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5篇 |
免费 | 413篇 |
国内免费 | 9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篇 |
大气科学 | 2465篇 |
地球物理 | 39篇 |
地质学 | 25篇 |
海洋学 | 254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7篇 |
自然地理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18篇 |
2013年 | 119篇 |
2012年 | 113篇 |
2011年 | 117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133篇 |
2006年 | 129篇 |
2005年 | 150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2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快发展,中尺度数值模式作为中尺度气象的一种预报和研究工具,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本文综述了MM5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发展现状,并以实例介绍其在中尺度气象研究、区域天气预报、区域气候预报、航空航海气象保障、军事训练和空气质量预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2.
63.
64.
2008年1月26日南京暴雪中尺度风场结构双雷达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冷暖空气持续交汇于长江中下游地区,2008年1月25—29日,南京地区普降大到暴雪。为揭示此次暴雪的形成机理和中尺度三维结构特征,利用南京-马鞍山双多普勒天气雷达时间同步体积扫描数据对1月26日的暴雪进行三维风场反演,研究了暴雪的三维动力结构。结果表明,此次暴雪的低层有β中尺度气旋性切变线和β中尺度涡旋活动,有利于气流抬升和水汽辐合,这对于降雪的维持和发展非常重要;中低层有较强烈的风垂直切变,这为暴雪的持续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6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对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市2006年8月一次飑线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等分析发现: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高空槽为前倾结构,飑线发生在地面冷锋前,大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层结,有利于上升运动,水汽充足,低层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使对流云团和弓形等线状回波生成并较长时间地维持和发展。对流云团位置与上升运动区域较为一致,产生飑线的强对流云团出现在中低层垂直速度梯度较大并靠近上升运动中心一侧,并位于低层比湿和水汽通量散度梯度较大区域即干锋附近以及K指数能量锋上。飑线弓形回波出现在一个中尺度椭圆状对流云团中心内部发展最强处。当云团向东北偏东方向移过加格达奇雷达站时,雷达反射率因子先后呈现出弓形、"人"字形等线状回波特征,当线状回波南端"人"字形顶部较强回波和后侧入流急流前方"V"型槽口的尖峰移经加格达奇时,带来了雷雨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66.
0214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0214号“黄峰”强度变化的研究表明,弱冷空气、中尺度涡旋及副高加强西伸相互作用,导致其周围出现风场、物理量场、能量场、云系均出现有利结构.从而使其强度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67.
水成物分析及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NCEP/NCAR逐候再分析资料,定义并计算了反映亚洲夏季风系统中各成员变化活动的指标参数,在此基础上用时滞相关分析方法,对亚洲夏季风系统诸成员与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的相关性进行了诊断分析,给出了夏季风系统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基本作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亚洲夏季风系统成员与西太平洋副高指数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时滞相关,各系统成员与西太平洋副高相互作用、互为反馈,构成了亚洲夏季风系统有机的活动整体。 相似文献
68.
“05.6”广西持续性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常规资料、T213初始场及6h预报场、卫星云图等资料,用中尺度分析方法,并配合诊断分析,对广西“05.6”持续性大暴雨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有利的物理量场条件下发生,是大、中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性质,表现出强降雨的不均匀性、突发性和局地性,是中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9.
对2004年7月17~19日发生在湖北省中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过程发生在由梅雨期向盛夏期过渡的时段。主要影响原因为高层干冷气流和低层暖湿气流在湖北地区交汇形成层结不稳定,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及各种中尺度系统造成的强烈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