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4篇
  免费   638篇
  国内免费   1162篇
测绘学   415篇
大气科学   1119篇
地球物理   507篇
地质学   1923篇
海洋学   392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275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9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8篇
  1961年   6篇
  1948年   6篇
  1947年   5篇
  1946年   10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西天山特克斯达坂晚古生代若干不整合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运动时期的重要依据。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天山特克斯达坂一带晚古生代地层中厘定出6个不整合面,证实区内乃至天山地区曾有过至少6幕褶皱运动,丰富了研究区的幕式褶皱内容。新确立了特克斯运动(东图津河组与科古琴山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证实了天山主褶皱幕是鄯善运动,是记录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缝合的重要构造运动。特克斯运动等6幕褶皱运动为天山地区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幕式演化信息。  相似文献   
92.
河南老湾金矿床上上河矿段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是桐柏-大别山(北坡)金银成矿带内大型造山带型金矿床之一。文章对该矿床的上上河矿段进行了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该矿段的流体成矿过程。根据矿脉穿插关系、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以及黄铁矿的粒度和晶形,将老湾金矿上上河矿段成矿过程划分为:石英粗粒自形黄铁矿(Ⅰ)、石英细粒半自形-他形黄铁矿(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Ⅲ)及石英碳酸盐(Ⅳ)4个阶段。镜下观察显示,矿床中的包裹体类型有含CO_2包裹体(LH_2O+LCO_2+VCO_2)、纯CO_2包裹体(LCO_2+VCO_2)、液相包裹体(LH_2O+VH_2O)及少量含子晶包裹体(LH_2O+VH_2O+S)。第Ⅰ阶段、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均可见含CO_2包裹体、纯CO_2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有时可见含CO_2包裹体与液相包裹体共存。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近似看做中温、低盐度、富CO_2的NaCl-H_2O-CO_2体系,纯CO_2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所代表的流体可能是由含CO_2包裹体所代表的Na Cl-H_2O-CO_2流体经不混溶形成的,三者在寄主矿物沉淀时,被同时捕获而共存。从第Ⅰ阶段到第Ⅳ阶段,成矿流体温度从303~379℃逐渐降低到138~195℃,盐度w(Na Cleq)从4.07%~9.59%逐渐降低到1.06%~2.74%。在成矿的第Ⅰ阶段成矿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而在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流体中的CO_2起泡分离再次引发了不混溶作用。从第Ⅰ阶段到第Ⅲ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H_2O从6.56‰~9.71‰经1.89‰~4.01‰变化到0.08‰,δDH_2O从-78.1‰~-64.2‰经-79.5‰~-76.3‰变化到-72.6‰,表明老湾金矿第Ⅰ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第Ⅱ阶段成矿流体中有少量大气降水加入,第Ⅲ阶段成矿流体中大气降水的比例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93.
熊军 《探矿工程》2008,35(6):37-40
欠平衡钻井技术是准确发现和评价油气资源的方法之一,尤其适合评价和开发低压低渗油气层。介绍了梨深1井四开井段实施欠平衡钻井技术的详细情况。该井四开钻井液密度0.90~1.05 g/cm3,使钻井液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压力,地层大量气体侵入井筒,进一步增大井底欠压差。自井深3582.5 m后一直维持点火钻进,为后续井钻井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4.
金宗川 《岩土力学》2018,39(7):2583-2590
砂土的天然休止角对土堆设计、基坑设计和边坡稳定性研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砂土的天然休止角受土颗粒的摩擦特性、颗粒形状、粒径和含水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展了钙质砂的天然休止角试验,研究了多种因素对钙质砂天然休止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钙质砂3种常见颗粒形状中,片状休止角最大,枝棒状次之,块状最小;钙质砂天然休止角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平均粒径相同时,天然休止角随着不均匀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曲率系数的增大而减少;通过与标准石英砂的对比试验发现,石英砂的天然休止角小于钙质砂天然休止角。对现场钙质砂边坡测量后表明,钙质砂地基经过振冲挤密后基坑开挖最大坡角略大于室内测得的天然休止角。研究结果对钙质砂土堆和基坑设计等工程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利用吉林省45个气象站1970-2014年逐日的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吉林省最高、最低气温不对称变化在年、季尺度上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分解年、季最高、最低气温序列,分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5年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且最低气温增幅是最高气温的两倍。四季的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形式与年变化一致;不同地区之间最高气温的增幅差异不大,最低气温增幅存在一定区别,东部最低气温增幅小于中、西部。相对稳定的增温区出现在西部和中部,不同季节的增温幅度不同,春、夏要强于秋、冬。经验模态分解(EMD)结果显示吉林省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为增加趋势,而春、冬季中最高气温趋势分量的倾向率与原始序列不同,为负值。夏、秋季中最高气温及四季中最低气温趋势分量序列与原始数据序列的倾向率一致,均为正值但大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6.
