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4篇
  免费   921篇
  国内免费   1194篇
测绘学   462篇
大气科学   1476篇
地球物理   661篇
地质学   1884篇
海洋学   411篇
天文学   104篇
综合类   300篇
自然地理   31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红外窗区通道法尝试对FY-2C静止气象卫星图像上的不透明云的云顶气压进行反演,并结合MODIS反演产品和CloudSat/CPR雷达探测产品对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对于厚实密蔽的云层,不透明云云顶气压的反演结果与MODIS反演结果一致性较好,特别是对于发展较强的对流云和厚实密蔽的多层云,易满足云层比辐射率近似为1的条件,可近似看作黑体;(2) 对于单层云和光学厚度不够厚的云层,反演结果更接近辐射中心,尤其是对于锋面云带暖水云上空覆盖卷云的情况,由于FY-2C对于薄卷云的检测不如MODIS细致,导致反演结果与MODIS和CloudSat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992.
利用1971~2000年逐月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同化资料(Carton等,2004)、1980~2000年逐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Kalnay等,1996)探讨中部型(暖海水首先出现在120°W以西)和东部型(暖海水首先出现在120°W以东)El Nino事件赤道纬向风应力及洋流的异常变化与暖海水信号的传播特征。研究指出:(1)中部型和东部型El Nio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上赤道海表最大西风应力距平在西太平洋地区都有显著的东传现象,但中部型El Nio事件西风应力距平强度强,造成西太平洋赤道表层的东向流可达东太平洋地区,这类El Nio事件强度偏强。(2)中部型El Nio事件,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由西太平洋向东太平洋传播,辐合下沉运动抑制了深层冷海水上翻,西太平洋暖水能够传到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的东移有关。(3)东部型El Nio事件西太平洋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没能直接传到东太平洋地区,东太平洋暖水形成与局地(120°W以东)辐合下沉运动抑制深层冷海水上翻有关;东部型El Nio事件暖池次表层的暖水,不是沿着西太平洋赤道次表层向东传播到东太平洋地区,而是由南太平洋西边界流将暖池海水带到40°S左右的西风漂流区,再由西风漂流平流到东太平洋。  相似文献   
993.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群发性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k阶最近邻距离丛集点提取算法及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将其应用于群发性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中,定义年代际群发性指数以及群发高值区,对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群发性规律和年代际空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极端低温事件群发性指数70年代在南方地区的加强很可能为该年代际偏冷的气候背景贡献了主要作用;大暴雨事件的群发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南方地区,这和大暴雨事件的定义可能存在联系;强降水事件的高群发带与中国近50年多雨带的分布格局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4.
ENSO事件发展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秋庆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3,17(4):395-402
本文利用1951—1988年10°S—50°N太平洋SST资料与EOF分析方法对ENSO事件的发展过程与循环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EOF第一主分量时间系数的变化可以很好地表示SST距平变化与ENSO事件的发生.并且,第一主分量空间函数分布的变化揭示了一种ENSO事件增温是春季首先始于赤道东太平洋沿岸,随后向西传播到赤道中太平洋的增温过程;而第二主分量空间函数分布的变化揭示了另一种ENSO事件可增温首先始于赤道中太平洋,然后向东传播到赤道东太平洋的增温过程.分析结果还表明,ENSO事件的强度是强弱相间,其周期平均大约为4年左右. 本文还比较了80年代热带太平洋SST的变化及所发生的两次ENSO事件与其它年代所发生的ENSO事件的差别.  相似文献   
995.
