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29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897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海域分等定级制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宁 《海洋通报》2003,22(5):44-49
建立海域分等定级制度是完善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举措。本文参考其他行业的分等定级制度,对我国海域的分等定级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海域分等定级程序:在海域分等定级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研究了海域分等定级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尤其对海域分等定级的因素、因子体系的建立作了详细的探讨;并讨论了海域分等定级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跨域单点登录技术建立在各高校已经建立的校内统一用户管理基础之上,为高校间的用户共享和网络应用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平台。与校内统一用户管理技术相比,在用户管理模式、用户身份信息描述、用户信息存储、用户信息交换、用户认证过程及用户授权模式等几个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变。以CARSI项目为背景,介绍跨域单点登录中的用户身份管理模式,研究成果已在CERNET高校中试验并验证。  相似文献   
993.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7月-2008年8月对象山港13个站位进行了8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运用较大的空间尺度和以食性为基础的功能群研究方法,研究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及其多样性。根据食性类型将底栖动物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1)、植食者(Ph)、肉食者(C)、杂食者(O)和碎屑食者(D)5个功能群。各功能群所含物种种类...  相似文献   
994.
漫长狭窄的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航道,研究该海峡内孤立波特征对潜艇、船只航行和海洋工程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哨兵1号(Sentinel-1)和高分三号(GF-3)SAR遥感数据,对马六甲海峡的内孤立波特征开展了详细研究。利用哨兵一号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20景有内孤立波的SAR图像和高分三号2018年4月到2019年3月24景有内孤立波的SAR图像,统计分析了马六甲海峡海域的内孤立波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内孤立波多以内孤立波包以及单根内孤立波形式出现,内孤立波头波的波峰线最长可达39km。采用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反演模型可以计算出内孤立波的振幅与群速度,计算得到的内孤立波振幅和波包的传播群速度分别为4.7m ~ 23.9m和0.12m/s ~ 0.40m/s。由KdV方程得到的单根内孤立波的相速度为0.26m/s ~ 0.60m/s。可以得到,马六甲海峡内孤立波的振幅与传播速度与地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洞庭湖平原中小型湖群沉积物中砷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洞庭湖平原10个中小型湖泊沉积物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其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湖表层沉积物中砷浓度在10.1 -33.7 mg/kg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5.8 mg/kg,砷含量水平较低;在空间上表层沉积物中砷含量次序为岳阳南湖>芭蕉湖>黄盖湖>安乐湖>毛里湖>柳叶湖>东湖>珊珀湖>大通...  相似文献   
996.
李侠  王心雨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6):1679-1684
震后建筑群修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比其他阶段更具有变动性,需要高精度和高灵活性的预控系统的运用才能保证工程造价不出现偏差。在此文中,设计震后建筑群修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预控系统。相关人员可在用户登录模块进入系统界面,在系统的工程信息管理模块中,采用改进遗传算法构建震后建筑群修复工程造价模型,完成震后建筑群修复工程造价动态预控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验证,本文所设计的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造价动态预控系统能够有效实现震后建筑群修复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动态预控,伴随造价样本数目的增多,误差率会逐渐降低,预控性能较好;且预控灵活性始终大于95%,使用局限性仅有0.04,实用性较高,能够为震后建筑修复施工部门的工程造价控制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997.
新矿物丁道衡矿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产于内蒙白云鄂博晶态富Ti和Fe2+的硅钛铈矿族新矿物丁道衡矿Ce4Fe2+(Ti,Fe2+)2Ti2Si4O22进行了晶体结构的精测,求得晶胞参数:a=1.34656(15)nm,b=0.57356(6)nm,c=1.10977(12)nm,β=100.636(2)°,晶胞体积V=0.84239(16)nm3。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Z=2。晶体结构测定中分别用P21/a和C2/m空间群来进行晶体结构解析,解析表明,两种结构模型最终得到的R因子分别为0.026和0.021。两种结构精修后的原子坐标、键长键角都完全合理。根据结构分析及衍射数据消光规律统计认为,丁道衡矿的空间群应该为P21/a,而C2/m为赝对称空间群,结构属于具有C2/m赝对称的P21/a超结构,是一种超结构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998.
