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478篇
海洋学   30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分层次、分尺度地定性分析了天山地形对乌鲁木齐东南大风的作用,给出了天山地形对乌鲁木齐东南大风影响的气流二维概念模型,从而以另一个角度认识地形对乌鲁木齐东南大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暴雨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芳芳  陈德全 《气象》1992,18(9):31-34
运用数理统计和聚类分析,得出了登陆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暴雨频数服从泊松分布;同时总结出6类相似的热带气旋暴雨的频繁区与影响区及其相应的主要路径的客观模式。  相似文献   
63.
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大震重复性和大震减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物质分异的角度出发并利用现代小震活动资料,讨论了东南沿海地震带历史大震震源区及其附近,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内是否有大震(M≥0)震源区大震重复性和大震减震作用问题。结果表明,这些历史震源区目前还处在减震阶段,今后一段时间只能以小震或中强地震的活动特点来显示这一弱化区。  相似文献   
64.
闽东沿海构造带—东海陆架西缘断裂、钓鱼岛隆起带(台湾—宍道褶皱带)以及帛琉—九州洋脊在中生代期间先后经历了自转换断层向俯冲系统的转变,这种转变构成了中国东南及毗邻海区独特的大陆增生方式,它表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的演化对这一地区的中、新生代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5.
66.
鄢挺骅 《华南地震》1993,13(4):58-62
研究了150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震区东部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通过对其时序演变进程的分析,长乐-诏安地震带和邵武-河源地震带地震活动参数的对比,以及对第二活跃期中强地震迁移特点的研究,对该区今后的地震活动趋势作出了估计。  相似文献   
67.
东南沿海地区的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帮华  黄日恒 《华南地震》2006,26(3):109-118
中国东部,相对来说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地震活动与断裂构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震中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也关系密切。通过对东南沿海大量震例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三组断裂与地震的关系,得出东南沿海地区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的三组断裂构造,分别构成了区内的衰减构造、控震构造和发震构造,形成了东南沿海陆缘构造活动带。  相似文献   
68.
澳门地名谈     
澳门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位处珠江口西岸及广东珠海交汇处,其行政区域包括澳门半岛、仔岛及路环岛。  相似文献   
69.
Impacts of Coastal SST Variability o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impacts of the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SST variability in the East Asia coastal regions (EACRSST) o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have been examined using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PδRCM9) in this pap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ACRSST and the EASM is strengthened after the mid-1970s and also the variability of the EACRSST forcing becomes much more important to the EASM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fter the mid-1970s. The impacts of the EACRSST o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each sub-region in the EASM region become weak gradually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the temporal evolution features of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differences over North and Northeast China agree well with those of the index of EASM (IEASM) differences.
The mechanism analyses show that different EACRSST forcings result in the differences of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 exchanges at the air-sea interface, which alter the heating rate of the atmosphere. The heating rate differences induce low level 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over East Asia, resulting i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LSTC) which lead to 85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changes. When the 85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increases over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and decreases over the coast of East China and the adjacent oceans during the weakening period of weakens consequently. On the contrary, the EASM enhances during the strengthening period of the LSTC.  相似文献   
70.
肖惠良 《矿床地质》1998,17(Z1):127-130
中国东南沿海浅成中低温热液银矿床是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区内银矿床及铅、锌、铜、金、钼、锡、锑、铁、锰、硫矿床共生、伴生组合关系、地球化学特征,将银矿床分为单一Ag类、Ag-Pb-Zn类、Ag-Au类、Ag-Cu(Mo)类、Ag-Sn类、Ag-Sb类、Ag-Fe(Mn、S)类。空间分布(自东向西)为:Ag-Cu(Mo)类、Ag-Pb-Zn类、单一Ag类、Ag-Fe(Mn、S)类、Ag-Sb类、Ag-Sn类、Ag-Au类、Ag-Cu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