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39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947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9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5 毫秒
251.
252.
梅雨锋生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兵  乔全明 《大气科学》1991,15(2):92-100
  相似文献   
253.
254.
一次冷锋后飑线的大振幅重力波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较密集的观测资料分析江淮地区一次冷锋后的飑线过程。分析表明飑线的生成和发展与中尺度冷涌活动有关,它具有大振幅重力波的特征。重力波在传播过程中于大别山东侧形成边缘锋,边缘锋的传播更类似于沿岸Kelvin波,大振幅重力波在边界层特征更明显。这类被地形拦截的大振幅重力波是江淮地区冷锋后飑线的一种可能激发机制。  相似文献   
255.
沈树勤 《气象科学》1990,10(4):375-383
本文基于地面中尺度能量锋对强对流天气影响的事实,利用二维中尺度湿空气动力模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指出:在中尺度能量锋的高能一侧引起扰动涡旋,在涡旋的,上升支气流部位可对强对流天气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56.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风廓线仪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7月23日16:00在成都城区发生的一次局地强对流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晴空太阳辐射增温和低层偏南气流的暖湿水汽输送使得成都附近大气具备对流发展的能量和水汽条件;地面暖平流及成都城市热岛效应,使得成都城区低层抬升作用增强;在弱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南下阵风锋与成都城区西北部地面中尺度热中心和中尺度辐合线相遇,激发出脉冲风暴并迅速发展,进而产生局地强对流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显示脉冲风暴强盛时期具有悬垂回波、有界弱回波区、中层径向辐合等强风暴的特征。  相似文献   
257.
WOA13是一种平均格点化数据,它覆盖范围广,时间序列长,对于研究海洋锋的分布范围、季节变化、锋面结构有着很好的效果。利用WOA13季节平均温度数据,选取0.25经纬度网格数据,对南极洲极地锋进行了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以绝对梯度的最大值连线画出锋线具体位置,对比不同季节断面T-D分布图的差异,得到了南极极地锋的锋面结构、强度等季节变化信息。南极极地锋的锋面变化随着南极冷水的季节变化而不断伸缩,最大锋面强度位置也因此而改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58.
海洋锋深刻反映着海洋环境要素的变化,研究海洋锋对渔业和水下声学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WOA13是一种平均格点化数据,对于研究海洋锋季节变化特征有着很好的优势。文中利用WOA13季节平均温度数据,选取0.25经纬度网格数据,对南极洲亚极地锋进行了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以绝对梯度的最大值连线画出锋线具体位置,对比不同季节断面T-D分布图的差异,得到了亚极地锋的锋面结构、强度等季节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259.
一次华北飑线的阵风锋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郑丽娜  刁秀广 《气象》2016,42(2):174-18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和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13年8月4日晚上华北一次飑线的阵风锋引发的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冷锋与前倾槽的配置构成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地面中尺度高压外流冷空气与环境风场形成的中尺度辐合线,使得对流活动加剧,促使新的雷暴生成或加强。飑线成熟阶段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并向右向发展。阵风锋首先产生于飑线的强雷暴群前,并随着飑线的增强而增强;阵风锋的维持主要依靠风暴持续的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减弱后阵风锋会随之减弱。飑线及阵风锋过境时均伴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在系统发展强盛时,阵风锋过境气象要素的变化幅度大于飑线的变化,其余时段则偏弱。飑线减弱以后,阵风锋还会维持一段时间,这需要加强系统的监测。  相似文献   
260.
雾霾天气个例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探空资料从环流形势、扩散条件和边界层特征3个方面对2013年两次雾、霾天气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hPa西北气流冷平流、地面弱风场、垂直速度呈弱上升-下沉的垂直分层特点和逆温是两次雾、霾天气出现和维持的共同特征。地面西北风、850hPa弱冷平流、近地层浅薄的接地逆温(100~200m)和湿层与霾天气对应,地面偏东风、850hPa暖平流、925hPa以下深厚的悬浮逆温(400m)和湿层与雾天气对应,霾过程较雾过程逆温强度强,上升运动高度高。消散时雾较霾下沉运动中心高度低,强度弱;霾消散时接地逆温特征变化不大,雾消散时悬浮逆温有底部抬升和大气稳定层结向中性层结转变的变化特征;但均有下沉气流接地、垂直风切变较强和高层低露点干空气下传到地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