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4篇 |
免费 | 365篇 |
国内免费 | 3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7篇 |
大气科学 | 324篇 |
地球物理 | 385篇 |
地质学 | 795篇 |
海洋学 | 165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05篇 |
自然地理 | 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9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65年 | 1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46年 | 2篇 |
194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云与辐射的相互作用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变化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高度的云有着不同的辐射强迫,获得云体高度及其在时空上的变化对研究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云卫星上的云廓线雷达(CloudSat/CPR)2006年6月—2007年12月期间的资料,对比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原南坡和南亚季风区域不同云类的云顶、云底高度和云厚统计量。结果表明,在所研究区域单位面积上的云顶和云底高度变化具有一定的时空连续性,不同云类的云顶和云底高度存在不同的变化范围,且随着季节的改变均有明显的变化;同时各区域不同云类的云体厚度在夏季较大,冬季较小;各区域不同云类所占的比例(云量)也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2.
地层剖面计算表的计算机自动处理 ,涉及剖面是由老地层向新地层测制还是由新地层向老地层测制、褶皱的识别处理、存在回测时 (特别是在回测中又存在背向斜时 )的处理、测段厚度及分层厚度的计算等几个主要环节。文章引入剖面方向系数 η、测段方向系数κ、回测系数 ρ 3个新参数 ,建立了地层剖面计算表自动处理的数学模型 ,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剖面图及其柱状图以矢量格式输出 相似文献
103.
着衣气象指数预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衣厚度与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正确作出适宜着装的气象指数预报,对拓宽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介绍着衣气象指数预报方法,作出各温,湿,风的预报值,据此确定四季室外活动适宜着装的种类,达到准确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4.
105.
Tingdong Li 《地学前缘(英文版)》2010,1(1):45-56
<正>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of China and its adjacent area is very complex and is marked by several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Firstly,China's continental crust is thick in the west but thins to the east,and thick in the south but thins to the north.Secondly,the continental crus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60—65 km with a maximum thickness of 80 km,whereas in eastern China the average thickness is 30—35 km,with a minimum thickness of only 5 km in the center of the South China Sea.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continental crust in China is 47.6 km,which greatly exceeds the global average thickness of 39.2 km.Thirdly,as with the crust,the lithosphere of Chin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shows a general pattern of thicker in the west and south,and thinner in the east and north.The lithospher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northwestern China has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165 km, with a maximum thickness of 180—200 km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s of the Tarim Basin,Pamir, and Changdu areas.In contrast,the vast areas to the east of the Da Hinggan Ling—Taihang—Wuling Mountains,including the marginal seas,are characterized by lithospheric thicknesses of only 50—85 km.Fourthly,in western China the lithosphere and asthenosphere behave as a "layered structure", reflecting their dynamic background of plate collision and convergence.The lithosphere and asthenosphere in eastern China display a "block mosaic structure",where the lithosphere is thin and the asthenosphere is very thick,a pattern reflec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crustal extension and an upsurge of asthenospheric materials.The latter is responsible for a huge low velocity anomaly at a depth of 85—250 km beneath East Asia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Finally,in China there is an age structure of "older in the upper layers and younger in the lower layers" between both the upper and lower crusts and between the crust and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以渭河盆地地温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补充新地热井资料及分析测试样品的基础上,通过盆地深部结构、构造特征、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地热资源量等分析,建立了盆地不同岩性岩石热导率与深度关系图版,确定了盆地地温场变化规律及地热田控制因素,提出了渭河盆地地热田形成模式。评价了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为盆地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认为渭河盆地热地温梯度分布在2.34~5.85℃/100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3.50℃/100m,代表性大地热流68.33mw/m2,地温梯度及不同深度地层温度具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热导率总体上具有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的规律,热导率随深度增加主要受压实程度增强控制。相同深度条件下泥岩热导率最低,砂岩热导率居中、白云岩热导率最高。渭河盆地主要为层状地热田,盆地内地热通过热传导及热对流两种方式进行传递,以热传导为主。渭河盆地地热资源丰富,热储层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新生界砂岩孔隙型;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溶型;③断裂型。渭河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主要分布于西安凹陷、固市凹陷。盆地地温场及地热田分布与莫霍面、软流圈上隆、岩石圈厚度减薄的深部背景...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的雷达回波探测 ,清晰地揭示出冰川底部冰 /岩界面的位置及其起伏变化特征 ,显示出雷达波对山地冰川良好的穿透能力和对冰下地形的高分辨能力 ,冰川雷达测厚的误差小于 1 .2 %。研究结果显示 ,1号冰川东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5 8.77m ,西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44.84m ,冰体厚度最大值发育于冰川中部趋于主流线位置。冰川冰储量计算表明 ,东支冰储量为 0 .0 5 1 868km3,西支冰储量为 0 .0 2 0 2 1 0km3。表面和底部地形有明显差异 ,主要因冰川动力过程对基岩强烈的地貌作用所致 ,意味着冰床的起伏地形对冰川浅层冰体的运动过程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8.
使用软件1,将岩层序号、导线的方位和倾角、岩层的倾向、倾角和两层面切割导线处的读数分别输入A、F、G、H、I、J、K列,先后分别沿M、N列从第2行单元格开始拖动鼠标,岩层真厚度数据和累积厚度即刻计算出来,进一步可计岩组或岩性段的真厚度;将导线的序号、方位、倾角、长度分别输入W、X、Y、Z列,先后分别沿AB、AC、AD、AE、AF、AG、AH列,从第2行单元格开始拖动鼠标,导线的水平投影长度、纵座标增量及其累积值、横座标增量及其累积值、高程增量及其累积值即刻计算出来。使用软件2,在输入原始数据的同时,结果便计算出来。 相似文献
109.
提出了在HJ-1 CCD自带卫星观测角度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卫星自带几何解算参数推算连续像元的太阳天顶角、方位角,并将原始卫星观测角度、推算几何角度数据生成对应四波段合成数据的改进算法,以提高反演数据的精度.结合Kaufman暗目标法和改进算法后对应连续像元几何数据的6S模型调用表,对南宁市中心城区2018年8月、9月、... 相似文献
110.
本文综合运用不同时代幔源包体平衡温压对比、玄武岩地球化学性质对岩石圈厚度的反演以及不同时代岩石圈地幔地球化学性质的对比的方法,把华北地块东部岩石圈的减薄时间限定在晚中生代至新生代之间。减薄的机制可能是华北东部地区晚白垩世以来大陆岩石圈的拉张作用。由于机械性拉薄和热、机械和化学侵蚀作用,岩石圈厚度最终减薄到70km以下。但古老的岩石圈地幔并没有完全因减薄而消失,残留部分受到了来自软流圈物质的强烈改造,使其Sr、Nd同位素组成类似于软流圈,但Os同位素没有受到明显的改变。改造后的岩石圈地幔成为华北地块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主体。在时空上,岩石圈的减薄具有不均一的性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