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13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本文采用乌鲁木齐市国家基准气象站463站的逐日平均、逐日最低和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市1976-2017年气温变化趋势和对四季的影响。结果表明:乌市气温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增温速率为0.50℃/10a,1997年出现了最暖年,1976年以来最暖的10 a均出现在20世纪末至今;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最为明显,倾向率为0.77℃/10a,上升速率约是年平均最高气温的2.5倍;气温上升导致春季和夏季的开始日期提前明显、秋季和冬季开始日期有推后的趋势,使得夏季明显延长,延长率为5.9d/10a,近42a来共增加25d,其他季节则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其中冬季缩短最为明显,缩短率为-3.6d/10a,近42a来共缩短了15d;各季节开始日期不仅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性很好,且开春期、入夏期分别与3月和6月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入秋期与入冬期分别与9月和11月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夏季和冬季的长度也与年平均气温显著相关,当年平均气温每上升1℃时,夏季将延长6d,而冬季则会缩短7 d。  相似文献   
102.
水文模拟不确定性长期以来是制约寒区水文发展的瓶颈问题。水稳定同位素示踪为认识冰川流域径流过程提供了重要“指纹”信息,但仍缺乏有效模型将该信息与冰川水文模型耦合,而且同位素信息对冰川流域水文模型不确定性的约束效果也有待检验。将水稳定同位素信息(δ18O)与冰川流域水文模型FLEXG相耦合,实现对冰川流域水稳定同位素和径流过程的耦合建模(FLEXG-iso),并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流域进行模拟检验和径流分割。结果表明:模型不仅对2013—2016年径流过程有良好的模拟效果,还可以重现水稳定同位素、冰川物质平衡等重要过程。利用水稳定同位素这一辅助数据,提高了模型参数的识别能力,减少了模拟过程中各水源的相互妥协效应和不确定性范围。2013—2016年1号冰川断面径流32%~34%来自融雪,48%~51%来自融冰,0%~7%来自地下水,12%~15%来自降雨径流。水稳定同位素对雪和冰川相关中间过程有明显的约束能力,原有模型对融冰贡献的模拟偏高约7%。FLEXG-iso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推动寒区水文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以及寒区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决策制定。  相似文献   
103.
利用乌鲁木齐市2011~2012年08时、20时L波段(1型)雷达探测的高空资料建立了乌鲁木齐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数据库,分析了乌鲁木齐边界层内气温、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边界层内温度廓线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比较显著,各月均有逆温出现,且08时较20时更易出现逆温,冬季08时逆温层厚度较厚且强度最大。边界层内夏、冬两季风速随高度变化波动较大,春、秋两季变化较小。近地层春、夏、秋三季08时盛行西南偏南风,冬季盛行偏东风和西南风;20时春季盛行东北风,夏秋盛行偏北风和西北风,冬季则盛行东风和东北偏东风。08时、20时风向均随高度的增加呈明显的向右偏转趋势,且日风向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山谷风”特点。08、20时的相对湿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且随高度增加,春、夏两季08、20时相对湿度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4.
乌鲁木齐1991-2010年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1—2010年5—9月乌鲁木齐市气象站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近20 a降雨特征。结果表明,逐小时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呈现较为一致的日变化特征,均以20时以后至翌日11时左右为高值区,在下午16时达最低值;1 h降水频次最多的是量级≤1.0 mm的降水,其次是1.1 mm≤R1≤3.0 mm,但1.1 mm≤R1≤3.0 mm量级的降水贡献率最高,其次是R1≤1.0 mm。不同量级降水过程均有较为明显的年际差异,小雨过程发生的频次最多,其次为中雨、大雨和暴雨过程。前半夜为小雨、中雨和大雨过程最易发生时段,下午为暴雨过程最易发生时段。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过程发生最多的时段分别为7月中旬、5月中旬、5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与7月中旬及8月下旬。短时性降水(1~3 h)主要集中在前半夜,持续4~6 h和7~9 h降水多集中在前半夜到后半夜,持续10~12 h及以上的降水多发生在下午至后半夜。20 a来雨日年际变化不明显,后10 a和前10 a相比,暴雨日数有所增加,而其他量级及总雨日均减少。  相似文献   
105.
乌鲁木齐河洪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依据英雄桥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对乌鲁木齐河洪水时空变化特性进行简略分析,通过多种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河49a来洪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年最大洪峰流量偏离平均值幅度较大,从1993年开始进入大洪水多发期,且大洪水出现频次增加。  相似文献   
106.
利用环境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高低空环流形势数据和卫星遥感图像资料,对2004年4月19日造成乌鲁木齐地区强沙尘天气的天气背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在北疆沿天山88°E一带产生了严重风沙灾害。乌鲁木齐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从沙尘天气前的0.79mg/m3猛增到沙尘天气发生时的10.0mg/m3,API指数为500,属于重度污染。沙尘天气发生前后,乌鲁木齐市温度、气压、风速以及能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风速>17m/s的大风持续时间较长,能见度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乌鲁木齐以外的地区能见度甚至降到了强沙尘暴能见度级别;由卫星云图、高低空环流形势分析和物理量分析可以得出,造成2004年4月19日强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冷锋过境。锋前的抬升作用和高低空散度场的配置是沙尘天气的启发因素,而持续时间较强的锋后西北风是产生此次强沙尘天气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7.
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是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下属的国家级地面接收站之一,也是新疆气象局直属单位和乌鲁木齐区域气象中心的组成部分;是集实时业务、气象卫星工程建设、科研开发于一体的事业单位,由黑山头极轨业务和天津路静止业务两个站区组成;主要承担我国风云系列和国外气象卫星资料的接收、处理和传输任务,开发利用卫星遥感资源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8.
2008年8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大气科学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大气边界层研究战略研讨会”在鸟鲁木齐召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吕达仁院士、  相似文献   
109.
1.《沙漠与绿洲气象》由新疆气象局主管,新疆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沙漠与绿洲气象》(双月刊),于2006年11月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7年2月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10.
2009年4月21日,第四届新疆青年科技奖、首届自治区科普奖颁奖大会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冯长根等领导为获奖者颁发奖牌和证书。由新疆气象学会主办的气象港网站获首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奖(作品类),受到表彰和奖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