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4篇 |
免费 | 782篇 |
国内免费 | 11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7篇 |
大气科学 | 726篇 |
地球物理 | 929篇 |
地质学 | 2413篇 |
海洋学 | 374篇 |
天文学 | 32篇 |
综合类 | 273篇 |
自然地理 | 6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51篇 |
2021年 | 176篇 |
2020年 | 174篇 |
2019年 | 194篇 |
2018年 | 167篇 |
2017年 | 182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200篇 |
2014年 | 244篇 |
2013年 | 243篇 |
2012年 | 269篇 |
2011年 | 241篇 |
2010年 | 225篇 |
2009年 | 279篇 |
2008年 | 233篇 |
2007年 | 240篇 |
2006年 | 262篇 |
2005年 | 213篇 |
2004年 | 217篇 |
2003年 | 188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141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124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68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41.
Subtidal nearshore sandbars may exhibit cyclic net offshore migration during their multi‐annual lifetime along many sandy coasts. Although this type of behavior can extend continuously for several kilometers, alongshore variations in cross‐shore bar position and bar amplitude are commonly observed. Alongshore variability is greatest when bars display km‐scale disruptions, indicative of a distinct alongshore phase shift in the bar cycle. An outer bar is then attached to an inner bar, forming a phenomenon known as a bar switch. Here, we investigate such large‐scale alongshore variability using a process‐based numerical profile model and observations at 24 transects along a 6 km section of the barred beach at Noordwijk, The Netherlands. When alongshore variability is limited,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the bars migrate offshore at approximately the same rate (i.e. the bars remain in phase). Only under specific bar configurations with high wave‐energy levels is an increase in the alongshore variability predicted. This suggests that cross‐shore processes may trigger a switch in the case of specific antecedent morphological configurations combined with storm conditions. It is expected that three‐dimensional (3D) flow patterns augment the alongshore variability in such instances. In contrast to the observed bar behaviour, predicted bar morphologies on either side of a switch remain in different phases, even though the bars are occasionally located at a similar cross‐shore position. In short, the 1D model is not able to remove a bar switch. This data‐model mismatch suggests that 3D flow patterns are key to the dissipation of bar switche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42.
943.
煤层气成藏的宏观动力能条件及其地质演化过程--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煤层气成藏维系于其能量平衡系统,宏观上受控于“四场互动”过程,核心是能量的有效传递及其地质选择过程。以沁水盆地为例,对构造动力能、热动力能、地下水动力能等宏观动力能的地质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阐明了不同宏观动力能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动力能及其演化总体经历了4个阶段;热动力能及其演化和由其控制的煤化作用同样经历了4个阶段;地下水动力能及其演化包括3个阶段。其中,燕山中期的剧烈岩浆活动是宏观动力能条件演化的关键时期。以构造动力能为主线,将其他能量场贯穿起来,可知宏观动力能与煤层气成藏之间的耦合关系如下:盆地北部阳泉—寿阳区域,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之一,但不利于煤层气高产;盆地南部晋城—阳城及沁水北部区域,不仅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而且利于煤层气高产;盆地中部沁源地区是煤层气成藏和高产的有利区域;盆地东部的屯留—襄垣区域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之一,但不利于煤层气高产。 相似文献
944.
西南地区山地不同土地退化类型特征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土地退化不仅是目前全还需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而且也是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之一,西南地区的土地退化是以水力侵蚀为主要动力形成的,文中简述了西南地区的土地退化状况,选择了4个(楚雄市、遂宁市,毕节地区及元谋县)山地不同土地退化类型进行分析,讨论了土 退化过程,提出了土地退化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945.
Drought characterization: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 K. Mishra V. P. Singh V. R. Desai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SERRA)》2009,23(1):41-55
Using the alternative renewable process and run theor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interval time,
mean drought interarrival time, joint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and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of drought events in the Kansabati
River basin in India.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eries is employed in the investigation. The time interval of SPI
is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probabi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相似文献
946.
947.
介绍了硫铝酸盐“S”型瞬凝水泥干法者漏时使用的配方,阐述了输送工具和扫孔钻具的设计以及灌注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48.
银山多金属矿床是一个特大型火山—潜火山热液矿床,具有复杂的多期多阶段的成矿作用和有序的成矿分带。成矿作用主要为火山—潜火山热液作用,但在此之前,还经历了一期由韧脆性剪切带形成而引起的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根据矿体与3个旋回潜火山岩体的时空关系,火山—潜火山热液成矿作用又可分为两个成矿期和5个成矿阶段。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具有定向迁移的特点,结合流体动力学计算机数值模拟认为定向迁移的根本原因是构造岩浆脉动和隐伏岩体形态产状。笔者认为,矿区深部可能有隐伏岩体,但对隐伏的斑岩铜矿床不应抱很大希望 相似文献
949.
用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方法,在2009年7月15日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近海地震发生后,采用全球地震台网(GSN)的宽频带地震资料,快速反演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并于震后4小时内得出了这次地震破裂过程的反演结果.结果表明,这次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近海地震的破裂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 矩震级约为MW7.8;② 地震主要破裂持续时间约为40s;③ 滑动量在断层面上的分布比较简单,整个地震破裂只包含一个滑动量较大的区域;④ 这次地震基本上是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主要朝向西南方向. 相似文献
950.
首先根据2000年环北京实际的精细下垫面布局资料(500m分辨率),按美国USGS陆面资料分类标准(25类)对其提供的全球30 s经纬分辨率(≈1 km)下垫面分类资料进行了更新设计.进而针对一个北京夏季暴雨过程,利用10:3.3km双向双重嵌套的MM5V3.6-Noah LSM陆气耦合模式进行24h数值对比试验,研究了北京精细下垫面信息引入对暴雨的影响.分析表明:新设计的陆面资料更真实地反映了环北京区域的下垫面结构,尤其针对北京城区面积迅增特征;同时还修正了原资料将亚洲中纬度区域落叶阔叶林下垫面类型归属为热带(或亚热带)稀疏大草原类型的问题.其在数值天气模式中的引入会对短期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此次暴雨主要降水中心的模拟,12h差值分布范围远达30km以上,中心值相对差异可达30%.研究发现在城市下垫面和大气相互间存在一个重要的相互影响机制,即由于城区面积的扩大会导致自然植被减少,进而会减少地表蒸发及相应局地大气水分供应、加深边界层高度并增强大气水汽混合,这不利于降水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