度在16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