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9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1.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系统提取和分析了中条山北麓河流坡降指标、河道陡峭指数及面积高程积分等河流地貌参数。研究表明:河流坡降指标、河道陡峭指数及面积高程积分在永济至解州一带表现出较高的值;综合分析岩性、降水及构造等因素可知,新构造运动是控制中条山北麓河流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自北向南总体表现出增强的趋势,在永济南活动最强。前人研究表明,中条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构造活跃,全新世以来仍有多次活动,但不同部位活动强度各异,解州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滑动速率相比韩阳段及夏县段高,极高值在出现在永济南一带。可见,基于河流地貌参数获得的中条山北麓新构造运动强弱与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强弱一致。  相似文献   
72.
赋存在石墨片岩和大理岩内的山西中条山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其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状和热液脉状,与中非铜矿带的钴矿床非常相似。本文以关键金属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中条山矿集区钴矿成因研究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钴富集形成热液脉状矿化发生在造山抬升阶段,时间为~1.82Ga,而不是在沉积成岩阶段直接富集成矿;(2)黄铁矿原位Fe-S同位素揭示硫化有机质页岩是钴成矿的重要矿源层;(3)蒸发岩在造山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高温、高盐、强氧化性流体是钴释放-迁移的关键介质;(4)热液白云石化导致流体pH升高和石墨片岩“褪色”反应导致流体氧逸度降低促进含钴硫化物的沉淀。基于上述认识,建立沉积-变质两阶段钴富集过程模型解释赋存在变沉积岩内的钴矿成因,它不同于经典的沉积岩容矿型层状铜钴矿床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73.
中条山北麓断裂是控制运城盆地南界的主深断裂,虽然对其研究不多,历史地震较少较弱,但活动强度不容低估.通过航空影像解译、地貌测量以及探槽开挖,对运城盐池以南小李村一带的断层分布、地貌面变形以及活动性进行了研究.依据三个探槽中断层活动痕迹,得知全新世以来该段至少发生过三次较强的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1~3.5,3.6~4.4和7.4~8.8 ka BP.通过14C测年确定了断层上下盘相同年代的砾石层,并用差分GPS测量了其高差以及所在位置的地形剖面,得到(24.7±0.2)ka BP以来中条山北麓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75±0.05)mm a??.结合他人的资料,计算出一次大地震的垂直断距可能为2.35 m,除以平均滑动速率,得到特征地震重复间隔可能为2940~3360 a.  相似文献   
74.
山西中条山北麓断裂夏县段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夏县段中条山北麓山麓剥蚀面上的黄土地层,认为山麓剥蚀面形成于2.4 Ma以前。与邻近盆地内钻孔的研究成果对比,得到中条山北麓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垂直活动幅度约700 m,抬升速率为0.29 mm/a。GPS测量得到断层将末次冰期极盛期形成的冲沟阶地垂直错断7 m,垂直活动速率为0.28~0.5 mm/a。探槽揭示,距今2 万年以来断层有四次活动--距今8000 年之前、距今4100 年前后、距今3100 年和距今720 年以后。断距分别为大于2m、0.6m、1.55 m和0.25 m。断层活动速率为0.22~0.55 m/a。  相似文献   
75.
山西中条山胡-篦型铜矿床勘查模型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山西中条山铜矿系统勘查的研究,建立了胡-篦型铜矿床的勘查模型系统,包括描述模型、成矿模型、准则模型、标志模型和勘查模型等要素,并在该区成矿预测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76.
通过1∶25万侯马市幅地质调查,认为中条山区内宋家山群具有两个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组成的旋回,根据海平面变化规律及其间火山岩性质,认为宋家山群应与中条群对比,不应与绛县群对比。  相似文献   
77.
