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济阳坳陷南部横向变换带构造演化及其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海港  陈清华 《地质论评》2012,58(5):893-900
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了济阳坳陷南部中、新生代不同构造运动期与多位态主断裂(系)相伴生的横向变换带特征。研究表明,印支运动期横向变换带为NNE向展布,由侧向挤压褶皱和侧断坡组成;燕山运动期横向变换带走向为NEE向,由传递断层和横向凸起构成;而喜马拉雅运动期横向变换带则表现为NW向,由走向斜坡和传递断层组成。横向变换带构造演化使其不同构造部位具有叠加与迁移演化的差异性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构造背景,造成了油气的差异聚集,其中变换带叠加可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带,变换带迁移则造成"满洼含油"的油气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2.
在综述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宽谱系岩墙群(WSDS)研究实例的基础上,以太行山板内造山带中的岩基后岩墙群为例,详细论证了WSDS的形成机制,并简要讨论其构造与成矿意义。研究认为,①WSDS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岩石组合,其岩石组成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岩浆起源,因而不同于已知的其他火成岩组合;②WSDS直接的构造指向是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③WSDS的产生必须有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参与,因而是成矿作用的指示器;④岩浆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在理想系统的框架下,由WSDS识别出的许多成因信息是相矛盾的。但是,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下,这些信息可以得到整合解释;⑤板内造山作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作用,与板缘构造力没有直接的联系。WSDS同样适用于板内与板缘2种造山类型,具有普适性,都与岩石圈加厚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183.
王丹丹 《地质与勘探》2023,59(2):328-336
豫西地区济源凹陷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地形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盆地内断裂形态结构、深部古生界展布特征等不清楚,制约着济源凹陷的油气勘探和资源潜力评价。本文利用广域电磁法在豫西地区济源凹陷进行方法应用研究,采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反演,获得了地下真实的电性特征,建立了目标层与视电阻率的电性关系,刻画了研究区目标层的构造特征。本研究查明了济源凹陷西部斜坡的断裂结构特征,新识别出12条断裂;揭示石炭-二叠系厚度分布范围在200~1800 m,最大埋深2200 m;奥陶系顶界面埋深分布在300~2450 m,呈“条带状”展布,得到了地质调查井岩心编录的证实。  相似文献   
184.
渝东北巫山地区是重要的页岩气勘探远景区,勘探程度较低。本次研究以岩石物理和测井数据为基础,以广域电磁法为手段,开展该区的页岩气有利区评价。通过对地表样品及井孔电阻率测井资料的分析,揭示研究区目的层富有机质页岩层电阻率表现为明显低阻特征,与上覆下伏地层电性差异明显,表明本区分布的上奥陶统五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具备开展电法勘探工作的物性条件。在对电磁资料处理解释的基础上,查明了重庆巫山地区"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断裂性质主要为逆断层;目的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连续稳定分布,低阻特征明显,埋深范围在800~4 800 m之间。综合考虑目的层页岩电阻率、极化率、埋深等因素,预测出页岩气有利区3个,区内富有机质页岩发育,页岩气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85.
针对超宽带定位系统中存在多种误差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本文全面分析了超宽带室内定位的误差源,给出了超宽带室内定位基本函数模型,提出了将电子元件延迟这一系统差与三维坐标同时作为参数进行估计,并通过高斯-牛顿迭代算法得到定位结果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位置系统偏差,两组静态试验均以全站仪测量结果作为真值,点位误差分别为4.1、2.3 cm,相较于已有方法分别提高了64%和87%,而动态试验结果更接近于参考轨迹,最大误差小于10 cm。  相似文献   
186.
大数据时代道路数据来源日益增多,跨数据源的道路选取面临巨大挑战。本文针对数据语义不一致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知识推理的多源道路选取方法。首先,将1∶5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道路数据作为基础案例,将四维图新导航电子地图和开放街道地图中的道路数据作为试验数据,基于stroke计算道路等级、长度、连通度、接近度、中介度特征项,提取特征项概念并构建本体;然后,从语义特征项和数值特征项两方面计算本体概念相似性,建立基础案例与试验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基于本体和语义网规则语言定义本体通用、语义特征、数值特征三类选取规则,实现跨数据源道路选取的过程性知识推理。试验表明,本文方法可基于本体概念相似性度量消除语义差异,同时利用语义网规则语言进行知识推理,可实现多源道路数据向基本比例尺数据的智能选取。  相似文献   
187.
全球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贸易自由化是当前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2001年开始的多哈回合贸易自由化多边谈判和最近刚刚取消的“多种纤维协定”(MFA)将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揭示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采用全球贸易模型,我们分析了MFA和在多哈回合初期欧盟、美国和凯恩斯集团分别提出的贸易自由化提案。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取消MFA对一些国家纺织部门带来冲击,但它极大地促进了大多数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全球福利;多哈谈判过程中提出的各种贸易自由化提案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其影响大小依次为凯恩斯提案、美国提案和欧盟提案;贸易自由化对经济的影响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国家间存在显著差别;更大程度的贸易自由化不但符合全球共同利益,也符合中国国家利益;中国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应发挥更积极和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8.
游客原真性感知对于世界遗产资源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原真性学说针对游客感知与世界遗产资源旅游发展内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世界遗产故宫博物院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数学集合理论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游客原真性感知与遗产资源发展内涵之间的内在联系,继而5种集合式关系被建立起来,即"相离关系"、"相交关系"、"包含关系I"、"包含关系II"和"重合关系"。根据调查样本的分配规律5种集合式关系可以被进一步分为主要集合式关系和次要集合式关系。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从被调研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游览频率和已有感知程度)出发,针对集合式关系进行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显示:游客对于5种集合式关系类别的感知具有差异性。本论文研究成果对于基于原真性视角下的世界遗产资源发展成效评判以及从游客原真性感知出发提出世界遗产资源发展未来策略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9.
郭峰  吴晋峰  王鑫  李蕾 《中国沙漠》2012,32(3):655-660
中国干旱区分布的大面积典型雅丹地貌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但是中国雅丹地貌的“申遗”工作长期以来被忽视。依据《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分析了中国雅丹地貌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论证了中国雅丹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讨论了中国雅丹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意义,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开展中国雅丹地貌“申遗”工作,使中国雅丹地貌尽早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0.
以托木尔区域为研究区,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生态环境特征,选取分离度、分维数倒数、破碎度、植被覆盖指数和土壤侵蚀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探讨各景观类型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并依据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等级结果进行区划。结果表明:(1)依据研究区海拔、坡度值划定地貌特征区,包括极高山、高山边缘区,南北部中山区,红层地貌区和南北部低山丘陵区;(2)建设用地的分离度最大,各景观类型的分维数倒数值差别不大,低覆盖度草地破碎度、景观类型脆弱度最大;(3)托木尔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指数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指数空间表现为“北低南高”的趋势,自然因素是影响生态环境高脆弱度区域(7~9级)的主导干扰因素;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于生态环境中脆弱度区域(4~6级);影响低脆弱度区域(1~3级)生态环境脆弱度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5)根据研究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度值,结合当地自然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区可划分为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和可开发区,并对其实施差别化的政策管理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