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0篇 |
免费 | 256篇 |
国内免费 | 3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2篇 |
大气科学 | 234篇 |
地球物理 | 176篇 |
地质学 | 915篇 |
海洋学 | 147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159篇 |
自然地理 | 2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47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尾亚韧性剪切带形成于石炭纪晚期.根据其宏观变形构造、显微变形构造等变形特征,说明其经历了早期的推覆剪切和后期的右行推覆剪切两个主要演化阶段.对该区的构造演化及指导找矿增添了一点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2.
73.
74.
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对4种不同强度区域性凝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中高纬度的亚洲东部区域距平场呈现“+-”的分布或有切断低压分布,贝加尔湖至中国华北地区以经向环流为主;850 hPa风场上云南南部以南受偏南风和西南风控制,并且在江南至华南存在西南或西风急流,是4种不同强度凝冻过程中形势场共性特征。500 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地区呈两槽一脊或一槽一脊分布;风场上850 hPa东北风回流和700 hPa西南急流形成上暖下冷的形势场,同时850 hPa形成稳定低层切变线;温度场上存在冷-暖-冷的夹心结构,近地面层0 ℃线维持在900 hPa以下,均是较强等级以上的区域性凝冻过程中形势场共性特征。而对于一般性区域性凝冻过程,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呈多槽脊分布,风场上是否存在东北风回流和低层切变线,温度场上是否存在冷-暖-冷的夹心结构以及近地面层0 ℃线位置等特征均不统一。温度剖面图上,当近地面层0 ℃线位置最低时或出现冷-暖-冷的夹心结构时段与凝冻过程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时间段对应。 相似文献
75.
思茅坳陷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茅坳陷存在古生界和中一新生界两套沉积盖层,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以二叠系、三叠系为主力烃源岩,储层低孔低渗,侏罗系一白垩系“红层”组成区域盖层。思茅坳陷气水同喷、原油显示表明,该区海相地层仍有油气勘探前景,以存在K3-N区域盖层、断裂改造较弱、源岩成熟度较低、构造发育的英德一景谷、勐腊一勐满含油气保存单元为首选靶区,具有一定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6.
苏北新洋港潮滩柱状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江苏省新洋港柱状样的粒度参数及典型粒度频率曲线分析,结合柱样剖面颜色变化情况,对柱状样进行不同演化阶段粒度信息的提取,运用粒径-标准偏差进行环境敏感性分析,以了解影响潮滩沉积物分布的动力特征.结果显示,光滩柱样呈现了由光滩-大米草滩-光滩逐渐演化的粒度变化信息,而互花米草滩、盐蒿滩和盐蒿互花米草混合滩柱样分别记录了大米草滩-互花米草滩、盐蒿滩-大米草滩-盐蒿滩,以及盐蒿滩-大米草滩-盐蒿互花米草混合滩演化的粒度信息,水动力条件的差异与变化导致沉积物水平方向上自光滩-互花米草滩-盐蒿滩逐渐变细,芦苇滩成为独立的系统,基本不受到潮水动力作用的影响,沉积结构十分稳定,植被的引种加剧了潮滩沉积物水平分布的变化,光滩、互花米草滩、盐蒿互花米草混合滩、盐蒿滩的沉积速率分别为2.34、≥3.09、2.45和2.09 cm/a. 相似文献
78.
79.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各种反应分析模型,对隔震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指出了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结合我国的隔震技术应用现状,引入了两阶段设计法的概念。此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