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5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7篇 |
大气科学 | 55篇 |
地球物理 | 105篇 |
地质学 | 95篇 |
海洋学 | 122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11篇 |
自然地理 | 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提出改进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方法,用于解决地表一致性问题,通过基准面的下移,可以使深部的信号增强,变多值走时为单值走时,从根本上消除了上覆层速度横向不均匀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好地解决复杂地质体成像问题。作者从原理上对上述观点给予了证明,而且给出利用波动方程基准面有限差分法做的实例--大庆油田“陆相断隐模型”。 相似文献
42.
不同尺度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漂移特性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三亚站GPS短基线接收机阵以及VHF电离层相干散射雷达多波束扫描模式进行同时观测,对2011年10月22日至29日夜间两种不同尺度电离层不规则体的纬圈漂移速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手段观测的不同尺度不规则体漂移速度,在大小、变化趋势以及时间范围上基本一致.不规则体产生在20:00 LT(LT为北京时)左右,以100~250 m/s的速度东向漂移,并且速度幅值起伏较大;在不规则体发展中后期(21:00LT以后),东向漂移速度减低到50~150m/s,并延续至午夜.两种手段观测的漂移速度差异,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来自于两者观测范围的不同.此外,GPS短基线接收机阵观测的400米尺度电离层不规则体通常比VHF雷达探测到的3米尺度电离层不规则体存在的时间要长.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分析机载LiDAR系统获取的激光数据的多回波特性,阐述了多回波信息对地物类型信息的揭示作用,并将多回波特性用于减少参与滤波的激光脚点数量。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滤波方案,可以预先剔除掉大部分的植被激光脚点和部分的建筑物激光脚点,既减少了参与滤波的数据量,又可以改善滤波算法对建筑物和植被的滤除效果。 相似文献
44.
45.
尽管射线理论是基于波动方程高频假设下的一种近似理论,两者本应相互佐证共同发展完善,然而实际上确是平行独立的.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相互验证波场数值模拟或射线追踪数值模拟方法正确性和有效性的佐证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我们首先将用于各向同性介质中多次波预测的分区多步不规则最短路径算法推广至各向异性TTI介质中,使其具备追踪各向异性TTI介质中多次波的能力.然后,通过伪谱法波场数值模拟和分区多步不规则最短路径算法预测得到的波场快照图、单炮地震记录剖面、以及合成理论地震图的分析对比,不但可以相互验证两种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地震波在各向异性TTI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和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各向异性介质中多次波射线追踪算法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46.
多向不规则波浪生成的数值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实际的海浪是三维(多方向)的,海浪的方向分布对于海浪折射、绕射及泥沙运动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人们利用多向不规则造波机对它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同时,基于合适的数学模型,可在计算机上产生长时段的多向不规则波浪,用于研究海浪的基本特性及其对工程建筑物的作用,也是一种方便经济有效的手段,这也是制作多向不规则波造波机控制信号的基础.因此,如何由数模有效地合成多向不规则波浪,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把海浪看作由无数不同频率和不同方向的组成波线性叠加而成,因而将模拟二维波浪的方法[1]直接推广应用于三维波浪的模拟.但是这样模拟所得的波浪往往是空间上不均匀,时间上会重复出现,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本文首先给出了多向不规则波的三种模拟方法,并对其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检验,给出了较理想的海浪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模拟所得波浪的基本特征和模拟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真实海域中振荡水柱(OWC)波能转换装置的水动力性能,本文基于势流理论和高阶边界元方法,建立了不规则波与岸基式OWC波能装置相互作用的二维非线性数值模型,不规则波基于JONSWAP谱生成。为了考虑由于水体黏性引起的能量耗散,在气室内水面边界条件中引入人工黏性阻尼。并在大连理工大学波流水槽中开展了物理模型试验,对数值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不规则波作用下,OWC波能装置的水动力效率相较于规则波作用下有所降低,特别是在低频波区域效率差值最大。与规则波相比,不规则波浪作用下装置峰值效率对应的频率变大。气室内的相对水面高程随着有效波高的增加而降低,而气室内相对气压则随有效波高的增加而增大。OWC波能装置的水动力效率受有效波高的影响较小,其峰值效率对应的频率不受波浪非线性的影响。本文可以为OWC波能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49.
合理选取侧向水平力分布模式是Pushover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形状较为规则且基本振型起主要控制作用的结构,传统的水平侧向力分布模式对分析结果影响不大,得到的结构破坏方式也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形状不规则且高阶振型影响不能忽略的结构则受水平侧向力分布模式的影响很大.针对竖向不规则多、高层结构侧向刚度突变的特点,从楼层质量、侧向刚度、振型参与系数等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水平侧向力分布模式.对一典型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分别进行了不同侧向力分布模式下的Pushover分析,并与Ⅳ类场地典型地震波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显示,改进分布模式下的Pushover分析与时程分析结果最为接近,验证了所提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0.
对山区表面积的估算方法为准确估算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特征提供了基础条件。投影面积与实际表面积在山区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于估算陆表覆被面积、碳水循环有较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地形特征点提取算法和不规则三角网构建算法,以省域为单位提取地形特征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不规则三角网,求算区域表面积。根据表面积与投影面积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分辨率的DEM数据对计算结果是有影响的,分辨率越大,表面积越大;2)在SRTM DEM尺度(90m)下,我国陆地范围的表面积为1 003.36万km2,比投影面积多出约43万k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