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113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4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51.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喀斯特研究的旅游业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捷  聂献忠  李升峰 《中国岩溶》1997,16(4):386-392
本文从地学角度和游客态度调查两个方面阐述了喀斯特作用及其相关地貌景观在九寨沟旅游业中的地位,强调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喀斯特研究,不仅有利于旅游资源的科学鉴定、分类、评价、开发、保护与管理,而且对于当地旅游资源的深层开发、实现九寨沟旅游的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52.
《地球》2020,(4):6-13
千百年来,人类与千姿百态的鸟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里,彼此建立了亲密的伙伴关系。鸟类卓越的飞翔能力、艳丽的色彩、悦耳的歌喉、奇妙的本能行为以及迁徙导航的能力等,不仅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科学的启迪。  相似文献   
253.
自然保护区群网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1)建立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网关系;(2)开展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研究工作;(3)保护区群网建设与森林涵养水源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4)保护区群网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5)主导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6)统一落实经费筹措;(7)加强部门、人员协调;(8)配合生态省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54.
开展自然保护区监测预警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研究从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2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综合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在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成果应用。结果表明:(1)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现状人类活动总体较少,主要以农业开发、交通开发、居民点与其他活动等类型为主,呈逐年减少趋势,但交通开发存在不同程度的新增,表现为“黄色预警”状态;(2)现状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较高,呈逐年趋好态势,但空间分异明显,表现为“绿色预警”状态;(3)综合人类活动“黄色预警”和生态系统健康“绿色预警”状态,采取“最低原则”,判定综合预警级别为中警,警情信号为黄色。  相似文献   
255.
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是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谁能最早最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谁就能获得最大的利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使海洋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及生物多样性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社会经济可持...  相似文献   
256.
杜军  牛晓俊  袁雷  次旺顿珠 《冰川冻土》2020,42(3):1017-1026
利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5个气象站1971 - 2017年逐月平均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降水量和逐年最大冻土深度等气象资料, 以及卫星遥感资料, 采用线性回归、 相关系数等方法,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气候(气温、 降水等)、 水体(湖泊、 冰川)和植被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 近47年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以0.46 ℃·(10a)-1的速率显著升高, 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和亚洲地表温度的升温率。四季平均气温升温率为0.37 ~ 0.55 ℃·(10a)-1, 升幅在冬季最大、 夏季最小。年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 增幅为11.0 mm·(10a)-1, 主要表现在春、 夏两季。近43年(1975 - 2017年)色林错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38.48 km2·a-1。1973 - 2017年, 普若岗日冰川面积整体上趋于减少, 平均每年减少2.11 km2; 自然保护区年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率为-35.7 cm·(10a)-1。1999 - 2013年保护区NDVI增幅达25.3%, 平均每10年增加0.0184, 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总之, 近47年自然保护区表现为气候暖湿化、 冰川退缩、 湖泊扩涨、 冻土退化、 植被覆盖增加的变化特征, 而冰川变化引发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的变化, 无疑将给高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57.
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区盐渍土特征及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西北极端干旱区,具有特殊的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且研究程度很低,保护区内的哈拉齐一带甚至为研究空白区。在对保护区进行详细调查以及采样测试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0~120 cm深度内的土壤盐分特征及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填补了该区域的研究空白。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土壤含盐量总体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土壤盐渍化类型为中盐土和重盐土,化学类型为硫酸盐—氯化物型以及氯化物—硫酸盐型;土壤含盐量总体表现为中等变异性;受结构性因素主导,土壤含盐量总体呈现出中-强空间相关性;表层土壤含盐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总体呈现出西南低,东北高的特征。影响保护区表层土壤含盐量空间变化的自然因素包括极端干旱气候、地下水位埋深、与河流距离、地势条件以及土壤质地类型。研究结果可为该类型区域的土壤盐渍化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58.
近30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三江源地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末和2004年三期土地覆被的数据,分析了三江源18个自然保护区3个圈层的2004年的土地覆被类型特征,以及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80年代末至2004年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18个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均以草地为主,2004年草地占保护区面积的65.68%,其中,约古宗列保护区最高,为83.0%,格拉丹东保护区最低31.48%。2004年18个保护区土地覆被状况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玛可河>多可河>江西>麦秀>中铁-军工>白扎>东仲>通天河沿>年保玉则>阿尼玛卿>昂赛>扎陵湖-鄂陵湖>当曲>果宗木查>星星海>索加-曲麻河>约古宗列>格拉丹东。1970年中后期至2004年土地覆被动态度大小依次为:星星海>扎陵湖-鄂陵湖>玛可河>多可河>年保玉则>江西>白扎>麦秀>阿尼玛卿>通天河沿>果宗木查>中铁-军工>约古宗列>索加-曲麻河>当曲>格拉丹东>昂赛>东仲。1970年中后期以来,18个保护区中有14个的土地覆被状况是变差的,按转差程度依次是星星海>阿尼玛卿>扎陵湖-鄂陵湖>年保玉则>多可河>白扎>约古宗列>通天河沿>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麦秀>中铁-军工>昂赛>东仲;有四个保护区的覆被状况有所好转,分别是当曲、格拉丹东、玛可河、江西保护区。  相似文献   
259.
近20年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植被生产力变化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江源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的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作为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指标之一的净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及其速率,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利用GLOPEM模型模拟得到的青海三江源地区1988-2008年的NPP数据,计算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外1988-2008、1988-2004,以及2004-2008年3个时间段的NPP年际变化速率,比较了三江源保护区内外的NPP年际变化。同时对三江源各个下属保护区的NPP增长潜力进行了排序,结果认为,三江源地区自生态系统工程实施以来,NPP有了明显的回升,回升速率约为0.47 gC/m2·a,其内部大多数子保护区的NPP也有了明显恢复,NPP回升的保护区占到总保护区数量的72%。  相似文献   
260.
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三江源地区雪线上升,冰川后移,降水和径流减少,草场退化,土壤沙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根据三江源地区当前所处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环境背景以及土壤侵蚀营力作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类型与特征,重点研究了冻融侵蚀分布范围和强度、分布规律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各种土壤侵蚀类型中,冻融侵蚀分布范围最广;不同强度的冻融侵蚀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