微囊藻(Microcystis)产生大量胞外多糖(EPS),包括包裹在细胞外的胶鞘多糖(CPS)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水溶性多糖(RPS).为探究EPS在蓝藻水华发生中的生理生态学意义,迫切需要了解微囊藻EPS的化学特性.本文从太湖分离群体微囊藻,经过大约18个月实验室培养后,其中一些藻株转变为单细胞形态.选择5株群体藻和4株单细胞藻,比较分析这些藻株EPS的化学特性发现:(1)所有9株藻的EPS均为含有脱氧己糖的酸性杂多糖;(2)所有9株藻的CPS的糖醛酸含量(1.2%~2.1%)均低于RPS的糖醛酸含量(2.4%~6.2%);(3)所有9株藻的EPS均含有乙酰基和硫酸基,其中,每一株藻CPS的乙酰基含量均高于RPS的乙酰基含量,所有群体藻CPS的乙酰基含量(4.1%~6.6%)高于所有单细胞藻CPS的乙酰基含量(2.0%~3.2%).本文进而讨论了EPS化学特性对EPS水溶性和微囊藻群体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其生态学作用的影响.在这些化学特性中,乙酰取代基团被认为可能是影响微囊藻EPS生理生态学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为明确空间和环境因子对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8—9月期间比较太湖流域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的8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空间和环境特征. 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并结合传统人工镜检,共鉴定浮游植物250个分类单位,隶属于9门13纲28目57科110属,以绿藻门(45.6%)、硅藻门(19.2%)和蓝藻门(16.4%)为主. 共划分功能类群31个,包括M、D、J、S1、C、Y、F、P、MP、H1、SN、W1、G、K和TB共15个优势功能类群. 结果表明:1)太湖流域不同水体功能类群组成差异显著,差异主要来自M、J、S1、Y、P、H1类群;2)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以太湖为中心向外形成3个聚类组,物种组成类型依次为蓝藻型、蓝藻-绿藻-硅藻型、绿藻-硅藻-蓝藻型,主要贡献类群依次为M、S1类群,M、S1、P、J类群,P、S1、J、D、C类群;3)在太湖流域,相对于环境因子而言,空间因子对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组成的影响更大. RDA分析表明,CODMn、NO3--N、TN、SD、pH值和DO与太湖流域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类群呈显著相关. 过去十年,以控源截污为主导的环境管理政策已在太湖流域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对于以M、S1类群水华为特征的夏季太湖流域而言,蓝藻水华防控仍是必须面对的难题,有机污染物和氮的控制仍是关注重点,不同水体类型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因地制宜的管控模式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00.
The James Ross Basin, in the northern Antarctic Peninsula, exposes which is probably the world thickest and most complete Late Cretaceous sedimentary succession of southern high latitudes. Despite its very good exposures and varied and abundant fossil fauna, precise chronological determination of its infill is still lacking. We report results from a magnetostratigraphic study on shelfal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Marambio Group, southeastern James Ross Basin, Antarctica. The succession studied covers a ~1,200 m‐thick stratigraphic interval within the Hamilton Point, Sanctuary Cliffs and Karlsen Cliffs Members of the Snow Hill Island Formation, the Haslum Crag Formation, and the lower López de Bertodano Formation. The basic chronological reference framework is given by ammonite assemblages, which indicate a Late Campanian – Early Maastrichtian age for the studied units. Magnetostratigraphic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five partial sections located on James Ross and Snow Hill islands, the results from which agree partially with this previous biostratigraphical framework. Seven geomagnetic polarity reversals are identified in this work, allowing to identify the Chron C32/C33 boundary in Ammonite Assemblage 8‐1, confirming the Late Campanian age of the Hamilton Point Member. Howev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ron C32/C31 boundary in Ammonite Assemblage 8‐2 assigns the base of the Sanctuary Cliffs Member to the early Maastrichtian, which differs from the Late Campanian age previously assigned by ammonite biostratigraphy. This magnetostratigraphy spans ~14 Ma of sedimentary succession and together with previous partial magnetostratigraphies on Early‐Mid Campanian and Middle Maastrichtian to Danian columns permits a complete and continuous record of the Late Cretaceous distal deposits of the James Ross Basin. This provides the required chronological resolution to solve the intra‐basin and global correlation problems of the Late Cretaceou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 general and in the Weddellian province in particular, given by endemism and diachronic extinctions on invertebrate fossils, including ammonites. The new chronostratigraphic scheme allowed us to calculate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s for almost the entire Late Cretaceous infill of the distal James Ross Basin (the Marambio Group), showing a monotonous accumulation for more than 8 Myr during the upper Campanian and a dramatic increase during the early Maastrichtian, controlled by tectonic and/or eustatic cau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