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8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569篇
地球物理   174篇
地质学   953篇
海洋学   16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76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6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7篇
  1940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对帕里西-维拉海盆PV090102孔深海沉积物中碎屑组分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碎屑组分的平均粒径为3.2μm,粒径总体变化范围在0.5~32μm,粒度频率分布呈双峰负偏态特征。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粒度数据进行拟合,分离出粗、细两个不同的端元组分。细粒端元的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大多在0.5~16μm,峰值较高,众数粒径约为2μm,其特征与北太平中部风尘一致,推测主要为来源于亚洲大陆的风尘,它的百分含量在60%~90%,是碎屑组分的主要物质来源。粗粒端元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宽,约为1.6~32μm,峰较扁平,粒径的众数在10μm左右,主要是来自于周围海脊和岛弧的火山物质。PV090102孔沉积物碎屑组分中不同粒度组分对近2 Ma以来亚洲大陆干旱和大气环流系统增强有很好的响应,同时还记录了0.5 Ma以来西太平洋火山活动增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有助于重建第四纪以来东亚大陆干旱和大气环流历史。  相似文献   
162.
利用最新测量的高精度深水多波束资料,对冲绳海槽中部热液活动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后发现,研究区地形情况相当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总体上呈沿SW—NE向延伸的裂谷地势,裂谷水深范围约在1 500~1 800m,大量呈SW—NE向的线性海山链和裂谷、洼地地貌交错出现,分析认为其形成可能与冲绳海槽的弧后扩张作用有关。另外,通过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上获得的影像,结合浅表层沉积物和岩石样品分析发现,2处喷口地形地貌情况明显不同,Iheya North喷口区地形起伏变化大,具有较多烟囱体、丘体,周围沉积物以硫化物砂为主;Iheya Ridge则以裂隙式溢流为主,分布范围广,地形倾斜平整,少见烟囱体、丘体,底质较硬,热液沉积物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63.
由于缺少对SSZ型蛇绿岩和洋内弧火成岩的系统研究,制约了古亚洲洋东段古生代洋内俯冲过程的进一步认识。本文报道了内蒙古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带北部新发现的巴嘎哈尔早石炭世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巴嘎哈尔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324.2±1.8 Ma,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末期。巴嘎哈尔闪长岩SiO2含量为57.71%~61.24%;高铝(Al2O3含量为15.58%~16.68%);具有相对富钠(Na2O含量为3.29%~4.15%)、低钾(K2O含量为1.05%~1.69%)的特征,Na2O/K2O比值为2.18~3.95;MgO含量较高(3.30%~4.23%),Mg#为47.20~51.82;贫TiO2(0.65%~0.76%)和P2O5(0.14%~0.15%);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85.19×10-6  相似文献   
164.
熊文成  邵芸 《遥感学报》2006,10(1):111-117
根据干旱区的一些自然地理特征,利用IEM模型生成干旱区的多时相(少雨期、多雨期)后向散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方面印证了多雨期与少雨期后向散射差(αwet^0-αdry^0)与土壤介电常数高度相关的实验观察;另外一方面根据大量的模拟数据找到确切的(αwet^0-αdry^0)与土壤介电常数的关系。最后对盐渍化干旱区的情况(有的干旱区有严重的盐渍化)进行了探讨,发现后向散射系数差(αwet^0-αdry^0)与大介电常数虚部差成较好的线性关系,这为反演土壤含盐量提供了一定依据,但由于介电常数虚部是由含水含盐量两个量决定的,所以要直接反演出含水含盐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5.
前言     
  相似文献   
166.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反演与验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表观热惯量法,以新疆为研究区,建立了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1 m土体的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模型根据高表观热惯量,高土壤含水量,低表观热惯量,低土壤含水量这一理论,通过日地表温差和宽波段反照率确定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假设通过1 m土体的土壤水通量正比于上下底层土壤含水量的差值,利用水平衡方程建立土壤表面和底层土壤含水量关系方程,并利用中国土壤类型特点确定优化模型。通过验证结果表明,壤土和壤质粘土这两类土壤含水量接近真实值,砂土在区域验证中,模拟与实测差值为2.16%,整个模型模拟精度较好,能够准确地从时空上反演干旱半干旱地区1 m土体的土壤水分情况。  相似文献   
167.
