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421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02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415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6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行走在八月,感受铜的季节变幻。八月是铜的季节,因为此时,它显示出价格的最高峰。“亚洲铜,亚洲铜,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在海子的眼里,亚洲铜是民族的图腾,是祖辈们最后的栖息地。这些古老的铜,见证了人类多少兴表,它是与我们祖辈最早亲近的金属之一,成为时间的沙漏。而自然铜,地球上含铜量最纯粹、最高的晶体,却在亿万年“养在深闺人未识”。  相似文献   
92.
7月3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河南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第一期的成果,其中每一项研究成果都足以让海内外古生物学界感到震惊。"汝阳、栾川等地惊现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将汝阳、栾川的地质时代由新生代提前到了中生代白垩纪;  相似文献   
93.
94.
对帕里西-维拉海盆PV090102孔深海沉积物中碎屑组分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碎屑组分的平均粒径为3.2μm,粒径总体变化范围在0.5~32μm,粒度频率分布呈双峰负偏态特征。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粒度数据进行拟合,分离出粗、细两个不同的端元组分。细粒端元的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大多在0.5~16μm,峰值较高,众数粒径约为2μm,其特征与北太平中部风尘一致,推测主要为来源于亚洲大陆的风尘,它的百分含量在60%~90%,是碎屑组分的主要物质来源。粗粒端元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宽,约为1.6~32μm,峰较扁平,粒径的众数在10μm左右,主要是来自于周围海脊和岛弧的火山物质。PV090102孔沉积物碎屑组分中不同粒度组分对近2 Ma以来亚洲大陆干旱和大气环流系统增强有很好的响应,同时还记录了0.5 Ma以来西太平洋火山活动增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有助于重建第四纪以来东亚大陆干旱和大气环流历史。  相似文献   
95.
由于缺少对SSZ型蛇绿岩和洋内弧火成岩的系统研究,制约了古亚洲洋东段古生代洋内俯冲过程的进一步认识。本文报道了内蒙古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带北部新发现的巴嘎哈尔早石炭世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巴嘎哈尔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324.2±1.8 Ma,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末期。巴嘎哈尔闪长岩SiO2含量为57.71%~61.24%;高铝(Al2O3含量为15.58%~16.68%);具有相对富钠(Na2O含量为3.29%~4.15%)、低钾(K2O含量为1.05%~1.69%)的特征,Na2O/K2O比值为2.18~3.95;MgO含量较高(3.30%~4.23%),Mg#为47.20~51.82;贫TiO2(0.65%~0.76%)和P2O5(0.14%~0.15%);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85.19×10-6  相似文献   
96.
太阳活动变化对东亚冬季气候的非对称影响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9~2013年的观测和再分析资料以及10.7 cm(2800 MHz)太阳射电通量资料, 本文分析了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气候的相关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大气环流有较好的相关性, 且在太阳活动的强、弱时期该相关关系存在很大差异, 在强太阳活动时期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气候的联系更为显著, 而在弱太阳活动时期二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微弱, 这表明太阳活动变化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在太阳活动较强的时期, 随着太阳活动的增强, 东亚中高纬对流层中层的大气环流倾向纬向型, 东亚大槽减弱, 850 hPa出现异常偏南风, 地面上西伯利亚高压以及冬季风减弱, 东亚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偏高;而在太阳活动较弱的时期, 太阳活动的年际差异与东亚冬季大气环流之间几乎不存在显著联系。分析太阳活动较强和较弱时期纬向平均纬向风的差异发现, 其间平流层行星波活动、热带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这种非对称影响的重要原因。在强太阳活动时期, 平流层行星波在太阳活动的异常增强年有异常的从极地向赤道的水平传播, 高纬地区E-P通量(Eliassen-Palm flux)异常辐散, 导致中高纬西风及北极涛动(AO)增强, 同时热带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 海陆热力差异缩小, 大气环流经向度减弱, 东亚冬季风偏弱。  相似文献   
97.
前言     
  相似文献   
98.
青藏高原的新生代火山作用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火山响应,它显示了系统的时、空变化。随着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从~65 Ma的接触-碰撞(即"软碰撞")转变到~45 Ma的全面碰撞(即"硬碰撞"),火山作用也逐渐从钠质+钾质变为钾质-超钾质+埃达克质。65~40 Ma的钾质和钠质熔岩主要分布于藏南的拉萨地块,少量分布于藏中的羌塘地块。从45~26 Ma,在藏中的羌塘地块中广泛发育钾质-超钾质熔岩和少量埃达克岩。随后的碰撞后火山作用向南迁移,在拉萨地块中产生~26~10 Ma间的同时代超钾质和埃达克质熔岩。尔后,从~18 Ma始,钾质和少量埃达克质火山作用重新向北,在西羌塘和松潘-甘孜地块中呈广泛和半连续状分布。此种时-空变异对形成青藏高原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约束。该过程包括:已消减的新特提斯大洋板片的回转、断离及随后增厚拉萨岩石圈根的去根作用,及因此而造成的印度岩石圈向北下插。青藏高原的隆升是自南向北穿时发生的。高原南部被创建于渐新世晚期,并保持至今;直到中新世中期,由于下插印度岩石圈的持续向北推挤,西羌塘和松潘-甘孜岩石圈的下部开始塌陷和拆离,高原北部才达到其现今的高度和规模。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东天山企鹅山群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火山岩Si O2含量介于47.75%~57.78%,Al2O3含量为17.92%~19.88%,Mg O含量为3.96%~6.46%,Mg#值介于52.16~58.20,属于亚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火山岩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火山岩ISr(t)变化范围为0.702 386~0.704 264,εNd(t)变化范围为5.61~8.66。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企鹅山群火山岩可能源于长期亏损的地幔,而且含有洋中脊和火山弧的物质成分,是软流圈地幔熔体和被俯冲板片流体/熔体交代过的岩石圈地幔楔熔体的混合物。企鹅山群火山岩的母体可能形成于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大地构造位置,是板块碰撞后洋脊和火山弧物质在一狭长地带上的混杂堆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企鹅山群火山岩属于古亚洲洋南缘洋壳向北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这为古亚洲洋南缘古生代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约束。  相似文献   
100.
<正>导读亚洲最大单体铁矿——本溪桥头大台沟铁矿3月5日正式坑探。张守诚:"1号坑探矿井之后,铁矿将陆续建设18口探矿井。而大台沟铁矿进入实质性开采阶段后,预计项目设计年生产能力3000万吨,铁矿服务期限在100年以上。"亚洲最大单体铁矿——本溪桥头大台沟铁矿3月5日正式坑探。首次开工的1号坑探矿井,井深达1250米,预计工期时长22个月,投资1亿多元。辽宁省地勘局从2005年开始着手研究大台沟铁矿,2006年申请并获得国土资源部大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