铜矿峪铜矿床是中条山成矿带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笔者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对铜矿峪铜矿床的地质、蚀变与矿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厘定了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矿化蚀变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该矿床早期蚀变为钠硅酸盐化、钾硅酸盐化和青磐岩化,晚期蚀变为长石分解蚀变。空间上,钠硅酸盐化位于岩体内部,钾硅酸盐化位于岩体及其周围地区,青磐岩化位于钾硅酸岩化外侧;钾硅酸盐化叠加于早期的钠硅酸盐化上,后期形成的长石分解蚀变强烈叠加于早期钾硅酸盐化上,位于钾硅酸盐化与青磐岩化之间。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铜矿化应始于钾硅酸盐阶段的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该矿床最主要的铜矿化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次之;另外,碳酸盐阶段也贡献了部分铜。铜矿峪矿体在赋存位置方面与玉龙、德兴、Malanjkhand矿床相似;脉体类型与沙溪、德兴矿床相似;蚀变类型与Tallberg、沙溪矿床基本一致;与Malanjkhand矿床一样都发育特征的钠长石化。  相似文献   
78.
白瑾,研究员,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我国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前寒武纪地质学家。1926年10月25日(农历)出生于内蒙古五原县。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先后到山西省工业厅工矿研究所、山西省地质局中条山地质队(214队)从事中条山铜矿普查评价和勘探工作,曾任中条山地质大队技术负责。  相似文献   
79.
根据中条山铜矿峪变斑岩铜矿容矿岩石产出的地质特征、岩石的矿物、化学组分、同位素及结构构造等特征,论述了中条山铜矿峪变斑岩铜矿的容矿岩石是由一套含铜的富Fe、Mg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经多次区域变质及深源富碱(K、Na)热流体作用下 形成的变花岗闪长斑岩、变石英二长斑岩(4、5号矿体容矿岩),黑云片岩、角闪黑云片岩、绿泥黑云片岩(1、3号矿体容矿岩),变辉绿岩、变花斑辉绿岩及变花斑英安岩(2号矿体容矿岩)。  相似文献   
80.
山西中条山铜矿峪铜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键  李碧乐  张晗  许庆林 《世界地质》2013,32(2):200-211
铜矿峪铜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部,主容矿围岩为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岩及变质基性火山岩。对不同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显微探针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多子晶包裹体、含石盐子晶包裹体、含CO2 包裹体及纯CO2 包裹体。其中早阶段以富含多子晶包裹体( 均一温度为436. 2 ℃ ~ > 550 ℃,盐度( w ( NaCl) ) 为49. 34% ~ > 62%) 和含石盐子晶包裹体( 均一温度为345. 6 ℃ ~ > 550 ℃,盐度( w ( NaCl) ) 为29. 72% ~ > 62%) 为主。主成矿阶段主要由含石盐子晶包裹体( 均一温度为169. 1 ℃ ~ 324. 9 ℃,盐度( w ( NaCl) ) 为30. 47% ~ 39. 75%) 、气液两相包裹体( 均一温度介于159. 9 ℃ ~ 242. 9 ℃,盐度( w ( NaCl) ) 为1. 56% ~ 22. 31%) 组成并发现少量含CO2 包裹体 ( 均一温度为259. 7 ℃ ~ 320. 5 ℃,盐度( w ( NaCl) ) 为8. 93% ~ 13. 16%) 和纯CO2 包裹体( CO2 均一温度为24. 3 ℃ ~ 27. 22 ℃) 。晚成矿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 均一温度为126. 9 ℃ ~ 212. 3 ℃,盐度( w ( NaCl) ) 为1. 56% ~ 7. 44 %)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 HF 组成,晚期为CO2、N2。包裹体中普遍存在CO2。早阶段流体应为高温高盐高氧逸度NaCl - H2O - CO2 体系。主成矿阶段含气液两相包裹体与富CO2 相包裹体共存,表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或沸腾现象。成矿晚阶段低温低盐度气液两相包裹体可能来源于大气降水。分析认为,铜矿峪铜矿成因类型属斑岩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