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71篇 |
免费 | 2301篇 |
国内免费 | 18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73篇 |
大气科学 | 3947篇 |
地球物理 | 1105篇 |
地质学 | 2326篇 |
海洋学 | 985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420篇 |
自然地理 | 38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240篇 |
2023年 | 422篇 |
2022年 | 489篇 |
2021年 | 552篇 |
2020年 | 482篇 |
2019年 | 494篇 |
2018年 | 352篇 |
2017年 | 397篇 |
2016年 | 406篇 |
2015年 | 440篇 |
2014年 | 607篇 |
2013年 | 512篇 |
2012年 | 498篇 |
2011年 | 483篇 |
2010年 | 456篇 |
2009年 | 462篇 |
2008年 | 431篇 |
2007年 | 432篇 |
2006年 | 384篇 |
2005年 | 396篇 |
2004年 | 393篇 |
2003年 | 347篇 |
2002年 | 324篇 |
2001年 | 318篇 |
2000年 | 248篇 |
1999年 | 158篇 |
1998年 | 171篇 |
1997年 | 175篇 |
1996年 | 138篇 |
1995年 | 136篇 |
1994年 | 150篇 |
1993年 | 114篇 |
1992年 | 109篇 |
1991年 | 110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63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195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三维地下水流中常规观测孔水位的形成机理及确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地下水三维流中常规观测孔中水位的传统计算方法提出质疑, 认为计算观测孔中水位的Hantush Бочевер方程是缺乏物理基础的纯数学方法.分析了形成观测孔中水位的机理, 提出三维地下水流中常规观测孔中只是孔口的流量为零, 而孔内却存在抽水和注水的井孔; 多层井(multilayerwell) 不一定要求多层的条件, 在均质单一含水层中的井孔可以具有多层井的基本特征; 混合井孔的水位并不混合, 混合观测孔中存在符合机理的水头分布和流量分布规律等观点.普遍而言, 三维流中的观测孔不能用通常所说的线汇/线源刻画, 也不能用近几年提出的孔内为层流(线性流) 的假定来研究该问题, 然而可用笔者于1993年提出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方便、有效地模拟.就说明性算例而言, Hantush Бочевер方程只能近似用于孔径大于0.2m且径距大于10~20m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2.
东昆仑断裂粘滑错动对青藏铁路变形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东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现今仍在强烈活动的地震断裂之一,该断裂的未来地震活动及其突发性粘滑错动是青藏铁路面临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基于东昆仑断裂的运动学特征,通过分别加入8 m和3 m的水平左旋位移,模拟了东昆仑断裂未来地震活动时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和远离铁路2种情形下的铁路变形效应。模拟结果表明: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时,断裂南侧基岩和第四系均发生8 m的左旋走滑位移,而铁路附近的第四系水平位移明显减小,铁轨和道床没有明显的断错,表现为4~5 m的连续左旋弯曲变形;铁路东、西两侧形成NE向的张裂陷和NW向的地震鼓包,而道床和铁轨的垂直位移幅度较小。震中远离铁路时的变形效应与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时的变形相似,但位移幅度减小,铁轨和道床形成1~2 m的连续左旋弯曲变形。因此,东昆仑断裂未来再次发生7~8级强烈地震时,无论地震震中远离铁路还是在铁路附近,其断裂的突发性粘滑错动都将导致青藏铁路的大变形和破坏。 相似文献
133.
20 0 1年第 4季度广东省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 ,部分地区特少 ;各地气温普遍偏高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偏高较明显 ;日照东部偏多 ,珠江三角洲地区偏少。冷空气活动较频繁但势力不强 ,中、北部地区先后出现轻度“寒露风”、“霜降风”和较长时间的大面积低温霜冻天气。1 天气概况 1 0~ 1 2月 ,广东省雨量普遍偏少 ,东南沿海地区和梅州地区仅 2 0~ 6 0mm ,西南部偏西地区 1 5 0~ 3 85mm ,其余地区 6 0~ 1 5 0mm ,粤西局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多 1~ 7成 ,其余大部地区偏少 ,东南沿海地区少 7~ 9成。 1 0~ 1 1月 ,除… 相似文献
134.
135.
一种快速获取GPS控制网精确WGS-84坐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一种快速求取GPS控制网的精确WGS-84坐标的方法。首先选择三个天空通视条件较好、分布合理的控制网点,与附近的IGS跟踪站进行长基线相对定位或者直接进行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求得三点精确的WGS-84坐标,然后将这三个点作为已知点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可求得控制网其它点精确的WGS-84坐标,这样求得网点的WGS-84坐标具有厘米级精度。 相似文献
136.
137.
Bounding Cube: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三维定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传感器网络经常会部署在三维区域内,但目前大部分节点定位方法仅考虑的是二维应用.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有限特点,提出1种三维节点定位算法bounding cube,研究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100 m×100 m×100 m的三维空间内随机部署400个节点,当已知节点密度>20%,通信半径分别为r=30 m,r=40 m,r=50 m时,相对定位误差均<40%,当已知节点密度>20%、通信半径>30 m时,一次定位比例可以达到100%.该算法的突出特点是方法简单、计算量小. 相似文献
138.
天津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融海量数据管理、分析评价和信息发布功能为一体,是天津市地质工作信息数据维护、发布和长期动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综合性的平台。数据信息的统一、规范是该平台功能发挥的关键。本文从天津城市发展对地质成果信息的需求出发,提出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各类专业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要求,以满足系统分析评价、三维模型建立精度,实现从源头保证各类数据有序入库,终端输出的各类信息真实可信,确实为各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9.
根据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上库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裂隙岩体三维渗流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分析了水库-岩体系统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各种运行工况下的上库渗漏量和渗流场的分布特征。将模拟计算区地下水流系统概化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三维稳定地下水流系统,综合利用压水试验得到的平均渗透系数值和统计学方法得到的渗透张量方向,获得裂隙岩体的渗透系数张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正常蓄水位运行工况下,整个库区均未进行防渗处理时,上库总渗漏量为5832.92m3/d,防渗后渗漏量减少了3571.27m3/d。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