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6篇
  免费   1260篇
  国内免费   2056篇
测绘学   216篇
大气科学   4663篇
地球物理   637篇
地质学   1475篇
海洋学   773篇
天文学   99篇
综合类   328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应用自动站雨量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国家气象中心T213分析场资料,采用PSU/NCAR的高分辨率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MM5,模拟了2008年7月20日高原低涡东移引发的四川盆地暴雨过程。通过分析模式输出资料,结果得出高原涡东移影响四川盆地暴雨的一种物理触发机制:高原涡正涡度的东移促使四川盆地正涡度发展,正涡度的发展使得大气旋转上升加强,对流层高层强烈辐散,低层辐合,对流发展形成降水,大气凝结释放潜热加热大气,使得高层等压面升高,负涡度发展,低层降压,正涡度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的循环机制,从而导致了四川盆地强降水。  相似文献   
882.
为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减少暴雨致灾损失,基于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反演的云顶亮温(Black Body Temperature, TBB)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云南一次强对流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低槽东移、700 hPa切变线南压、地面冷锋西推是此次降水过程发生的天气背景;中-β、中-α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是产生强对流暴雨的直接系统,强降雨主要出现在TBB梯度大值区;MCS与700 hPa切变线关系最为密切,切变线位于滇中以东地区,MCS呈椭圆状,沿切变线附近及后部发展,切变线靠近哀牢山或翻越后,MCS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沿切变线前部发展;切变线翻越哀牢山前,白天移动较快,主要产生雷暴天气,夜间移动缓慢,降雨较强;强对流暴雨需重点关注水汽通量辐合大值区、800 hPa与500 hPa温差大于20℃区域;强降雨时段,整层大气均为上升运动,强降雨区维持低层辐合、中...  相似文献   
88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TBB数据和双偏振雷达资料等,对2022年6月29日浙江省金华地区一次强对流过程的环境条件与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充沛的不稳定能量、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中等强度的0—3 km垂直风切变为此次强对流过程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条件。2) 触发机制主要为边界层辐合线;低层强烈辐合、高层强烈辐散的配置,为对流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和水汽辐合,致使暴雨天气的产生和维持。3) 降雹时刻风暴单体雷达回波具有高反射率因子、高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旁瓣回波、大于55 dBz强回波伸展高度超过-20 ℃层、回波悬垂结构和有界弱回波区等特征;双偏振参量对应较小的差分反射率和较大的差分相移率,湿雹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884.
林一骅 《大气科学》2023,(6):1723-1730
本文研究了考虑地转约束的情况下,正压不稳定的必要条件,并基于能量学和位涡动力学理论,对正压不稳定的必要条件的物理含义进行了诠释。对于满足地转平衡的基本流,瑞利—郭晓岚定理[(Rayleigh,1880)、Kuo(1949,1973)]修正为:若地转流可能出现不稳定,其位涡梯度需在某个纬度取极值。Fj?rtoft定理(Fj?rtoft, 1950)相应地成为:若地转流可能出现不稳定,需满足Qy(位涡的经向梯度)与U-Us(地转流速度与Qy为零处的地转流速度之差)同号。即由原结论中的绝对涡度修正为位涡,这是地转约束也是位涡约束的结果。研究指出满足能量关系是正压不稳定可能出现的能量学要求,瑞利—郭晓岚定理是正压不稳定可能出现的位涡动力学条件,而Fj?rtoft定理则是能量学与位涡动力学两种要求的协调,能量关系、瑞利—郭晓岚定理和Fj?rtoft定理三者均须满足,正压不稳定才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885.
乌盟明显降雪过程的中期天气预报杨应森,牛玉峰(乌盟气象处)中、大雪天气过程是乌兰察布盟地区冬季牧区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对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中、大雪天气过程的中期预报是比较复杂、困难的,也是我盟党政领导、生产单位极为关心的问题之一。1乌盟地区中、...  相似文献   
886.
概述了MYTRONS系统在长江中游地区暴雨研究的成果和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该系统的建成,使预报员以高时空分辨率识别出中尺度系统客体的存在及动态演变,提高了对暴雨发生和发展过程的认识,增强了灾害性暴雨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87.
利用2012年8月28—29日和2019年9月7—8日水平分辨率为0.25°×0.25°的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移动路径数据,对两次北上相似移动路径的台风“布拉万”和“玲玲”导致东北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湿位涡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导致的强降水与假相当位温的密集带对应较好,降水主要位于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偏暖一侧,锋区越强,降水量越大。两个台风过程均在降水前期存在对流不稳定层结,为台风降水提供初始能量积累。初始时刻出现湿对称不稳定,是台风中心西北侧暴雨出现的主要因素。降水增强时刻,大气对流不稳定再次参与,说明低层对流不稳定提供了降水快速增强的主要能量。低层湿正压项(MPV1)和湿斜压项(MPV2)的绝对值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强降水主要分布在两个极值中间过渡时段。两次北上台风引起的吉林省中部暴雨带均与低层850 hPa的MPV2负值区和MPV1的正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88.
湿位涡方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湿绝热、无摩擦条件下,推导了湿位涡方程及其近似表达式。然后通过尺度分析得到了大尺度条件下湿位涡守恒的性质,其形式与干位涡一样。由于考虑了水汽的作用,使用它较干位涡更为方便。最后,我们把湿位涡用于江南岭北3 月有无连阴雨的分析,其结果与预报员经验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89.
本文利用常规的资料和加密观测资料对“94·6”致洪暴雨的天气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由此揭示支配这次致洪暴雨过程的一些机制。  相似文献   
890.
本文从统计学角度入手,引入最优的非线性理论,探讨了广西低温阴雨天气与极涡之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