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81篇 |
免费 | 1962篇 |
国内免费 | 309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7篇 |
大气科学 | 8979篇 |
地球物理 | 801篇 |
地质学 | 3500篇 |
海洋学 | 302篇 |
天文学 | 55篇 |
综合类 | 226篇 |
自然地理 | 1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1篇 |
2023年 | 382篇 |
2022年 | 444篇 |
2021年 | 526篇 |
2020年 | 423篇 |
2019年 | 432篇 |
2018年 | 308篇 |
2017年 | 350篇 |
2016年 | 314篇 |
2015年 | 429篇 |
2014年 | 632篇 |
2013年 | 621篇 |
2012年 | 591篇 |
2011年 | 642篇 |
2010年 | 580篇 |
2009年 | 556篇 |
2008年 | 562篇 |
2007年 | 648篇 |
2006年 | 563篇 |
2005年 | 548篇 |
2004年 | 491篇 |
2003年 | 581篇 |
2002年 | 583篇 |
2001年 | 503篇 |
2000年 | 431篇 |
1999年 | 325篇 |
1998年 | 379篇 |
1997年 | 399篇 |
1996年 | 355篇 |
1995年 | 308篇 |
1994年 | 256篇 |
1993年 | 201篇 |
1992年 | 177篇 |
1991年 | 174篇 |
1990年 | 121篇 |
1989年 | 95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59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1946年 | 3篇 |
1943年 | 7篇 |
1942年 | 3篇 |
1941年 | 9篇 |
193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1.
在统计分析1988-1992年4 ̄5月份降水资料、日本传真图资料及天气图资料的基础上,在日本降水预报图上定出关键区,将关键区内的降水系统分为西风槽型、西北气流型、蒙古低涡型,并依照天气学原理找出预报因子采用多因子综合相关法,分型建立预报方法,经6年和,方程预报成功率达81.4%。 相似文献
912.
根据辽宁1966~1988年自然辟水资料,结台其自然降水的特点和规律,用回归分析方法对1989年春车辽宁飞机人工增雨抗旱作业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效果辁验.得出辽宁春夏两车所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总体有效,其显著度水平均超过005,相对增雨量48%以上。 相似文献
913.
大连夏季不同等级降水过程与旱涝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连近50a逐日降水资料,对大连夏季不同等级降水过程时间演变及其与夏季羊涝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大连夏季羊涝与暴雨过程关系密切的结论。 相似文献
914.
根据甘肃中部临夏州1971—2018年气温、降水,1980—2018年干旱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临夏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和气温的突变性及对干旱影响。结果表明:1971—2018年,临夏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97年是气温突变年,20世纪80年代初期较低,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暖期,特别是在1999—2018年,气温急剧增暖。冬季和春季变暖趋势大于夏季,秋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临夏气温以中部和北部增温幅度最大。降水呈减少趋势,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偏多,80—90年代偏少。与历年值相比,1971—1980年降水量增加6.3%,1981—1990年减少0.5%,1991—2000年减少1.8%,2001—2010年增加2.1%,2011—2017年减少2.3%。夏季降水量呈略减少趋势,其它季节为增加趋势。春旱、秋旱略有增加,春末夏初及伏旱略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15.
基于湖南省89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冬季降水观测数据,应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和层次聚类法(HCA)对湖南省冬季降水进行分区,并在分区的基础上,运用离散小波变换结合Mann-Kendall(MK)和Sequential MK(SQMK)的方法,讨论湖南省各分区冬季降水的变化趋势,并识别影响各自变化趋势的主周期分量。结果表明:(1)REOF的前3个旋转空间模态揭示湖南省冬季降水存在3个主要的异常敏感区:湘南、湘西北及湘中;(2)湖南省冬季降水在空间上可划分为5个一致性子区域:湘西北区(DJF1)、湘西-湘北区(DJF2)、湘西南-湘中区(DJF3)、湘南丘陵区(DJF4)和湘南山地区(DJF5),且每一子区域从西南向东北呈带状展布;(3)近54年来,5个子区的冬季降水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但各区存在差异,其中,湘西南-湘中区、湘南丘陵区和湘南山地区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4)D1分量是影响湖南省不同区域冬季降水变化趋势的最占优的周期分量,揭示湖南省的冬季降水变化趋势存在准2年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916.
基于CRU逐月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分析1948—2016年中国中部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对应的环流、海温异常,进而解释不同时期影响干旱发生的背景场有何不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夏季降水以年际变化为主,周期长度为3.8 a和6.9 a,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变化的方差贡献不足20%。然而,各时间尺度降水变化对不同时期干旱事件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1960s、1970s,降水年际变化偏弱,相反地,多年代际变化正处于负位相的极小值期;1980s、1990s,多年代际变化位相转正;2000s初,年际变化明显增强。此外,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尺度降水变化对应的环流、海温背景场,发现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及其引起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大西洋北部海温异常激发的纬向波列以及贝加尔湖地区的阻塞活动、1970s末PDO位相转变伴随的东亚夏季风突变是分别解释降水年际、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而揭示影响中部地区夏季干旱发生的关键因子及其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917.
本文基于1961~2016年淮河流域四省(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及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利用K均值聚类、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对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频次分布进行了客观分类,利用统计诊断和数值模拟的手段讨论了其相关环流异常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频次的空间分布可客观分为以极端降水主要发生在淮河流域33°N以南地区的南部型,主要发生在32°~36°N之间的中部型,和主要发生在34°N以北的北部型这三种分布类型;(2)南部型极端降水频次分布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南有关,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北侧的异常气旋性环流使得水汽输送停留在淮河流域南部,导致南部极端降水频次偏多。中部型对应淮河流域受鞍型场环流结构控制,导致中部极端降水频次偏多。北部型极端降水频次分布时,淮河流域处于反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南侧,偏南风将水汽输送至淮河流域北部,导致北部极端降水频次偏多;(3)南部型和北部型的极端降水频次分布相关环流异常分别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相关海表温度异常所影响,而中部型极端降水频次分布的相关环流异常是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异常在欧亚大陆上空激发的自西北向东南传播的准定常罗斯贝波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918.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f the rainfall variability over Rwanda and evaluation of its subseasonal forecasting skill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洲中东部地区的经济主要依靠自给农业支撑,该地区农业经济对降水的变化尤为敏感.本文以卢旺达为例,观测分析指出卢旺达的次季节降雨主要集中在10-25天;根据次季节尺度降水变率的单点相关方法,发现卢旺达的次季节降水变率和周围区域变化一致;进一步合成结果显示该地区次季节降水变率与异常西风有关,这可追溯到赤道地区西传的赤道Rossby波.最后,本文评估了当前动力模式ECMWF对 卢旺达地区(即非洲中东部)次季节降水变率的预报能力,发现EC模式在对该区域降水和相关风场指数的预报技巧都在18天左右,且预报技巧表现出一定的年际差异,这可能与热带太平洋的背景海温信号有关.该工作增进了当 前对非洲中东部地区的次季节降水变率和预测水平的认知,并且对该地区国家粮食安全和防灾减灾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919.
基于1979~2017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大气数值预报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提供的地表潜热及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和英国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提供的全球逐月海表温度格点资料以及新疆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塔里木盆地26个站逐月降水资料,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和热带印度洋热力异常对塔里木盆地夏季降... 相似文献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