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41篇 |
免费 | 795篇 |
国内免费 | 9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27篇 |
大气科学 | 1251篇 |
地球物理 | 1107篇 |
地质学 | 1170篇 |
海洋学 | 651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238篇 |
自然地理 | 2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367篇 |
2022年 | 410篇 |
2021年 | 382篇 |
2020年 | 245篇 |
2019年 | 261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125篇 |
2016年 | 125篇 |
2015年 | 116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188篇 |
2011年 | 136篇 |
2010年 | 159篇 |
2009年 | 158篇 |
2008年 | 155篇 |
2007年 | 122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126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37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61年 | 4篇 |
1960年 | 7篇 |
1957年 | 11篇 |
1956年 | 4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本文综述了青藏高原与邻近海区热状况关系及其对大气环流和我国天气气候影响研究的主要进展。从青藏高原的观测试验、高原热状况、邻近太平洋与印度洋海温,以及年际、年代际变化,对大气环流和我国天气气候的重要影响,青藏高原与邻近海区热状况的关系等方面,总结了关于青藏高原热状况和邻近海区海温变化的研究成果及其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藏高原热状况和邻近海区热状况及其对环流和天气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青藏高原与邻近海区热状况的关系,提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题目。 相似文献
62.
在时域中,磁源近区瞬变场的时间特性取决于场源所含低频谱的分数幂.对于磁感应强度Bz(t)∝∑iω3/2i,对于感应电势εz(t)∝∑iω5/2i.这表明,现有的瞬变电磁探测系统只适用于浅部勘查,对于大深度的勘查,需要研制超强能量且轻便化的场源(发送系统),同时完善超导磁强计(接收系统)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63.
64.
65.
基于吸力量测确定膨胀土活动带和裂隙深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M itchell公式和裂隙扩展深度方程两种吸力法确定安康地区膨胀土大气影响深度和裂隙开展深度。其一通过对安康地区两处天然边坡开挖观测井,利用张力计进行不同深度处吸力值的现场量测,根据M itchell提出公式计算大气影响深度;其二根据非饱和土抗拉强度公式,建立膨胀土裂隙扩展深度方程,利用基质吸力量测结果求其理论解。结果表明,安康地区膨胀土吸力变化曲线随深度增加变幅减小,呈波浪式推移。M itchell公式确定安康地区膨胀土的大气影响深度为3.35m以内,裂隙深度方程确定裂隙开展深度为3.063.14m。利用M itchell公式计算大气影响深度与膨胀土断裂理论公式确定的裂隙开展深度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66.
1999年夏季中昆仑山北坡诸河冰雪大洪水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9年盛夏中昆仑山北坡大多数河流出现了有正式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峰,各河流最大洪峰出现时间存在不一致性,洪峰变化复杂.应用主要河流出山口水文站的逐日流量和降水量,和田气象站的逐日0℃层高度,500 hPa气温以及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资料,分析了1999年夏季中昆仑山北坡诸河出现的历史特大洪水特性及其气象成因.这次特大洪水是高空持续高温引起的冰雪融水与产流区出现的暴雨共同作用下的混合型洪水.洪水前期春季到初夏该区域山区降水偏多,高空气温和0℃层高度持续偏低,对高山区的积雪积累极为有利;7月底至8月初和田高空气温和0℃层高度迅速上升并维持数日,使冰雪快速消融,同时山区出现大降水是引发洪水的直接气象成因.在青藏高原东部柴达木盆地上空存在有500 hPa稳定高压,使中亚副热带大槽东移中昆仑山北坡是这次特大洪水发生的环流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67.
68.
众所周知,ENSO(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的年际时间尺度上最强的气候信号,与 El Nino (La Nina)相应的正(负)海温距平(SSTA)主要分布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Rasmusson et al.,1982)。相对于热带太平洋的年际ENSO现象,人们注意到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SLP)存在更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Trenberth et al.,1994),有人认为这与北太平洋的表层温度(SST)变化有关(Latif et al.,1994),也有人认为与热带SST的异常关系更为密切(Jacobs et al.,1994)。20世纪80年代后的ENSO事件和20世纪60,70年代有明显的差别(Wang,1995),20世纪90年后El Nino发生频数增加,并且在1997和1998年出现了20世纪最强的一次Nino事件(McPhaden,1999)。
因此,不论是作为大气年代际变化可能的一个驱动因子,还是作为年际ENSO的背景场,从整体上了解太平洋SST的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9.
南方涛动(SO)与北大西洋涛动(NAO)百年变化特征的正交小波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南海季风科学试验”(SCSMEX)所获得的可靠资料,对1998年区域海陆热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着重讨论了西太平洋和青藏高原地区热力作用对1998年季风爆发及发展的可能影响。结果发现:大气热源分布与海陆分布有密切联系,由于地形的阻挡使得在包含有南北海陆分布差异的地区,热源主要大值带较全海洋区域明显偏南。表面加热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海陆差异。西太平洋地区与夏季风爆发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海温和潜热加热的变化上。高原在亚洲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不同:在南海季风爆发期间以感热加热为主,印度季风爆发期间以水汽凝结释放潜热为主。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