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0篇 |
免费 | 429篇 |
国内免费 | 6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73篇 |
大气科学 | 650篇 |
地球物理 | 578篇 |
地质学 | 763篇 |
海洋学 | 634篇 |
天文学 | 835篇 |
综合类 | 271篇 |
自然地理 | 2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82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155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143篇 |
2016年 | 116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160篇 |
2013年 | 198篇 |
2012年 | 164篇 |
2011年 | 160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234篇 |
2008年 | 186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206篇 |
2005年 | 193篇 |
2004年 | 210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121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实测地表温度数据,计算温度变化对GNSS基准站观测墩和基岩垂向形变的影响;联合大气负荷变化,综合分析温度变化对基准站垂向形变的影响规律。以新疆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数据为例,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新疆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垂向影响的年周期项振幅为1.4~2.1 mm,半周年振幅为0.01~0.33 mm,周年项振幅占主要部分;垂向时间序列变化扣除温度变化影响后,RMS值平均减小0.55 mm,精度提高约9%;温度变化与大气负荷变化对垂向形变影响的趋势基本一致,呈现上半年增加、下半年下降,扣除两项影响后精度提高约13%。研究表明,温度和大气负荷变化均为基准站垂向位移周期性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2.
再论“田中线”和“滇西-滇东南生态地理(生物地理)对角线”的真实性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一些代表性地区植物区系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对云南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生物地理分布格局有作用的"田中线"和"滇西-滇东南生态地理(生物地理)对角线"的真实性和意义。选择了滇西北独龙江植物区系、滇西铜壁关植物区系和滇南西双版纳植物区系及滇东南植物区系,对它们的科、属、种的相似性及其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比较。在科、属水平上,4个植物区系彼此间相似性系数分别在93%和60%以上,显示其植物区系有密切的亲缘。其中,滇东南植物区系与独龙江植物区系在科、属水平上的相似性系数最大,分别达98.7%和78.6%,尽管这两个地区地理位置相距最远。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也显示滇东南植物区系与独龙江植物区系有较密切联系。这些结果支持了所谓滇西北-滇东南"植物地理对角线"的观点。在种水平上,西双版纳植物区系与铜壁关植物区系最接近,这与它们的地理位置较近和基带均为热带生境是相一致的。也对这些生物地理界线形成的地质历史背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3.
Typhoon is regarded as a convergent,modified Rankine vortex.Based on the vorticity equations written attwo levels,higher and lower in the troposphere,typhoon mo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is study.The analyticalexpressions of vortex motion direction and speed have been derived for simple homogeneous basic flows at twolevels.The expressions indicate that in the easterties,vertical wind shear enhances the steering of east flow,causing the vortex moving westward faster,otherwise,in the westerlies,it reduces the steering of the west flow,causing the vortex moving eastward slower.These results explain theoretically that“cyclones in the easterliesmove to the right of,and faster than the basic flow;conversely,cyclones in the westerlies move to the left of,andslower than the basic flow.” 相似文献
994.
Knowledge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erosols in the free troposphere is important for estimating their impact on climate. In this study, direct observations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erosols in the free troposphere are made using surface Micro-Pulse Lidar (MPL) measurements. The MPL measurements were made at the Loess Plateau (35.95°N, 104.1°E), which is near the major dust source regions of the Taklimakan and Gobi deserts.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MPL backscattering suggested that non-dust aerosols floated from ground level to an altitude of approximately 9 km around the source regions. Early morning hour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shallow aerosol layer of a few hundred meters thick. As the day progresses, strong convective eddies transport the aerosols vertically to more than 1500 m.
Citation: Huang, J. P., Z. W. Huang, J. R. Bi, et al., 2008: Micro-pulse lidar measurements of aerosol vertical structure over the Loess Plateau, Atmos. Oceanic Sci. Lett., 1, 8-11 相似文献
995.
主体与岩浆成矿热液有关的、产于矿脉中的金矿体,称脉型金矿。本文以成矿深度作为脉型金矿的分类依据,胶东地区可分为中深和浅成两类脉型金矿。从成矿深度模型中,获得中深脉型金矿成矿深度的理论值主要为2.46~3.8km,浅成的为0.22~2.49km。从矿体延深模型中,获得中深脉型金矿的延深理论值主要为0.402~1.002km,浅成的为0.164~0.558km。论述了成矿深度与矿体延深模型的理论值为正相关,说明成矿深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路基拓宽工程的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对路基拓宽工程的基本特性进行探讨。对比分析表明: 拓宽部分竖向沉降与侧向位移的数值明显大于旧路基的相应值,且侧向位移在新旧路基结合处取得最大值,这必然导致新旧路基结合处容易出现拉应力区,从而形成常见的纵向裂缝。对于指定的拓宽宽度来说,在路基两侧进行拓宽比仅在某一单侧拓宽更容易减小新旧路基的沉降差,工程实际中应尽量在旧路基两侧同时进行拓宽。路面竖向沉降的峰值随着土体变形模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土体重度的增大而增大。路基的稳定性随着土体黏聚力或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填土重度及车辆等效均布荷载的增大而减小。工程实际中应尽量选用重度小、变形模量大且强度高的土体作为路基拓宽部分的填料。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最大浑浊带水体悬沙时空变化过程是河口沉积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用2013年6月16—24日在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自小潮至大潮连续9天的逐时定点水文及悬沙观测资料,分析南槽最大浑浊带悬沙垂向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由此加深对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形成及变化的理解。主要结果包括:(1) 南槽最大浑浊带悬沙平均粒径为3.52~18.84 μm。从小潮到大潮、从表层水体到底层水体,悬沙粒径逐渐增大,水体含沙量逐渐增大,含沙量为0.12~2.29 g/L。(2)水体流速呈现自下而上、自小潮到大潮逐渐增大的态势,与悬沙粒径的关联度较好;而水体盐度呈现自上而下、自小潮到大潮逐渐增大的态势,与悬沙含量的关联度较好。(3)南槽最大浑浊带水体悬沙垂向变化涵括两种控制机制:涨落潮作用引起的底沙再悬浮控制水体悬沙约7 h的周期性变化;涨潮流挟带的口外泥沙絮凝形成的絮团在涨潮流和重力作用的影响下引起水体悬沙出现约14 h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