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1篇
  免费   1788篇
  国内免费   2908篇
测绘学   3342篇
大气科学   4866篇
地球物理   1202篇
地质学   2661篇
海洋学   1200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506篇
自然地理   456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630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605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754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546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2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地形高差增大、地貌单元多变、近地表模型复杂,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初至折射静校正的精度已无法满足精细勘探的要求。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由给定的初始模型进行正演,用射线追踪方法得到初始模型的初至波,利用该初至波和实际拾取的初至波进行比较,计算地表模型的修正量,反复迭代求得准确的地表模型。山西省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矿390水平九采扩区地表标高940~1100m,地貌单元复杂,在对该区资料处理时,利用初至层析折射静校正,经9次迭代计算后,真实地刻划出近地表模型。在二种静校正技术对比中,初至折射静校正不但近地表模型精度低于层析折射静校正,而且其叠加剖面精细程度也远低于层析静校正,如在初至折射静校正叠加剖面同相轴上呈现的凹凸形态,在层析静校正叠加剖面并无显示,且后者剖面的信噪比也比前者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2.
以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项目的由来、意义和总体研究目标为引,概括的介绍了项目依托工程中各个专项技术研究完成情况,并对非均匀介质成像技术、高精度三维地震静校正技术、高密度采集技术、特观技术、岩性反演技术、属性体解释技术等六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进行了重点说明。指出随着我国煤炭生产重点的逐步西移,应加强诸如叠前、叠后深度偏移技术的研究,以解决复杂山区三维地震面元内地震反射波散射问题,提高其三维地震勘探精度,为西部煤炭工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3.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工程,对晋城矿区进行了旨在提高小断层,小陷落柱探测能力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根据面元选择因素及该区地质任务,采用5m×5m网格进行野外数据采集;考虑炮检距、方位角、覆盖次数、排列片横纵比及煤层埋深(350~500m)等因素,采用中点放炮、60道接收,24次覆盖(横向4次,纵向6次)的8线16炮束状观测系统,基岩中激发。原始资料经同一处理流程后,获得5m×5m×1ms、5m×10m×1ms、10m×10m×1ms及2.5m×2.5m×1ms不同单元的三维数据体多个,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小断层,小陷落柱在其小面元叠加时间剖面、顺层切片及相干切片都有清晰的反映。实例说明,小面元采集技术可以提高对小构造的纵、横向分辨能力,满足山区对三维地震精确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4.
屯兰矿南五采区地形复杂,最大高差达271m,地表大面积为第四系黄土覆盖,激发困难。为探索研究小面元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常规三维地震勘区域内划出1km^2,采用5m×5m小面元进行采集。在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采取了加大激发井深、提高覆盖次数、减小CMP面元网格和加大接收排列等技术措施,做到“四小三高、二中一深、两个等高面”。通过插值、抽线及扩大面元处理。获得2.5m×2.5m×1ms、5m×5m×1ms、5m×10m×1ms、10m×10m×1ms以及不同叠加次数的三维数据体。资料解释工作主要是在5m×5m×1ms、2.5m×2.5m×1ms两个数据体上进行,解释落差大于或等于5m的断层6条,落差3~5m的断层8条;查明长轴直径20~30m的陷落柱4个。30~100m的陷落柱1个,大于100m的陷落柱3个。与相邻区常规三维地震比较,小面元三维地震勘探有利于对小陷落柱、小断层的控制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5.
龙固井田为全隐蔽的华北型煤田,位于巨野煤田中部,其首采扩大区主采煤层为3号煤层。考虑3煤层顶板稳定性主要受其顶板的构造信息和岩性信息影响,因此首先依据三维地震勘探综合解释成果及波阻抗反演解释成果对二者进行定量化,然后对波阻抗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波阻抗数据和量化后的构造数据具有相同的变化范围及等量贡献。在此距离范围内构造和岩性的权值各为0.5,依此生成综合因素煤层顶板稳定性隶属度。分析3煤层顶板以上10m、20m处的综合因素煤层顶板稳定性隶属度图可以发现,该区3煤层顶板稳定性比较好。且其稳定性主要是受构造因素控制,岩性因素相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6.
地震勘探三维可视化技术是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地震属性,对各种复杂的地质模型和三维地震数据进行描述,并在三维立体空间上展示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空间展布形态。利用此技术有助于对矿藏的认识从二维的、局部的视角空间过渡到三维的、整体的视角空间,为进一步研究水合物的形成、存储提供依据,并可以为水合物勘探中的井位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智能巡检技术的飞速发展可有效提高直升机、无人机、机器人及各类智能终端巡检高压输电线路的运维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劳动强度.本文利用智能终端平台搭载的激光雷达扫描系统获取特高压输电线路上的激光雷达点云和光学影像数据,在激光扫描技术、三维可视化术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融合的基础上,在三维全景平台上融合航检数据,建立输电线路通道管控系统,全面提升输电通道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8.
李晓华  张茹 《北京测绘》2021,35(5):678-683
以西安钟楼的精细测绘与三维建模为工程实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钟楼进行精细扫描测量,构建了准确翔实的钟楼三维模型,绘制了楼体详尽的纵横剖面、立面等二维图,为钟楼修缮和存档提供了准确的测量数据、图形、图像及模型.此外,通过该案例,详细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中国古建筑测绘应用中的技术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9.
结合实践对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从技术简介、所带来的技术变革、精度评价和三维模型特征、全新生产流程成果形式以及6D标准测绘产品、不利因素影响下的倾斜摄影三维建模问题、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技术应用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高了对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的认识,有利于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在生产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罗会邦  陈蓉 《气象科学》1995,15(4):17-29
本文总结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及西太平洋暖池势力强迫对东亚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专题五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其中包括青世故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时间演变特征,夏半年高原热源异常对我国降水和北半球环流的影响;西沙海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南方降水的关系,北太平洋海温主因子特征及其与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