郭凤霞  陈聪 《大气科学》2012,36(4):713-721
为了解闪电对对流层上部NOx的贡献,本文利用美国全球水资源和气候中心(GHRC)提供的1995年4月~2005年12月的闪电卫星格点资料及高层大气研究卫星 (UARS) 上的卤素掩星试验装置 (HALOE) 1991年10 月~2005 年11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地区闪电与对流层上部NOx体积混合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闪电和对流层上部的NOx在季节分布、年际分布和空间分布上保持很好的一致性,闪电是对流层上部NOx的重要来源;NO极值高度在350 hPa左右,云闪直接产生的NO是极值产生的主要原因,NO2的极值高度在250 hPa左右,因为闪电产生的NO在传输过程中会被氧化成NO2并通过雷暴的垂直输送作用抬升到更高高度;强对流活动有利于NOx的传输,而人类活动产生的NOx一般较难输送到对流层上部,因此闪电多发区的NOx极值较大,所在的高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996.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广西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藏高原55个地面观测站的积雪日数、积雪深度资料。按年、春、夏、秋、冬不同时段分别进行时段距平计算,选取积雪日数、积雪深度均为正、负距平的年份,划分为高原积雪偏多、偏少年。在此基础上选取距平绝对值相对较大的年份为显着多雪年、显着少雪年。然后分析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广西异常气候事件的关系特征以及青藏高原积雪显着多、少雪年与广西不同时段的降水、气温的关系特征。结果发现:青藏高原积雪偏多、少与广西异常气候事件的关系不十分明显。好的对应概率也只有60%-75%左右。而青藏高原积雪显着多、少雪年对广西某些时段的降水、气温存在全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用带能滤波分析方法及GMS静止卫星红外云图的云顶黑体温度(TBB)等值线分析方法,并用地面逐时降水资料、T106分析资料、静止卫星云图逐时TBB场资料,分析了1998年8月上旬松花江及嫩江流动的中尺度扰动场和中尺度雨团(≥5.0mm/h)对应的TBB场,揭示不同类型的中尺度雨团在TBB场上发生、发展、移动及消亡的规律。其规律对短期及短时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8.
2016年1月低温事件的季节内振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ECP/DOE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发生在我国南方的持续低温事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振荡特征,其中准双周振荡为气温变化的主要模态。此次低温事件之所以达到寒潮级别,是由于天气尺度变化与10~20 d气温准双周振荡处于相同的降温变化过程中。准双周尺度的冷中心与天气尺度冷中心均从中高纬度向低纬地区传播,并在我国南方汇合,从而引起持续性的低温。通过诊断温度局地变化方程发现,此次天气过程中,温度平流项和绝热变化项是近地层局地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天气尺度气温变化与10~20 d低频振荡对持续降温都有较大贡献,天气尺度降温略大于低频降温。  相似文献   
999.
利用2004—2006年ACE、WIND卫星观测的太阳风数据和相应时期反映磁暴大小的Dst指数,针对200个不同级别的磁暴事件,分析了磁层顶日下点距离R0与磁暴Dst指数的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极端太阳风条件下,Dst指数时间序列比借助于Chao Model计算出的磁层顶日下点距离R0的时间序列延迟了约3h。经修正时间延迟后,对磁层顶日下点距离R0与磁暴Dst指数的线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生超级磁暴时,二者线性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77;大磁暴时,线性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74;中等磁暴时,线性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47。此外,用最小二乘数据拟合得到了不同级别磁暴时的R0-Dst关系图。  相似文献   
1000.
阿利曼  王君  冯锦明  李秀连 《大气科学》2016,40(5):1073-1088
本文利用1979~2014年NCEP-DOE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区域2375份航空器空中颠簸报告资料,研究中国东部区域高空颠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简称“海温异常”;空间范围:5°S~5°N,120°~170°W)的关系以及产生这种关系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高空颠簸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之间存在显著时空相关关系,其原因是高空纬向风引起的垂直风切变是构成高空颠簸时空分布的主导因素。中国东部夏季高空颠簸与海温异常存在正相关关系;冬季呈现南北两个正负相关区:以30°N为界,北部区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南部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30°N急流轴附近区域无显著相关关系。海温异常影响中国高空颠簸时空分布的可能原因是海温变化引起对流层高层温度出现异常,进而影响温度的经向梯度,导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出现异常(夏季,急流轴南侧出现西风异常;冬季,急流轴北侧出现东风异常,南侧出现西风异常)。高空纬向风的变化导致纬向风的垂直梯度和经向梯度出现异常,最终影响高空颠簸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流层高层温度的异常变化可能是由与热带海温异常相关的平流层水汽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