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01.
开挖洋溪口引水入洞庭平原,是一项利用自然条件又耗资不巨,又不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和长江中下游总水文形势的可持续发展工程。  相似文献   
202.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热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85个站点1961—2008年水稻减产率,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信息分配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高温热害风险的年代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风险值相对较小,高温热害发生较少,2000年以后风险值较大,灾情较重,高温热害风险的变化呈增加的趋势。发生高温热害风险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安徽、浙江、湖北西部和东部以及江西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其中,浙江丽水和湖北宜昌地区风险值都超过了0.25;江苏东南部、湖南西南和东北部地区属于高温热害风险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3.
以三峡下游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2014年原型观测数据,分析粗细颗粒在时间和空间的输移过程,并以水文站作为划分单元探讨其成因.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d≤0.125 mm(细颗粒)各粒径组沙量沿程递增,并小于蓄水前均值;d0.125 mm(粗颗粒)沙量在宜昌—监利河段得到补给,其下游为淤积趋势,其中2003-2007年至监利站恢复程度最大.在成因上:(1)宜昌—沙市河段,河床粗化限制了粗细颗粒泥沙补给,其中细颗粒补给受制于总水量,粗颗粒受制于大流量持续天数和量值;(2)沙市—监利河段,粗细颗粒补给均受制于总水量;(3)监利—螺山河段,洞庭湖入汇对细颗粒补给起决定作用,河床补给量中洪水年大于中枯水年,粗颗粒为淤积趋势,且中洪水年淤积量小于中枯水年;(4)螺山—汉口河段,细颗粒增加受河床补给决定,2008-2014年补给强度弱于2003-2007年,2010年前后粗颗粒泥沙由淤转冲,与大流量持续天数和量值增加有关;(5)汉口—九江河段,细颗粒泥沙淤积,粗颗粒因河床冲刷得到补给,大水年补给量高于枯水;(6)九江—大通河段,鄱阳湖入汇和河床补给对细颗粒增加的贡献比例为1∶2.82,河床冲刷对粗颗粒泥沙起补给作用,受大流量持续天数和量值影响.  相似文献   
204.
该项目2008年9月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中期检查评估。自立项以来,该项目紧紧围绕着农业干旱、东北玉米和新疆棉花低温冷害、华南寒害、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小麦晚霜冻害等我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从5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观测试验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205.
湖泊湿地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湖泊湿地鸟类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的监测生物,湖泊湿地鸟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湿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7-8月,采用样线法对长江中下游安庆沿江7个湖泊湿地的夏季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湖泊湿地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共记录到安庆沿江湖泊湿地鸟类14目35科82种,其中留鸟27种(占32.9%),夏候鸟37种(占45.1%);水鸟28种(占34.6%);肉食性、食虫和杂食性鸟类占多数,分别占30.5%、30.5%和23.2%;须浮鸥、夜鹭、丝光椋鸟、黑脸噪鹛、树麻雀、家燕等6种鸟类为优势种.物种数以黄大湖最高(50种),白荡湖和破罡湖最低(各28种);Shannon-Wiener指数以黄大湖最高(2.123),白荡湖最低(1.918);均匀度指数以龙感湖最高(0.865),菜子湖最低(0.739).进一步分析显示,鸟类物种数、多样性指数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相关,鸟类物种数、多样性指数与干扰强度呈显著负相关.采取退田还湖、恢复湿地等途径增加湿地面积、生境类型和植被资源对于保护湖泊湿地的鸟类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6.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的成岩成矿作用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周涛发  范裕  袁峰  张乐骏  马良  钱兵  谢杰 《地质学报》2011,85(5):712-730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其中发育溧水、溧阳、宁芜、繁昌、庐枞、怀宁和金牛盆地等火山岩盆地.与成矿带中断降区相比,火山岩盆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仍显滞后.本文综合已有研究工作和资料,以庐枞盆地和宁芜盆地为主,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火山岩盆地的地质特征、岩浆岩时空格架、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7.
利用“3S”技术,查明了嘉陵江干流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本底,同时结合水土流失分布、地形地貌特征、土壤分布状况、地层岩性和土地类型分布等已有的成果资料,对嘉陵江干流中下游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为四川省核电站选址、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和“金土地工程”实施,以及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等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8.
铜陵Cu-Au(Ag)成矿区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文章讨论了铜陵Cu-Au(Ag)成矿区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标志,划分出9个亚系统,其中的5个为已知的中型以上矿床的分布地段,4个为该文预测的可能找到中型以上矿床的亚系统。在此基础上概略地识别出8个长江中下游铜陵铁成矿带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提出火成岩构造组合的类型和性质制约矿床(田)内优势矿种的发育,壳镀岩浆房和壳内岩浆房分别控制系统和亚系统的形成及其分布,提出对系统、亚系统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识别、结构、成因、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209.
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一系列与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中酸性侵入岩。在这些侵入岩中分布有大量的镁铁质团块、堆积晶和微粒闪长质包体。在这些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观察到了一定数量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文章对老庙基、小铜官山和小陶家岩体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镁铁质团块中硫化物包裹体内的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黄铜矿、单硫化物固溶体和镍黄铁矿,这些硫化物相(黄铜矿除外)中的Ni、Cu平均含量(wB,下同)分别为6.91%和0.44%;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中硫化物包裹体内的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和黄铜矿,这些硫化物相(黄铜矿除外)中的Ni、Cu平均含量分别为0.44%、0.07%(微粒闪长质包体)和0.09%、0.42%(寄主岩)。镁铁质团块、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中氧化物包裹体内的矿物分别为铬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4.44%)、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0.44%)和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0.07%);散布的氧化物颗粒分别为铬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6.58%)、磁铁矿+铬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0.86%)...  相似文献   
210.
成矿系统是在深部过程驱动下形成的、具有自组织的能量及物质迁移-汇聚系统。系统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在岩石圈不同尺度上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方法进行探测或观测。文章尝试在成矿系统理论框架下,对近10多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进行的多尺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探测结果进行分析,识别典型陆内成矿系统“源区”“通道”“场所”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痕迹”,尝试构建陆内成矿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型。主要结论有:(1)长江中下游晚中生代的大规模铁、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是一个完整的成矿系统。该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分别为与高钾钙碱性岩浆岩有关的夕卡岩-斑岩成矿子系统、与橄榄安粗岩有关的陆相火山岩铁(硫)成矿子系统和与碱性岩有关的铜-金(铀)成矿子系统。(2)成矿系统的“源区”来自富集地幔的熔融、底侵,并在壳/幔边界与下地壳物质的混合,具有多级分布特点。幔源岩浆与地壳物质混合的比例决定了成矿金属的类型。(3)成矿带发育的“鳄鱼嘴”构造是铁铜成矿系统的主干“通道”。成矿系统“末端”矿质沉淀的“场所”主要受近地表褶皱、断裂、层间滑脱断层,以及由它们形成的断裂(裂隙)网络控制。(4)区域磁异常、放射性和地球化学异常是成矿系统残留“痕迹”的响应和“标识”。通过分析不同尺度的“标识”特征,可以深入认识成矿系统的空间结构,并可用于深部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