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9篇
  免费   1256篇
  国内免费   1877篇
测绘学   435篇
大气科学   1565篇
地球物理   643篇
地质学   4214篇
海洋学   637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442篇
自然地理   397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5篇
  1965年   5篇
  1948年   7篇
  1947年   5篇
  1946年   11篇
  1945年   5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两次早春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常规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等,对2010年和2011年山东早春出现的两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暴雪的对流性和成因.结果表明,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气旋(倒槽)等是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高空和地面天气系统在时间和空间配置上的差异是造成暴雪对流性不同的关键因素.红外云图能很好地反映暴雪天气过程对流性的强弱;多普勒天气雷达可清楚地识别出两次过程的中尺度结构.南北对称的垂直速度对是早春暴雪的重要特征;对流层低层逆温层和暴雪前期爆发性增暖是造成“雷打雪”的重要因素;物理量诊断的对流不稳定存在与否是区别“雷打雪”和常规暴雪的重要标志;垂直风切变在“雷打雪”暴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2.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全省遥测站资料、卫星云图、香港雷达图等资料,分析台风“韦森特”的环流背景场、物理量场特征,找出“韦森特”在南海中北部原地摆动和对珠三角南部强降水过程的物理成因:“韦森特”的原地摆动,与副热带高压、南海中部海温、还有台风内在的云系和风场结构的不对称有关;珠三角地区两侧附近存在弱的水汽通量辐合,在降水中心附近存在明显的上升运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另外垂直螺旋场与降水中心的第一段降水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53.
以浙江省内时间序列较长,空间分布较为均匀的24个站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应用边缘分布函数来确定极端降水的阈值,进而分析能较好表征极端降水事件的各类极端降水指数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在浙西北地区发生更为频繁,浙南地区发生日数较少,而极端降水平均强度的高值分布在浙江南部,低值位于东北部,极端降水日数各区域均表现出增多趋势,同时其分布也有一定的时间周期规律可循;极端降水平均强度除了浙中西部地区外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采用L-矩参数估计方法,应用Gumbel概率分布函数能较好的拟合各站点的降水极值,通过设定重现期求得降水极值的理论值,从其空间分布特征可发现,降水极值总体上呈现出由浙南向浙东北地区减小的趋势,且南北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54.
为了更好地预报海上和近海陆地大风,统计了山东半岛1981—2010年的大风资料,从统计结果看,沿海地区冬、春季的大风日数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通过逐日气象观测站资料对山东半岛沿海的大风日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秋、冬季偏北大风海上平均风力和极大风力较北部沿海地区偏大1~2个量级,较南部沿海地区偏大2~3个量级;春季偏南大风海上风力较北部沿海地区相当,较南部沿海地区偏大1~2个量级。西北路冷空气对山东半岛造成的大风最强,持续时间长,当冷锋前有气旋时,容易出现强风。  相似文献   
955.
近几年中尺度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高守亭  刘璐  李娜 《大气科学》2013,37(2):319-330
近几年,中尺度气象由于在逐日天气预报中的重要作用和在气象灾害预报中的显著贡献,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中尺度气象研究并预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其引发的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冰雹、龙卷风等.本文主要总结了2007年以来我国在中尺度研究中取得的显著性成果.主要包括:波动、涡旋、锋面、稳定性、Q矢量和不变量.在波动方面包括重力波的形成和传播的研究,包含旋转Rossby波、混合低频旋转Rossby波和高频惯性重力波在内的台风波动以及考虑水汽作用的中尺度波作用守恒.涡旋部分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低涡(TPV)和热带气旋内部的涡旋问题.除了涡旋之外,锋面在中国也是一个关键系统.在锋面方面的进展有:梅雨锋中的β中尺度双雨带机制的产生和维持的实验性研究,以及基于广义位温的锋生函数的提出,这些成果使得对锋生过程的描述更接近于实际大气状况.在不稳定问题上,主要介绍了采用Energy-Casimir方法建立的拟能量波作用方程和基本气流具有线性和非线性切变时的横波扰动的不稳定.关于Q矢量,介绍了从地转Q矢量,半地转Q矢量到非地转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的发展,以及由湿地转Q矢量和垂直风切变耦合得到的新型散度方程.最后,讨论了有关质点的两个不变量位温和位涡的相关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956.
基于TIGGE集合预报资料分析评估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中国气象局(CMA)4个模式系统在湖南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中的气温预报技巧,并对湖南地面气温和欧亚地区500 hPa天气形势进行了超级集合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在湖南地区,ECMWF的预报效果最好,CMA的预报效果最差,并且ECMWF的168 h预报误差小于CMA的24 h预报误差.滑动训练期超级集合预报误差比较稳定,预报效果优于最好的单中心模式和固定训练期超级集合预报.对于24~ 72 h预报时效滑动窗口可选取50 d左右,而对于96 ~168 h预报时效的滑动窗口有必要选取2个月以上.此外,滑动训练期超级集合预报各时效对500 hPa天气形势的预报技巧都比单中心的预报技巧高,并且和实况资料相比,其预报效果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957.
根据1961-2010年天津市逐日气象要素,包括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近50 a天津市的冷暖度日变化以及冬季采暖期和夏季空调期的气候变化特征,探讨了冷暖度日、舒适日数与区域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天津市冷暖度日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暖度日(HDD)显著下降、冷度日(CDD)显著上升,且暖度日的变化幅度大于冷度日,变化主要集中于80年代之后。冷暖度日与极端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采暖期低温日数呈下降趋势、空调期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采暖期冷不舒适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夏季空调期热不舒适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与同期平均气温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且不舒适气候的随机性呈增多趋势。说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对天津市采暖期和夏季空调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58.
利用ECMWF模式降水和极端天气指数资料,以及浙江省68个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评估了ECMWF细网格模式(EC-thin)和降水极端天气指数(EFI)对浙江2018—2020年梅汛期暴雨预报效果。研究表明:对于同一预报时效,随着阈值的增加,EC-thin和降水EFI的暴雨预报评分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对于不同预报时效都存在某一阈值使得暴雨预报评分达到最大。从24 h时效到72 h时效,EC-thin的降水预报阈值从45 mm逐渐下降到25 mm,而降水EFI的暴雨预报阈值从07下降到06。EC-thin和降水EFI对暴雨预报的空报率随着阈值的增大而减小,漏报率随着阈值的增大而增大。对于不同预报时效,通过合理组合EC-thin降水阈值和降水EFI阈值,可以得到更好的暴雨预报效果,其评分高于单独使用降水EFI阈值或EC-thin降水阈值得到的评分。  相似文献   
959.
本文提出了处理分离的太阳活动体光谱不对称轮廓的一种方法──“多云模型”方法。在某些假设和一定的近似条件下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同时得到太阳多个分离活动体的视向速度V,多普勒线宽△λ_D和线心光学深度τ_0,源函数S的近似值。文章给出了该方法的几个应用实例并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计算所得的V和△λ_D的值是较为可靠的,二云模型是处理由两个分离活动体沿视线重叠而产生的不对称轮廓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0.
按溃变理论[1]的不连续或非均匀信息不仅可以预测天气系统的移动性变化和转折性变化,也可以预测降水等天气现象。并已被多次历史例案和应用实践所验证。为了便于投入业务运用,我们利用数据库系统,实现了体现资料信息非均匀和不连续的广义参数在微机、填图机上的自动化处理,完成了收报、计算和填图分析的自动化。本方法体现了预报工具的改革也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资料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