干旱区坎儿井与山前凹陷地下水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铭江 《水科学进展》2010,21(6):748-756
在分析研究坎儿井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河流冲洪积扇地形地貌特征、储水构造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前凹陷带"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具体思路,并以台兰河地下水库示范工程为例,对构筑"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及其"引渗回补"调蓄系统、"横坎儿井"集水系统、"自流虹吸"输水系统三大工程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山前凹陷地下水库是非常理想的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其研究和示范工程,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水资源高效利用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中国西北地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中检测出一类特殊的类脂物分子--一元正脂肪酸酰胺.根据其碳数分布特征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一元正脂肪酸酰胺来源于各种生物体,产生于生物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而不是来源于石油残余物及各种可能的污染.通过对比3个不同区域相近时期古湖相及黄土沉积地层中的脂肪酸酰胺分布特征,认为柴达木盆地可能不是黄土沉积的主要物源区,而额济纳盆地及邻近区域对黄土堆积有着重要的贡献或具有相同的物源.典型黄土沉积地层中UFAA值(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酰胺相对含量的比值)与粒度、磁化率等指标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特别是在相对暖湿阶段UFAA值呈现了明显的低值.这一现象表明脂肪酸酰胺在沉积地层中的变化受控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成岩作用强度的变化,从而记录了气候变化信息.通过研究,认为生物生理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元正脂肪酸酰胺与构成细胞膜的类脂物分子一样,可记录古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69.
新疆典型干盐湖成钾条件对比与指标模型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新疆塔里木盆地及准噶尔盆地的2个典型终端干盐湖罗布泊和玛纳斯盐湖,对其成钾条件和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盆地地理纬度、构造位置、盆地规模、所处气候带以及区域水文化学特征、盐类矿物组合特征、钾盐富集特征和品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罗布泊地区气候干燥指数>150,补给河流的ρ(K)×102/ρ(Cl)比值为3.29∶1~5.08∶1,晶间卤水的ρ(K)×102/ρ(Cl)比值为3.71∶1~6.66∶1,卤水氯化钾品位1.4%,资源量达3.2亿吨。而玛纳斯湖干燥指数为8.63,补给水源的ρ(K)×102/ρ(Cl)为1.5∶1~12∶1,晶间卤水ρ(K)×102/ρ(Cl)为0.1∶1~1.6∶1,卤水氯化钾品位0.33%,资源量为37.23万吨。研究结果表明,罗布泊在气候和物源补给上都比玛纳斯湖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形成大型钾盐矿。2个干旱区典型盆地可观察实验的成钾指标对比分析,对于建立蒸发岩盆地成钾指标模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0.
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区植被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是区域植被恢复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亟需研究的关键生态环境问题。在建立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分类及对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进行修正和拓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气象模拟数据(1981—2020年),引入植被面积转移矩阵、Kappa系数和平均中心模型等方法,对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要素进行分析并实现了潜在植被定量识别和空间分布格局模拟。结果显示:40年间年降水量、年平均生物温度和可能蒸散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研究区存在暖干化现象;研究区共出现6种潜在植被类型,在不同年代际均呈地带性分布;温带荒漠植被、温带草本植被和温带森林植被是主要植被类型,共占总覆盖面积约71%;温带森林植被的面积总体增长最快,平均每10年增加1.1%,温带荒漠植被减少最快,平均每10年减少1.3%;相邻年代际间,各类潜在植被的面积转换关系较为稳定,差别在于转换程度;山地森林植被、温带荒漠植被和温带森林植被的平均中心总体偏移距离大于50 km,除温带荒漠植被,其他植被的平均中心总体均往西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