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1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990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366篇
地球物理   359篇
地质学   873篇
海洋学   34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35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青藏块体东北缘现今构造形变与蕴震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近30年的精密水准网、跨断层形变测量网复测资料,以及近年来GPS观测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初步研究和探讨了区域构造形变与强震蕴育的一些特征.结果表明:① 本区现今构造形变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主要边界断裂附近构造形变相对强烈,远离则衰减.垂直差异运动强度和变形状态随时间演变,水平运动与变形呈明显的挤压走滑特征;② 印度板块的北推碰撞引起的青藏块体持续NE 向挤压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场,是本区构造形变与地震蕴育的主控应力.构造形变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演化,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动态演化密切相关;③ 构造块体边界地带出现的垂直形变异常隆起与高梯度形变带,以及显著地断层形变异常,是块体运动受阻、构造应力场强化而蕴育强震的一个标志,往往伴随有6级左右及以上强震活动,但地震并不一定发生在运动幅度最大的部位.断层形变异常呈现趋势积累——加速——转折变化特征的地段及附近,往往是应变能积累、强震蕴育发生的场所.   相似文献   
982.
中国西南山区蒸散发能力的季节和空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xelThomas 《山地学报》2002,20(4):385-393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西南山区位地热带与亚热带,印度洋季风与中国季风的过渡带,属于季风气候。5-9月的降水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70%,整个山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很多气候带,与中国东部相比,中国西南山区旱季(冬季)温暖,光照充足,天空晴郎。根据中国西南山区36个(主要是云南的)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彭曼修正式估算了中国西南山蒸散发能力(PET)。观测资料统计显示这些气象站位于同一气候区的不同类型区域,本文中估算了不同类型区域的月平均PET的递减率。各种气候类型区域的季节变化反映了季风影响的程度,PET的年内变化可划分为季风前期,季风期和季风后期。PET的区域月递减率在1mm/10mm0--5mm/100mm间变动,较低的云雾或云层等局部气候将太阳辐射控制在低水平,影响PET的递减率的正,负变化,由太阳辐射和风速主导大部分区域PET的最大值出现在季风来临前的2-5月份。在6-9月的季风期,中国西南山区受西南季风控制,整个区域气候变化比较一致,PET的值较小,其空间变化也较小。  相似文献   
983.
张天媛  黄季夏  王利 《地理学报》2021,76(5):1122-1135
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对能矿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和资源大国俄罗斯展开了大量的能源贸易。在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通航性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两国港口间的能源运输可通过东北航道完成,在时间、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将优于通过传统航道运输。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量化气候变化情景下2030—2070年中国港口到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可达时间,并建立海运成本体系,计算经由东北航道进行资源运输的成本,得到如下结论:① 中国港口到达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可达性优于天然气资源;② 中国港口的资源可达时间每十年平均减少7 h,南通港到达俄罗斯资源的可达性最佳;③ 中国港口的资源海运成本每10 a平均降低0.5万美元,从南通港出发的航线成本在所有港口中最低;④ 在高排放浓度情景下,以商船作为媒介的中国港口资源可达性提升潜力巨大,应用前景乐观。本文量化并评估了2030—2070年中俄港口间能源贸易的时间与成本,为中俄能源海上贸易运输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84.
985.
高明星  刘少峰 《地质通报》2008,27(4):545-551
广泛使用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使得古沉积面的恢复成为可能。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贵德盆地为例,分析对比了前人获取代表古沉积面地表露头样本数据的几种方法.提出了插值样本应选择露头中代表原始沉积地层的顶面点的优选方法,并提取了更新统地表露头顶面点的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的特征、比较插值的结果,选择了自然邻点法进行插值预测,重建了贵德盆地更新统的古沉积面。正确样本,最的提取加上合适插值算法的选择.优化了重建的古沉积面。  相似文献   
986.
宋怡  马明国 《遥感学报》2008,12(3):499-505
本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用气象数据对中国的寒旱区作了初步的定义.利用GIMMS AVHRR 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对中国寒旱区植被覆盖的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采用最大化合成植被指数SINDVI,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和偏差分析得出寒旱区植被变化特征,并且结合各个气象台站的年平均气温和年总降水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植被动态对气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得出结论:东北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山西的太行山、新疆的准格尔盆地和阿尔泰山的部分地区植被呈现明显退化趋势;而天山、喜马拉雅山、祁连山、阴山、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及大巴山的高山区,植被呈现改善趋势.中国寒旱区大部分区域植被变化与降水和温度均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87.
魏强  汉景泰  李东 《第四纪研究》2008,28(5):957-958
玛珥湖沉积物是古气候环境变化记录的优良载体[1]。近年来,我国玛珥湖沉积序列的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2~6]。东北玛珥湖沉积序列的多指标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揭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东亚季风区北缘气候变化与全球性气候事件包括短期气候事件有良好的对应关系[4,7]。本文对东北二龙湾玛珥湖沉积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分析,阐明32kaB.P.以来的粒度组成及其变化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该沉积剖面粒度变化的古环境意义。二龙湾玛珥湖(42°18.1′N,126°21.4′E)位于吉林省辉南县境内,据四海龙湾玛珥湖约30km,海拔高度724m,湖区周围分布着茂密的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988.
通过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及其前身(长春地理研究所)自1978 年以来40 a的遥感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的回顾,以主持的国家与地方重要遥感研究项目为主线,首先展现了研究所在遥感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光学与微波遥感基础理论与遥感应用研究、微波遥感器的设计与研制等方面的大量工作;然后结合东北地理所在东北地区及东北亚周边国家开展的研究工作,回顾了研究所在自然资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生态环境演变、灾害监测、农情遥感监测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最后,根据国内外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发展态势和东北地区资源环境特征,对东北地理所遥感研究的发展前景和优先发展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9.
中国东北黑土地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韩晓增  李娜 《地理科学》2018,38(7):1032-1041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四大片黑土区之一,它以高有机质和高肥力而著称,不仅是东北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的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东北黑土自身的特色和面临的问题,首先描述了东北黑土地形成的条件及自然黑土的属性特征;其次阐述了黑土被开垦后农田化过程中土壤属性和肥力的演化情况,土壤有机质大幅度下降,土壤肥力降低,已严重影响到东北黑土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土区耕作土壤不同保护途经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机制;最后展望了未来黑土地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应加大新技术、新方法和跨学科交叉理论的研究,培育更适合东北黑土地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并结合目前黑土地保护的技术调控模式,优化作物种植模式,提升作物品质和产量,提高黑土区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保证黑土区农业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990.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变化与亚洲夏季风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叶许春  许崇育  张丹  李相虎 《地理科学》2018,38(7):1174-1182
以长江中下游流域实测降水数据和亚洲季风指数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检验、线性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揭示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洲季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差异。结果表明,近50 a来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与亚洲主要夏季风指数之间均呈负的线性相关关系,且显著性影响范围东亚夏季风大于南海夏季风大于南亚夏季风。不同亚洲夏季风子系统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尤其是东亚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产生了重要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与亚洲主要夏季风指数存在2~4 a时间尺度上的显著相关性,且以反位相关系为主。此外,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与东亚夏季风的相干性最为突出,在小于8 a的时间尺度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在近50 a来呈现减弱的趋势,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