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4篇
  免费   561篇
  国内免费   1010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386篇
地球物理   375篇
地质学   951篇
海洋学   34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3篇
自然地理   35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赣东北地区岩浆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收集并整理赣东北及邻区岩浆岩年龄数据200多个,在综合、分析大量地质资料与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尝试较全面地总结本区中元古代以来的岩浆活动、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研究表明,本区古元古代及更早时期的岩浆活动确切记录很少,反映出赣东北地区可能没有古老的陆壳。中—新元古代丰富多彩的岩浆活动,记录了江南造山带在扬子板块东南缘的发生和形成过程。本区古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总体来说不强烈,主要发育在一些海西印—支期的断裂拗陷带,并且伴随与海底火山活动—热水沉积相关的成矿作用。中生代尤其燕山期是赣东北地区岩浆活动较强烈的一个时期,以德兴铜厂—富家坞花岗闪长斑岩和银山潜火山岩为代表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形成了规模巨大的铜金多金属矿床,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典型代表;本区在白垩纪处于拉张伸展的构造环境,发育双峰式岩浆岩建造。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不强,仅在一些张裂带有少量岩浆活动。本文还结合近期工作,对一些争议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2.
树木年轮指示的柴达木东北缘近千年夏季气温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依据采自青海海西德令哈、乌兰的树木年轮资料序列与柴达木东北缘1961~2001年夏季(6~8)平均气温资料序列之间较好的同期相关特征,重建了柴达木东北缘夏季(6~8)平均气温千年历史资料序列。运用乘积平均值、误差缩减值等方法对重建方程进行了检验,证明重建序列可信。通过分析发现,在重建的1098年中,有7个主要的冷期和6个主要的暖期,重建的气温序列存在15个主要突变时段。周期分析表明柴达木东北缘夏季气温存在46、52、61、73、91、183年和366年左右的长周期以及6.8年和2~3年的短周期。  相似文献   
973.
利用NCC/CMA资料分析了2008年6月深圳降水异常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 2007年7月-2008年2月赤道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低、2008年前冬今春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偏大是深圳异常降水事件的前期气候背景;2008年6月东亚阻塞高压的异常强大及乌拉尔山长波槽的异常加深发展, 促进了经向环流异常增强;偏强的冷空气以阶梯槽的形式频繁入侵华南, 为深圳异常降水事件提供了动力条件.副高西段较常年偏南、西伸脊点偏东, 强劲的季风潮为深圳地区输送了巨大的水汽和热量, 冷暖空气在深圳繁交汇等, 是深圳异常降水事件的主要成因.上述多种因素的异常共同导致了深圳异常降水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4.
继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沿海经济区脱颖而出之后,2006年初,辽宁省推出环黄渤海"五点一线"经济发展战略,把对外开放的重点放在沿海五大区域,即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丹东产业  相似文献   
975.
●引言:关于两个"第四增长极"的说法在中国,关于经济战略的全国布局,所谓的"第四增长极"至少有两种说法:一是刘文成先生关于为振兴  相似文献   
976.
山东半岛东北岸近海是黄河入海泥沙向外输送的主要通道和重要沉淀区,探讨该海域沉积物中木质素的分布特征和有机物来源,对理解其中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稳定同位素(δ13C),并结合木质素及其特征参数,研究了其中有机物的来源,以及木质素的分布、植被来源和降解程度.结果表明,海源有机物是山东半岛东北岸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有机物的分布特征受河流输入和海洋环流的共同影响.被子植物草本和木本组织是木质素的主要植被来源,酸醛比值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木质素都经历了较高程度的降解.  相似文献   
977.
大气低层风场对南海海温的影响及其与季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爱兰  张人禾 《海洋科学》2009,33(1):95-100
利用1960-1999年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大气低层风场资料,分析了南海海表温度与局地风场之间的关系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局地风场对南海海温的影响与季风的联系.结果表明,南海海表温度异常与局地风场异常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南海海表温度异常在夏季与纬向风异常呈明显的负相关,在冬季与经向风异常呈明显的正相关,这种季节变化与东亚季风特性(即盛行风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为南海海表温度监测预测提供气候背景,从而也解释了过去在大气低层风速与南海海表温度异常相关性方面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8.
东亚季风过渡带地处东亚夏季风北边缘附近,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与气候敏感带。东亚季风过渡带降水变化同时与东亚夏季风和中高纬西风带环流系统的变化密切关联,变异机理与典型季风区和干旱区降水有较大差别。目前专门针对东亚季风过渡带降水变异机理的研究还比较少。 此文从东亚季风过渡带夏季降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和物理机制出发,分别回顾热带关键区的海温异常和中高纬环流系统等对东亚季风过渡带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与气候系统外强迫对东亚季风过渡带降水年代际变化的贡献。最后, 在进展回顾的基础上,展望定量区分外强迫和内部变率对东亚季风过渡带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相对贡献等未来需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9.
南海的季节环流─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应用研究   总被引:49,自引:8,他引:49  
应用1992~1996年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研究了冬、夏季风强盛期多年平均的南海上层环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流结构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该海区冬、夏交替的季风支配。冬季总环流呈气旋型,并发育有两个次海盆尺度气旋型环流;夏季总环流大致呈反气旋型、但在南海东部18°N以南海域未见明显流系发育。研究还表明,南海环流的西向强化趋势明显,无论冬、夏在中南半岛沿岸和巽他陆架外缘均存在急流,其流向冬、夏相反,是南海上层环流中最强劲的一支。鉴于该海流的动力特征与海洋动力学中定义的漂流不同,有相当大的地转成分,建议称为“南海季风急流(South China Sea MonsoonJet)”.冬季南下的季风急流在南海南部受巽他陆架阻挡折向东北,沿加里曼丹岛和巴拉望岛外海有较强东北向流发育。夏季北上的季风急流在海南岛东南分为两支:北支沿陆架北上,似为传统意义上的南海暖流;南支沿18°N向东横穿南海后折向东北;二者之间(陆架坡折附近)为弱流区。两分支在汕头外海汇合后,南海暖流流速增强。就多年平均而言,黑潮只在冬季侵入南海东北部,并在南海北部诱生一个次海盆尺度的气旋型环流,这时南海暖流只出现在汕头以东海域.夏季南海北部完全受东北向流控制,未见黑潮入侵迹象.用卫星跟踪海面漂流浮标观测进行的对比验证表明,以上遥感分析结果与海上观测一致。  相似文献   
980.
1998年夏季季风爆发前后南海环流的多涡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南海季风实验(SCSMEX-IOP1、IOP2)期间(1998年4月底-7月初)所获得的温盐深(CTD)、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资料及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分析了南海表层、1.0MPa层和3.0MPa层得力势异常场的分布格局,探讨了夏季季风爆发前后南海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在夏季季风爆发前(IOP1期间)南海北部以气旋试流动为主,并在此气旋式环流的东部镶嵌着一个较小的反气旋型涡;南海中部和南部以反气旋式流动为主,其中越南以东海域存在着两个南北对峙分布的反气旋型涡,在它们的东侧伴随一气旋型涡。季风爆发后(IPO2期间),南海北部仍然以气旋式流动为主,黑潮水越过巴士海峡南北中线,一部分可能入侵南海北部,另一部分向东北折回黑潮主干;南海中部和南部仍以反气旋式流动为主,越南以东海域北部的反气旋型涡消失,但南西的反气旋型涡加强,与IOP1类似,仍伴随着一个气旋型涡。总体而方,强流区出现在巴士海峡西北侧和南海西部(尤其是越东南东沿岸),南海东部和东南部为弱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