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1篇
  免费   1788篇
  国内免费   2908篇
测绘学   3342篇
大气科学   4866篇
地球物理   1202篇
地质学   2661篇
海洋学   1200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506篇
自然地理   456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630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605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754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546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2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偏移问题中引入吸收边界条件,既可以消除由人工边界激发的虚假反射,从而提高剖面质量。又可以减少计算工作量.本文讨论了三维吸收边界条件方程,提出了求解具有吸收边界条件的三维波动方程偏移定解问题的分解与拟合方法。理论分析与合成记录及野外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为一有效的三维吸收边界深度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992.
李振军  赵思雄 《大气科学》1996,20(6):662-672
本文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和华东中尺度试验的部分资料,对1983年春季一次快速南下,并在江淮地区产生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冷锋进行了三维结构的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这次冷锋过程主要有以下特征: (1) 与冷锋相对应的高空槽前存在一支下沉(DVM)气流;(2)有一强的辐合区出现在对流层中层,锋前上升运动的最大值也出现在对流层中层;(3)比较强的锋生过程主要集中于对流层中下层;(4)存在一支明显的热力直接环流(TDC),即暖湿空气沿冷锋倾斜上升;(5)在冷锋后存在一支较强的下沉气流(DVM),这支DVM对冷锋逆温层(或等温层)的形成可能有重要作用。并将此次东亚春季强冷锋个例与小仓义光(Ogura)等分析的北美春季冷锋(SESAME)个例作了对比,发现此次冷锋个例中,锋区的温度密集区主要在对流层中层,而北美SESAME个例温度密集区主要在对流层低层。这可能是由于东亚高空急流较强,动力强迫而引发锋生所致。  相似文献   
993.
徐秋平 《四川气象》1996,16(2):10-16
分析了宜宾地区产生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及其不同环流型下的能量场结构和特点,天气尺度影响系统的物理机制和相互作用。我区降雹主要产生在西风大槽和阶梯槽型下,由其性质可分为冷锋雹暴和暖气团雹暴两类,冰雹天气的产生需要气团内部具备强不稳定层结,动力扰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有利的环境温湿条件.采用潜在性不稳定度和物理量诊断值定量反映降雹前的气团内部不稳定能量结构和影响系统的强度,能较好地客观反映降雹天气的特点,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4.
李春永 《广西气象》1996,17(4):13-16
从历史资料中抽样,根据天气动力学原理从直接能造成降水的环流系统中,找出致广西大范围暴雨、洪涝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梅雨锋生次级环流对暴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伯  寿绍文 《气象科学》1996,16(4):314-321
本文采用了MM4中尺度数值模式对1991年7月5日08时至6日20时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在模拟较理想的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的动力协调资料,就暴雨过程中锋生次级环流各强迫项对暴雨的作用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锋生次级环流对暴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暴雨过程不同时期各项的作用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通过对1970~1985年盛夏(7~9月)全部南海热带气旋个例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南海热带气旋生成的几种主要流场及其正常路径和异常路径的环流特点。本文还介绍了南海热带气旋严重影响北部湾北部海面的一种典型环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7.
周鸣盛 《气象》1992,18(6):9-14
本文以30年500hPa和海平面气压月平均资料为依据,对比分析了东亚和北美大气环流区域性特征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气候特征。如美国龙卷风灾害频繁。而中国季风雨带明显等。  相似文献   
998.
1991年江淮暴雨洪涝环流形势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惟丰 《气象》1992,18(8):16-21
1991年江淮暴雨洪涝与副高位置异常稳定有很大关系。5—7月副高的异常偏强,与日本以南黑潮区暖水和副高北侧密集海洋锋区的存在,特别是热带印度洋西部海温负距平发展引起瓦克环流发展和菲律宾附近上升运动加强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