不均匀等离子体鞘套中电磁波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电磁波在电子密度呈双指数分布的等离子体鞘套中的传播,导出了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的解析表达式,特别给出了在较高碰撞频率时的一系列数值计算结果及若干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97.
针对卫星导航系统在实际测量中存在大量野值的情况,利用M估计计算各系统污染分布统计特性,应用不确定度评定分配权值并进行融合。通过实例分析该法在模型及算法选择上均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8.
在果干加年山的主脊及其以北识别出一套稳定的沉积岩系,角度不整合于蛇绿混杂岩之上,以细砂岩、硅质粉砂岩为主,其中夹有大小不等的古生代外来岩块,底砾岩成分因地而异并具有快速堆积的特点,底部夹有流纹岩。厚度大于1633m。流纹岩夹层获得的锆石SHRIMPU-Pb谐和年龄为214Ma±4Ma,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在剖面测制和区域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上三叠统望湖岭组,代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闭合以后接受的最早的沉积盖层。望湖岭组之下的蛇绿混杂岩获得阳起石Ar-Ar年龄219.7Ma±6.5Ma。同位素定年确定构造转化事件发生在214~220Ma之间,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闭合时间提供了确切的时间约束,望湖岭组是这一事件的沉积记录,是龙木错-双湖缝合带蛇绿混杂岩之上首次发现的沉积盖层。  相似文献   
99.
鲁麟  梁婷  任文琴  赵正  刘善宝  陈郑辉 《矿床地质》2018,37(6):1260-1280
赣南地区淘锡坑钨矿床是典型的大型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于震旦系浅变质砂(板)岩,并延伸至深部花岗岩内,按空间产出位置分为内带矿体和外带矿体,包括宝山、西山、烂埂子、枫岭坑4大脉组,矿体产出各不相同,矿物组合也具有明显分带特征。在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基础上,文章选择淘锡坑主成矿期石英为研究对象,并与共生黑钨矿作对比,从空间角度开展不同脉组、不同矿体或中段的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根据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石英包裹体类型有H_2O-NaCl型包裹体(Ⅰ型)、H_2O-NaCl-CO_2型包裹体(Ⅱ型)和纯CO_2体系裹体(Ⅲ型)及少量含石盐子晶的多相包裹体,并同时捕获贫CO_2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和纯CO-2气相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内、外带石英脉气液两相的包裹体均具有较宽温度和盐度范围,外带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_(eq))分别集中于200~220℃、1%~6%,内带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eq)分别集中于100~220℃、3%~7%,流体为中-低盐度、富含CO_2的H_2O-CO_2-NaCl体系,不同脉组不同矿脉之间对比结果均显示出多期成矿的特征。在矿脉形成过程中,流体的成分和温度在内外接触带有明显变化,表明岩体与围岩接触界面是造成淘锡坑矿床内带矿体和外带矿体的成矿条件改变的转折位置,成矿流体在此附近发生CO_2逸失引起相分离的不混溶作用是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文峪金矿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体包裹体测温表明 ,文峪金矿成矿温度 180~ 45 0℃ ,为中高温热液。成矿压力 1.0×10 5~ 1.4× 10 5k Pa,根据静岩压力推算的成矿深度为 3.6~ 5 .2 km。包裹体盐度特征显示出成矿场内流体以深源流体为主 ,混合的地表渗透水所占比例约 10 %~ 15 %。文峪金矿成矿过程中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下降及由此导致的 CO2 - H2 O不混溶现象。文峪及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矿热液来源于与文峪花岗岩同源演化的深部岩浆热液。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中生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