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4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湘东南地区地震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南省东南地区的大地构造、新构造特征及主要第四纪断裂活动研究入手,分析了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认为新构造运动期间,地壳运动以大面积整体性缓慢抬升为主要形式,兼有间歇性不均匀抬升活动;区域断裂多为第四纪活动断裂,并存在中更新世活动断裂,然而断裂的现今活动不甚明显,对区域地质构造的分割性和控制性较弱。  相似文献   
32.
东南地区泥石流活动与降水气候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南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泥石流活动频率较低,但因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泥石流易导致严重灾害.东南地区绝大部分泥石流由降水引发,泥石流活动与降水特征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在收集整理了近年来46个泥石流灾害事件后,分析了泥石流活动与各降水气候特征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诱发泥石流灾害的5 d降水量和15 d降水量与降水气候特征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函数关系可用于评估泥石流临界降水量,并作为该区域泥石流区域预报的因子.  相似文献   
33.
地层划分回顾 湖南的奥陶-志留纪地层划分,随沉积相区的不同,岩石地层的划分标志不同。总体上,湘中-湘西地区晚奥陶-志留纪地层为稳定型沉积,晚奥陶世为黑色笔石页岩相,志留纪为细碎屑岩相。而湘东南区,则完全是一套类复理石建造,为泥质砂质粉砂岩、石英杂砂岩夹黑色板岩组合,在1:20万区调过程中,基本上未获得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笔石和其它化石。  相似文献   
34.
陆川县地处桂东南地区,人多地少,后备资源有限,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推进和加快土地整理工作,对于该县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周妮 《中国地名》2013,(10):36-39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对西南及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种政治管理制度,是从历代“羁摩政策”发展而来的。它大概兴起于宋朝,发展于元朝,在明朝达到鼎盛时期。而西南地区是土司制度推广最为广泛的地区。渝东南地区自古以来多少数民族聚居,是我国土家族居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历朝较难管理的地区之一,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土司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36.
今年入汛以来,桂东南地区屡遭强降雨的袭击。灾情发生后,当地基层国土人迅速投入到抗灾救灾第一线,不畏艰险,持续作战,打响了地灾点群众转移安置与应急抢险攻坚战。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登他们在抢险救灾中的故事,平凡的点滴,用一个个特写镜头来展现他们的风采。  相似文献   
37.
甘东南地区震情预警指标模型及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甘东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及前兆异常特征,分别确定了判定时间、地点和强度的预测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预测效能进行了评估,据此建立了甘东南地区5~6级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甘东南地区5级地震的震情指标预警模型。依据预警模型及指标分层结果,将各类定量和定性指标转化为以无量纲的1~4表示的指标值,按成对比较法比较下层各指标两两之间对上层某指标的重要程度,计算权重向量,并对模型的整体层次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甘东南地区5级地震的预警值为3.11,依据预警等级划分标准,若满足各项预测指标,则震情预警级别为红色。  相似文献   
38.
甘东南地区宽频带地震台阵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甘肃东南地区150个宽频带流动台站2010年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通过计算台站对之间背景噪声的互相关函数并叠加得到5—10s和10—20s两个周期的瑞雷面波信号,并通过信噪比和归一化背景能量流两种方法研究了该地区背景噪声源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甘东南地区5—10s和10—20s周期的背景噪声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各自的优势方位.5—10s周期的背景噪声在夏季的能量优势方位为170°—240°,噪声源主要位于印度洋,而冬季为100°—150°,主要位于北太平洋;10—20s周期的背景噪声源则比较复杂,其优势方位受多个大洋的交替影响,夏季噪声源能量优势方位为170°—210°,噪声源主要位于印度洋,冬季为90°—150°和310°—355°,噪声源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由于这两个周期的背景噪声源在甘东南地区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在利用背景噪声方法研究该地区介质速度结构时需充分考虑噪声源的非均匀性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祁琛云 《地理学报》2012,67(3):428-429
自隋唐以来,广大东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其在全国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东南地区的崛起,除了人口大迁移带来的经济大发展外,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关于历史时期东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期出版的吴洲先生的《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出版) 一书是作者对这一课题持久关注与深入研究的成果。该书40 余万字,内容涉及唐代东南地区的地质地貌、山川形势、气候物种、政区沿革、人口分布、社会形态及经济发展等。同时对东南地区各州郡县的地理形势与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对古代典籍中涉及到的东南地区的地理名物详加考释,对有关唐代东南地区的史地类文献加以整理与研究,并对重要的人口定居区域的地理形态进行分类研究。该著内容丰富、考证精细,是研究历史时期区域地理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40.
沙尘暴是一种高强度的风沙灾害,也称沙暴或尘暴,是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导致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中国西北内陆不少地区每年沙暴日数达30天以上,东南地区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